為探究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影響,本研究引入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中介變量,并開展了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不僅能夠直接影響學業倦怠,還能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學業倦怠。因此,要重視專業情感培養,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多措并舉綜合運用,提升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輕學業倦怠,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問題提出
新形勢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提高了幼兒教師的職業準入標準,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于面對學業上的困難和挑戰,以適應教育行業的發展需求。
學業倦怠是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專業認同與學業自我效能感是降低學業倦怠的兩個關鍵要素。因此,通過專業認同和學業自我效能感來研究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學業倦怠的內在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2研究設計
為客觀了解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學業倦怠情況,并探索提振學生學業積極性的有效路徑,本研究聚焦福建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師范生,采用問卷調查和SPSS數理統計作為研究手段,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揭示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影響及其內在關系。
2.1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本研究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為研究對象,從福建省三所公辦高職師范院校(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學前教育師范生中抽取研究樣本。采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分別從上述三所高職院校中抽取一、二、三年級的1650名在校學前教育師范生進行調查。研究共向上述三所高職師范院校發放問卷1650份,回收1650份,剔除無效問卷44份,問卷有效率為 97.3% 。樣本的人口學變量描述統計如表1所示??傮w來看,研究樣本呈現出女多男少的特征,這與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群體的性別分布相近。在年級分布上,受訪者數量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遞減,但每個年級至少占五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情況。
表1所選取樣本的人口學變量情況

對問卷數據的處理使用SPSS24.0統計工具進行處理,以及描述性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效應分析等,以探究變量間的關系。
由此可見,在隨機抽取的情況下,所選取的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在性別、年級等方面分布均勻,且總體來源于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這一觀察群體,能夠反映總體的特征。
2.2研究工具與理論建構
過往的研究顯示,高專業認同的學前教育師范生學習目標明確,在學習中獲得的積極反饋也較多。為確保其所獲得的積極反饋不受學習上的困難或挫折影響,他們會自覺調整自我身心狀態;擁有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個體能體驗到更強烈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能激發個體的自我價值感,促使其掌控學業目標,進而投入更多的學習行為。由此可見,影響學前教育師范生學業倦怠的因素主要有專業認同和學業自我效能感。據此,本研究以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和學業倦怠為理論建構,借助學業自我效能感這一中介變量,探究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影響,并采用以下三份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一是秦攀博編制的《大學生專業認同量表》,用于了解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感。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專業認同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2,表明量表的問卷信度良好。
二是梁宇頌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用于了解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該量表分為2個維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41,表明量表的問卷信度良好。
三是楊麗嫻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業倦怠量表》,用于了解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學業倦怠情況。該量表分為3個維度:情緒低落、不當行為、成就感低。得分越高,表示個體的學業倦怠情況越嚴重,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7,表明該量表可用于相關研究。
3研究結果
通過數據處理與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存在差異,且關系密切。
3.1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的描述統計
由描述性統計的結果可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平均得分分別為3.56±0.75 , 3.57±0.48 , 2.80±0.50 ,具體如表2所示。
表2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和學業倦怠變量的得分情況(M/SD)

注:*表示 ?Plt;0.05 ,**表示 ?Plt;0.01 ,***表示 Plt;0.001 下同。
首先,專業認同的適切性維度得分最低,這反映出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在專業選擇與自身興趣、能力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匹配度存在不足。低適切性得分可能意味著學生在專業選擇時存在迷?;蚴艿秸`導,也可能是教育體系中的專業設置與學生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
其次,學業自我效能感中的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也較低。這一維度的低分表明,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時可能缺乏自信,這會影響他們學習策略的選擇與執行,進而阻礙學業成就的提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的低下可能與學習策略不當、學習環境不佳或過往學業失敗經歷等因素有關。
最后,學業倦怠的情緒低落維度得分較低。學業倦怠是一種由長期學習壓力引發的心理疲勞狀態,情緒低落是其典型表現之一。情緒低落可能源于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問題或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為預防與緩解學業倦怠,須從減輕學習負擔、優化學習環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持與干預。
3.2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的變化規律
以年級為獨立變量,對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在年級上,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學業倦怠則存在顯著差異,學業倦怠隨年級的增長先上升后下降,呈現出倒U字形的變化趨勢。具體如表3所示。
表3各變量在年級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n=1606 )

首先,專業認同得分逐年遞減,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一年級學生剛步入大學生活,對大學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充滿憧憬,且此時專業課安排較少,學生對專業知識抱有求知欲,因此專業認同得分較高。而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水平則有所下降,這與大學二年級學生課程安排較滿、課程作業較多、專業技能階段性考核更頻繁有關。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容易出現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透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扎實等問題,進而導致專業認同水平下降。到了大學三年級階段,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大部分時間都在頂崗實習。部分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后遭遇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難題,加之面臨畢業、升學和就業等多重壓力,不免會對所學專業產生質疑,從而導致專業認同降低。
其次,學業自我效能感得分呈U字形走勢,但同樣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最低,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最高。這可能是因為大學二年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難度加大,專業技能考核更頻繁,學生對學習慢慢失去最初的熱情,因此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所下降。而大學三年級的學生面對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編制考試、專升本考試、“三支一扶”考試以及求職面試等各種考驗,能夠更全面地梳理所學專業的知識點,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學習方法進行查漏補缺,學習行動力更強,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心儀的目標,因此大學三年級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較高。
最后,學業倦怠隨年級的增長先上升后下降,呈現出倒U字形的變化趨勢。高職院校中一、二、三年級學生的學業倦怠得分依次為:2.77、2.84、2.78,均低于平均值(3分)。這可能是因為大學一年級學生剛步入大學校園,整體精神風貌良好,情緒穩定,對學習充滿好奇和求知欲,因此大學一年級學生學業倦怠較低。大學二年級的專業課程安排較緊湊,學科知識銜接更密切,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比較高,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學生在遇到學業挫折時不再像大學一年級時那樣無所畏懼,因此學業倦怠程度加重。而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思想上更成熟,行動力更強,面臨備考和就業的壓力,他們更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學習上更加勤奮刻苦,不斷調整自我狀態,因而大學三年級學生的學業倦怠程度較輕。
3.3學業自我效能感中介變量下專業認同和學業倦怠的關系
通過相關分析可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認同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 r=0.28 , Plt;0.01 );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 (--0.57 , Plt;0.01. );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
, Plt;0.01 。具體如表4所示。
表4各個變量相關性分析

