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強則國強”,兒童的健康關乎國家的未來。學前兒童擁有強健的體魄,能為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提升幼兒的生存質量。本研究采用調查法,依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對的460名幼兒進行體質測查,旨在了解 3~6 歲幼兒的體質發展狀況。同時,從教育學角度對幼兒體質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促進幼兒體質發展的教育策略。
1問題提出
4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更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當前, 3~6 歲幼兒的體質發展狀況如何?他們面臨著什么問題?應該為幼兒提供哪些具體且有針對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體質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作為一線幼兒教師本應了如指掌。然而,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幼兒園中開展幼兒體質發展測評的情況較為少見,絕大多數教師對幼兒的體質發展狀況并不了解。鑒于此,本研究以為例,對西安市 3~6 歲兒童體質健康發展狀況展開調查,旨在掌握學前兒童體質發展的基本現狀、突出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為教師實施體質健康教育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參考,從而切實保障幼兒的體質健康發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及施測程序
本研究以為例,運用整群取樣法,對該園477名 3~6 歲的幼兒進行測試,剔除數據不全的樣本后,最終獲得460份有效數據。其中男幼兒241人,女幼兒219人。為確保施測的公平公正,依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中各項測試要求,在施測前對施測人員進行了統一培訓。測試前,要求幼兒保持身體安靜狀態,避免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測試時,幼兒需身著適宜運動的衣服和鞋子。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選用《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作為測查工具。該工具適用于 3~6 周歲的幼兒,按照年齡、性別分組,其中 3~5 歲每0.5歲為一組,6歲單獨為一組。測試內容涵蓋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兩類。身體形態部分包括身高和體重兩項指標,主要反映兒童的體格發育程度和營養狀況;身體素質指標包含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投擲、雙腳連續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6項內容,主要反映兒童的肢體協調性、靈敏性、腰腹肌肉力量等身體素質。測試方法遵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中各項指標測查的相關要求執行。評價方法采用單項評分和綜合評級相結合的方式。單項評分采用5分制計分;綜合評級則根據受試者各單項得分之和確定,共分為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具體評定標準為:得分高于31分為優秀、 28~31 分為良好、 20~27 分為合格,得分低于20分為不合格。此外,本研究的評價依據還參照了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布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幼兒各項體質指標的平均數。
2.3測試數據的處理
本研究最終獲得的測試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錄入、處理和分析。首先,對 3~6 歲幼兒體質健康發展狀況以及不同年紀幼兒得分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然后,運用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進一步探究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幼兒的體質發展狀況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3研究結果分析
3.1各年齡幼兒體質綜合評級分布情況分析對3~6歲幼兒體質得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 3~6 歲樣本幼兒體質綜合評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比例分別為 18% , 30.2% , 56.5% , 5.2% 0其中合格和良好等級的占比超過85. 7% 。男幼兒體質綜合評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比例分別為 5% 、 29.9% 、57.3%、 7.9% 。女幼兒體質綜合評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比例分別為11. 4% 、 30.6% 、 55.7% 、 2.3% 。進一步進行卡方檢驗,結果顯示男女幼兒的體質發展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 ?χ2=12.88 , Plt;0.05) ),這表明女幼兒的體質發展水平優于男幼兒。從年齡段來看,4歲和5.5歲幼兒的優秀比例最高。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體質得分進行事后檢驗比較發現,6個年齡段之間幼兒體質存在明顯差異(χ2=40.91 , Plt;0.05 )。
表1 3~6 歲幼兒體質測評綜合等級分布情況

(31. 8% ) gt; 中班( 23.6% ?
將本研究數據與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布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中幼兒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進行對照。由于全國國民體質監測是以整歲為單位開展,故將3.5歲、4.5歲、5.5歲以及存在滿6.5歲情況的幼兒數據,分別納入3歲、4歲、5歲、6年齡組的數據進行計算。如表2所示, 3~6 歲男女樣本幼兒的身高發育情況均低于全國平均值。在體重方面,3歲、4歲男女樣本幼兒的體重均值超過全國發展均值;而5歲、6歲男女樣本幼兒的體重均值則落后于全國均值。
3.2幼兒體質發展狀況與全國均值比較
表23~6歲幼兒體質發育均值與全國均值的比較

3.3不同年級幼兒體質發展整體狀況
如表3所示,對幼兒體質發展進行評價打分,各年級幼兒體質發展的整體狀況為:優秀占比 8% ,良好占比 30.2% 合格占比 56.5% ,不合格占比5. 2% 。其中,合格等級的比率最高,占總人數一半以上。小、中、大班三個年級中,優秀等級的占比排序為:小班(10.4%) gt; 大班( 10.2% ) gt; 中班(2.9% );良好等級的占比排序為:小班( 34.7% ) gt; 大班
表3各年級幼兒體質發展整體狀況

