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中的英語寫作部分既能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考試中顯得尤為重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學生要了解并運用基本的寫作技巧和策略,例如審題、選材、列提綱、修改習作以及積累詞句等,以此提升英語寫作能力。這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促使教師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1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寫作興趣的不足
學生常常將寫作僅僅看作是完成詞匯、語法和句式結構等學習任務的一部分。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能只是機械、被動地完成任務,難以融入真實情感和個人體驗,進而缺乏對寫作的興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教師要依托語境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運用中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然而,當前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與新課標所倡導的語境寫作教學理念存在矛盾,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2文本架構能力的匱乏
一篇優秀的文章需要具備明確的寫作主線、合理的文本結構以及流暢的語言等要素。為了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學生在寫作初期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然而,目前的英語課堂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提供給學生的輸入材料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寫作,同時學生對這些輸入材料的理解和運用也不夠深入,這導致學生在構建文本結構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難以把握寫作的主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寫作主題不明確、語言表達不準確、文章結構不清晰等問題,進而影響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1.3多元評價方式的欠缺
在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模式較為單一,通常遵循“教師命題一學生寫作一展示范文一教師課后批改作文”的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扮演布置寫作任務、展示范文以及批改打分的角色,最終目標僅在于對寫作結果進行評價。然而,由于教師過于關注寫作結果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評價方式單一,無法有效調動學生認真寫作的積極性。因此,英語寫作課堂的效率往往受到影響,難以充分發揮其促進作用。
2產出導向法概述
基于以上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產出導向法”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旨在解決我國外語教學中“學與用分離,教學效率低”的現狀。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包括三個關鍵階段:驅動、促成和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著重要的中介角色。產出導向法將產出的“驅動”置于新單元的開頭,讓學生意識到自身能力有待提升,并積極尋求方法來彌補和提高產出水平的差距。在促成階段,教師主動提供學習資源,學生則有選擇地進行學習。產出的“評價”可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形式。即時評價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有效評價的一種過程性評價方式;而延時評價則是指在學生提交產出作業后,教師在課后給出的評價反饋。
目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英語教學領域,教學對象主要是具有中高級英語水平的大學生。例如,張文娟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探究兩組學生在作文質量和目標語言項目測試成績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梁礫文以促成環節為例,探討產出導向法在博士研究生學術英語演講教學中的應用。產出導向法的部分研究還涉及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如張運橋結合課堂教學實例,從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方面,闡述了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賴曼珍提出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基礎,整理設計“輸入一內化一輸出”教學活動,以實現學用結合,解決學生寫作難題。由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階英語教學領域,關于初中英語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將產出導向法的研究聚焦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上,不僅為產出導向法的后續研究指明了方向,也具備更大的研究價值。
3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在本部分,本文將結合牛津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3OnlineTours的Task板塊,探究產出導向法在實際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該單元的主題范疇是“人與社會”,主題群為“歷史、社會與文化”。本節寫作課的閱讀文本以英國為例,采用圖表形式展示英國概況,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圖表構建知識結構以及輸出知識的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與交流意識和能力。
3.1輸入驅動:設置情境,培養興趣
產出導向法的輸入驅動階段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有待提升,進而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與傳統的課堂“熱身”活動相比,這一階段采用了情境促教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興趣不足的問題。
(1)呈現交際場景
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其他學校“國際文化周”的視頻,并強調此類活動能夠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其國際化意識和國際理解能力。受此啟發,本校決定舉辦“國際文化周”活動。假設你是校學生會的一員,作為成員的你要負責寫一篇介紹中國的文章。
(2)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創設具有挑戰性的交際場景,引導學生嘗試完成任務。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doyouknowaboutChina?”一些學生積極舉手回答,然而他們給出的回答大多只是簡單的單詞和句型結構,例如“manyfamoussights”“Chinahasalonghistory”等。而且,學生在介紹中國時缺乏邏輯順序,將想要闡述的內容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經教師提問與引導,學生逐漸意識到高效完成此次寫作任務并非易事。這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趁勢引出本節課的產出任務。
(3)提出產出任務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交際目標和語言目標。其中交際目標是指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成功完成各種交際任務,即完成一篇介紹中國的文章,為學校的“國際文化周”活動提供素材。語言目標則主要是指學生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些必要的詞匯、短語和句式結構等語言知識和技能,從而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3.2輸入促成:輸入材料,以讀促寫
為促進任務的產出,教師會詳細且具體地規劃任務,以確保學生能夠運用豐富的內容、多樣的語言形式和恰當的話語結構來完成任務。在輸入促成階段,教師可幫助學生構建語篇結構,進而提升他們的文本架構能力,有效解決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面臨的第二大難題。
(1)結構促成
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提煉每一段的核心內容,并采用填空題的形式進行訓練(如圖1),使學生理解如何進行寫作,以便在實際寫作時能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這一環節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學生構建語篇結構,讓他們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深入體驗,同時培養他們獨立探究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the main idea.