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兩兩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可以進行中介效應分析。以專業認同作為自變量(X),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中介變量(M),學業倦怠作為因變量(Y),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具體如表5所示。
表5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檢驗

結果表明,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預測作用顯著(β=-0.38 , Plt;0.001) );專業認同對學業自我效能感具有預測作用( ?β=0.28 , Plt;0.001 );在加入中介變量學業自我效能感后,學業自我效能感對學業倦怠同樣具有預測作用 ?β=-0.44 , Plt;0.001 ),且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預測作用依然顯著( ?β=-0.23 , Plt;0.001 )。
由此可見,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之間存在中介效應。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具體大小如表6和圖1所示。
表6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分解

由表6可以看出,中介效應占到總效應的 44% ,即專業認同對學業倦怠的影響,有 44% 是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產生的。
圖1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之間的中介模型圖

所以,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專業認同能增強學業自我效能感,進而降低學業倦怠水平。動機期望價值理論認為,個體的動機與能力信念、對成功的預期有直接的關系。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內在的積極動機因素,會激勵學生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積極應對學業中的挫折與困難,更加客觀地評估自身的學業能力,并通過不斷調整學習節奏和進度,減少學業倦怠的產生。高專業認同的學生在面對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時,傾向于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去解決學習困惑,不斷奮斗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專業認知,緩解學業倦怠情況。
4對策建議
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專業認同和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學業倦怠水平較低。學前教育師范生專業認同不僅能夠直接降低學業倦怠,還能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對學業倦怠產生顯著影響。
4.1重視專業情感培養,增強專業認同感
專業情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它影響著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價值確立,在教育過程中,專業情感教育既是方法策略也是價值和目標。鑒于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因內外環境變化而產生專業認同波動,高職師范院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借助這一情感紐帶提升師范生的專業認同感。
首先,要加強實踐體驗,深化專業情感。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投入,安排學生到優質的幼兒園進行長期實習,讓他們親身體驗幼兒教育的樂趣與挑戰。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更好地理解幼兒心理,掌握教育技巧,從而增強他們對專業的熱愛和認同感。同時,學??梢越M織定期的“幼兒教育日”活動,邀請學生參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和管理,進一步加深他們的專業情感。
其次,要創新教育模式,激發專業興趣。在課程設置上,高職院校可以引入更多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如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設計與學生興趣相關的教育項目,如兒童繪本創作、幼兒游戲設計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專業魅力,從而培養對學前教育的深厚情感。
最后,要建立專業研討群,增強專業歸屬感。學校可以建立學前教育師范生專業社群,如微信群、QQ群等,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分享和互助的平臺。在這個研討群里,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實習經歷,甚至可以共同探討教育難題。這種研討群的建立不僅能夠增強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歸屬感,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的情感認同。
4.2多措并舉綜合運用,提升學業自我效能感
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如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積累成功經驗、進行自我反思等,來影響自身學習的努力程度以及面對學業挫折時的耐力,進而采取更加高效的學習策略。由此可見,多措并舉對于提升學業自我效能感至關重要。
首先,要引導學生設定科學的學習目標。教師應將學業自我效能感中目標設定的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例如明確本門課程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程度,以及每個階段對學生的考核要求等,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其次,要啟發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策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來解決學業中遇到的困惑。
最后,要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的成功經驗。引導學生及時做好階段性總結,并通過日記或學習筆記的形式予以記錄,幫助學生理清思緒,明確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總結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獲得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4.3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減輕學業倦怠
環境是影響個體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充滿鼓勵、正面反饋的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中的挑戰和困難,使個體在這種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認識自身的短板,激發學習動機,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學習自信。
首先,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班導師和輔導員的作用,班導師和輔導員要定期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和談心談話,聚焦思想教育、學業指導、心理疏導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把握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耐心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要建立“一生一檔”幫扶計劃,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困惑,多措并舉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
其次,要重視選樹學生榜樣。在“三微、一端、一抖、一快”等平臺發布優秀學生或普通學生進步明顯的事跡,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引導學生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向榜樣學習,努力達到預設的目標。榜樣示范對象應涵蓋各個層次的學生,如普通學生中進步明顯、表現突出的人物也可以進行宣傳。這樣,學生有了參照對象,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對自身學習行為進行調整和強化。
最后,要培育學生陽光心態。引導學生學會理性看待學業中遇到的挫折,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更多地關注客觀問題,重視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主觀體驗與感受,拓寬視野,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讓情緒與目標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職生專業認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的關系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AT220643。
(作者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