3.4 3~6 歲幼兒體質指標描述性分析
如表4所示, 3~6 歲幼兒身高、體重以及肢體靈活素質隨年齡增長而升高。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雙腳連續跳、走平衡木這四項測試的成績隨幼兒年齡增長而提高,這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幼兒的身體協調性、爆發力、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網球投擲整體呈現出隨著年齡增加投擲距離提升的趨勢,但4.5歲年齡段幼兒的投擲水平高于其他年齡段幼兒。同時,該年齡段幼兒的坐位體前屈水平是所有年齡段中水平最低的,這反映出該年齡段幼兒的上肢和腰腹力量發展較好,而柔韌性則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坐位體前屈項目中,排除4.5歲幼兒后,其他年齡段幼兒的成績隨年齡增長而降低,這反映出幼兒年齡越小身體柔韌性越好。
3.5身體素質發育情況
在6項身體素質指標中,計分方式分為兩種。其中,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網球投擲這三項指標以距離單位進行記錄和計分,數值越大得分越高,表明幼兒在這項身體素質方面的發展水平越高;雙腳連續跳、十米折返跑、走平衡這三項指標則以時間單位“秒”進行記錄和計分,數值越小得分越高,表明幼兒在該項身體素質方面的發展水平越高。
表4 3~6 歲幼兒體質指標描述性統計分析

(1)性別差異
對 3~6 歲幼兒的各項體質指標進行性別差異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女幼兒的體格發育均值
)略高于男幼兒(
);而男幼兒的身體形態發育狀況
, Mfkgff=20.4) 略優于女幼兒
,
。在靈敏素質、爆發力、上肢及腰腹力量、協調性、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方面,男幼兒的水平
,
,
, M☉ 腳連續期 :=7.5 ,
略高于女生
,
(20 syki=94.5 ,
,
, M走平衡木=8.0);但在身體柔韌性方面,男幼兒 .M≤4≤4≤4≤4≤7≤9=7.9 )略差于女幼兒
位體前屈=10.3)。進一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男幼兒的體重顯著高于女幼兒(
, Plt;0.05 ),而其他項目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13~6歲兒童體質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

4討論與分析
4.1幼兒體質發展水平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將本次樣本幼兒園兒童的體質指標發展水平與全國幼兒發展水平進行對比發現,在身高發育方面,樣本幼兒的身高均值均低于全國平均值。在體重方面,3歲、4歲男女樣本幼兒的體重均值超過全國發展均值;而5歲、6歲男女樣本幼兒的體重均值則落后于全國均值。整體來看,幼兒體質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對比樣本男女幼兒的身體素質指標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可知,樣本幼兒在立定跳遠和走平衡木項目上的表現,即身體爆發力和平衡能力的發展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坐位體前屈和雙腳連續跳項目的發展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樣本幼兒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以及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有待提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身體柔韌性訓練及下肢肌肉力量訓練相對不足。
圖2不同年級兒童體質健康狀況比較

4.2根據測查結果,探索促進幼兒體能發展的體育運動項目
研究發現,對 3~6 歲幼兒進行體育鍛煉干預,對于幼幾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生長發育以及提升幼兒體質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根據前期的測查結果可知,不同年齡段幼兒在體能發展方面既有表現良好的方面,也存在較為欠缺的方面。例如,在三個年齡段中,中班幼兒的靈敏性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在中班多開展一些培養幼兒運動靈敏性的游戲活動;小班幼兒柔韌性較好,但爆發力、上肢及腰腹力量較差,協調性也較弱,可在運動中多設計一些促進幼幾爆發力、協調性以及上肢力量發展的活動。同時,在運動過程中應注重開發體育器材的多種玩法。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以此吸引幼兒參與體能活動的興趣,調動他們運動的積極性。
5教育建議
幼兒良好的體質發展狀況離不開充足且合理的體育鍛煉。為促進幼兒體質健康水平發展,可能的有效路徑包括以下幾點。
① 聚焦幼兒體能發展,樹立家園一體化體育教育觀。通過家長會、親子運動會以及多渠道宣傳等方式,構建家園一體化的體育教育觀念。旨在激發幼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體育鍛煉的實效性,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發展”的理念。同時,要確保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這一要求在幼兒園得到切實落實。家園雙方應攜手合作,共同提高健康教育意識,關注幼兒的體育鍛煉情況,協同助力幼兒的終身和諧發展。
② 提升教師體育素養,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質量。一線教師應熟悉不同年齡段幼兒在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等方面的具體發展要求。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為指引,以幼兒健康領域的核心目標和各年齡段幼兒教育內容為依據,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與規律,選擇適宜的教育活動。同時,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教學內容、制訂“體育”課程教學計劃、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深入探索三個年齡段幼兒在跳、鉆、爬、投擲、平衡等技能發展方面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并收集、整理出適宜小、中、大班幼兒在走、跑、跳、鉆、爬、投擲等方面進行體能發展的體育活動方案。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