Para.1 Para.2 _Para.3
A.Others B.About the country C.Places to visit 參考答案:B;C;A
教師充分運用課本提供的閱讀材料,并以此為依托引導學生感知文章主題以及謀篇布局,指導學生分析并總結出文章的整體結構。在此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第一個寫作技巧——“Tip 1:Clear writing structures”。相較于給定的文章題目,學生制作了第一版寫作思維導圖(如圖2),借助思維導圖分析作文立意,確定寫作框架與方向。
圖2學生繪制的第一版思維導圖

(2)內容促成
為了助力學生積累素材,達成內容完整性的目標,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重溫閱讀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組織教學活動,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基于該閱讀文本的結構化新知。根據文章內容,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如例1和例2),以促進學生文章內容的生成。
[例1]What is the UK made up of?
(參考答案:It is madeup of England,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例2]Wha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laces in theUK?
(參考答案:BuckinghamPalace.)
教師運用“以讀促寫”的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所提供的閱讀文本進行進一步加工和深化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英國,有助于學生樹立國際視野,培養家國情懷。上述學習理解類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嘗試從國家的組成部分、最著名的地方、特色景點以及天氣等方面來描述一個國家。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第二個寫作技巧“Tip2:Enoughkeyinformation”,同時引導學生內化鞏固所學知識,并幫助他們繪制第二版思維導圖(如圖3),確保所有的寫作內容都與主題密切相關。
圖3學生繪制的第二版思維導圖

(3)語言促成
教師應重視語言在輸入環節中的重要性,將注意力放在學生語言表達形式的學習上,助力他們掌握適用于寫作任務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在語言促成方面,教師應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注重詞匯、短語和句型結構的訓練。
① 詞匯、短語促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應盡量以詞塊的形式呈現生詞,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固定的表達方式和詞語搭配。因此,教師通過選詞填空(如例3和例4)的形式,提煉詞語的搭配和固定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匯的含義和固定表達方式,為接下來的寫作夯實詞匯和短語基礎。
[例3]It has been kings and queens for a long time.(參考答案:the home of)
[例4] You can about theworld'sculture inthe British Museum.(參考答案:learna lot)
除寫作時需要用到的詞匯,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各語句之間的連詞。教師精心準備了一些介紹中國的連詞填空習題(如例5和例6),幫助學生提前感知中國文化。
[例5]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UK.(參 考答案:like)
[例6]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themis the Palace Museum.(參考答 案:Among)
教師堅持學用結合,引導學生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內化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并初步應用。在完成連詞練習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第三個寫作技巧“Tip3:Goodlinkingwords”。
② 句式結構促成。教師以課本上的閱讀材料為范本,鼓勵學生結伴合作改寫和仿寫句型(如例7和例8)。教師通過提供范例、練習等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不同句式結構的用法,并鼓勵他們在實際寫作中積極運用所學句式,以提升語言表達的質量和水平。
[例7] The UK is an island country.It has a long history.(合并成一句話)
The UK is an island country (參考答案:witha longhistory)
[例8]The UK also has many places of natural beauty,suchas theLakeDistrict.(主語是China,仿 寫一句話介紹中國景點)
(參考答案:China alsohasmany placesofinterest,such as the Palace Museum.答案不唯一,僅供參考)
在幫助學生掌握句式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總結第四個寫作技巧“Tip 4:Useful language expressions”。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3.3產出評價:多元評價,以評促學
產出導向法的“評價”包含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形式。即時評價主要涉及“促成”環節中的“檢查”部分,教師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果給予及時、有效地評價。延時評價則是在學生提交產出作品后,教師給出的評價。多元評價具有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的特點,彌補了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更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為檢測學生當堂學習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完成寫作任務,并結合當堂所學內容與學生一起制定寫作評分標準(如表1)。
表1作文評分表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評分標準進行獨立自評,隨后組織學生開展同伴合作評價,鼓勵學生主動反思并評價自我表現,促進自我監督性學習。教師根據推薦結果,選取一位學生的寫作作品進行點評和賞析。課后,教師布置學生修改完善作文的任務。在修改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可借鑒同桌的優秀作文以及教師課堂上展示的優秀作文范例,通過以評促學,鞏固當堂課學習效果。
對于學生課后提交給教師的修改好的作文,教師也須及時批閱。多元的評價方式落實了師生合作評價模式,促使學生不斷完善產出任務。作文評分表為學生提供了量化考評標準,通過對比自評、互評和師評的分數差異,讓學生明確作文中有待改進的地方,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4總結
針對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的不足,文本架構能力的匱乏,多元評價方式的缺失,筆者嘗試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在輸入驅動環節設置情境,以吸引學生興趣;在輸入促成環節幫助學生培養文本架構能力;在產出評價中利用多元評價提升課程育人質量。當然,關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筆者也將繼續努力,不斷優化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本文系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產出導向法:初中英語寫作新策略的課例研究”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甫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