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連接語言學習與文化理解的橋梁,創新性繪本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促進其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發展。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教學技術的創新運用,繪本教學呈現出多維度的育人價值。本文立足語言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文化傳承的深層意蘊,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原則指導,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破解教學難題,提升教學效果,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繪本教學憑借生動形象的特點,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繪本教學往往局限于簡單的故事講述及語言點講解,未能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本文以《時鐘爺爺》繪本與小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其在提升學習興趣、培養語言能力、促進文化理解方面的創新應用。
一、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育人維度
繪本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創造了生動有趣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詞匯和文化體驗。在實踐中,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不僅承載著提升學習興趣的內在價值,還具有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的工具價值,同時蘊含著促進跨文化理解的人文價值。
(一)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內在價值
繪本教學能夠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圖畫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以《時鐘爺爺》繪本融入魯教版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為例,時鐘爺爺指導孩子們按時作息的場景設計,與教材中“It'stimetogotoschool”單元的時間表達主題自然銜接。繪本中生動可愛的時鐘爺爺形象與日常生活場景,將抽象的時間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學習內容,為時間表達的學習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繪本故事中蘊含的守時、規律作息等價值觀念,可以與語言學習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自然接受語言知識和時間管理的熏陶。通過時鐘爺爺提醒“該起床了”“該吃早飯了”“該上學了”等生活化情節,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將這種情感體驗轉化為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力。時鐘爺爺這一親切的形象通過英語的表達方式得到重新演繹,使時間表達的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和探索性。
(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的工具價值
繪本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應用場景,有效促進了其語言技能的整體提升。在《時鐘爺爺》繪本教學中,學生能夠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目標語言知識。繪本中豐富的對話場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可模仿的語言模板,如日常作息的描述:“It’s 7:00,time to get up!”“It's 8:00,timeforbreakfast!”“It's 9:00 ,time togotoschool!”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應用于具體情境,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運用的轉變。在語言技能培養方面,繪本教學注重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學生可以通過聆聽故事培養聽力,通過朗讀對話提升表達能力,通過閱讀故事增強理解能力,通過創作作息時間表鍛煉寫作能力。
(三)促進跨文化理解的人文價值
繪本教學通過文化元素的融合,搭建起跨文化理解的橋梁。《時鐘爺爺》繪本中蘊含的時間管理觀念,能夠與英語語言學習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獨特的跨文化學習體驗。繪本中時鐘爺爺這一形象,能夠通過英語語言得到重新詮釋,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時間的認知與管理。時鐘爺爺指導孩子們按時作息的寓意,能夠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引導學生思考時間規劃的重要性。這種文化融合的教學模式,超越了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培養了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和生活規律習慣。通過英語描述日常作息的過程,學生建立起生活實踐與語言表達之間的聯系,發展了實用交際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融入時間管理的維度,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自律與規劃能力。這些品質對中低年級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
二、英語繪本教學的育人智慧
英語繪本教學作為小學階段語言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學原則的制訂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發揮。系統化的教學原則不僅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導,更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構建了科學框架。從文化傳承到個性化發展,從情境互動到技術支持,這些原則的確立體現了英語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彰顯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時間管理教育與語言學習并重原則
繪本教學承載著雙重教育使命,既要傳遞生活智慧,又要促進語言能力發展。在選擇繪本素材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文化內涵與語言知識的契合度。《時鐘爺爺》繪本包含豐富的時間管理元素,符合小學生的語言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巧妙平衡文化傳播與語言教學的關系,使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通過對傳統文化故事的英語改編,學生能夠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加深對時間觀念的理解。繪本中時鐘爺爺提醒“該起床了”“該吃早飯了”“該上學了”的場景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語境,使時間表達的呈現更加自然。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挖掘繪本中的時間規律內涵,引導學生在理解時間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英語時間表達方式。生活教育與語言學習的有機結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時間規劃能力。
(二)情境互動與深度參與原則
英語繪本教學中,生動的學習情境創設至關重要,不僅能夠促進師生間與生生間的深度互動,還可以將抽象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具體的交際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時鐘爺爺》繪本教學中,可設計多樣化的互動活動,如“時鐘爺爺說”游戲(類似SimonSays),學生聽到“It's 7:00 ,time to wakeup!”就要模仿起床動作,聽到“It's 8:00 ,time to gotoschool!”就要背上書包。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自然習得語言表達。課堂活動的設計應注重學生的深度參與,避免表面化的形式互動。教師可讓學生輪流扮演時鐘爺爺,用英語提醒同學們完成不同時間點的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表達和實踐的機會。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任務,如基礎級別說出整點時間、進階級別表達分鐘時間等,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參與學習過程。情境互動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自然習得時間表達的語言知識。
(三)多元智能與個性化發展原則
英語繪本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多元智能的發展。針對《時鐘爺爺》繪本,教師可為不同學習風格的小學生設計差異化的學習任務。語言智能突出的學生可創編“時鐘爺爺的一天”故事;音樂智能優勢明顯的學生可創作“時間歌謠”;空間智能強的學生可制作立體時鐘模型并用英語介紹時間。個性化發展要求教師建立靈活的教學策略,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路徑。低年級學生可從認識整點時間開始,如“It'soneo'clock”;中高年級學生可學習更復雜的表達,如“It’saquarterpasttwo”。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其潛能和特長,為其創造發展空間。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有助于構建包容性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四)技術支持與人文關懷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繪本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必須建立在人文關懷的基礎上。在《時鐘爺爺》繪本教學中,教師可開發電子時鐘課件,讓時鐘指針隨著故事情節實時轉動,配合英語旁白“It'seighto'clock,timeforbreakfast!”直觀展示時間概念。同時,可設計“時間匹配”小游戲,讓學生通過拖拽數字時鐘與相應活動圖片配對,強化時間表達的理解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應注重趣味性與適齡性,服務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技術支持需要與人文關懷相結合,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在運用技術手段時,教師應創造溫暖的學習氛圍,如設計“時鐘爺爺的表揚信”,當學生完成時間表達練習后,屏幕上會出現時鐘爺爺送上的鼓勵話語。教學設計應體現對學生的關愛,通過時鐘爺爺故事中守時的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技術手段的應用要服務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其語言能力與時間管理素養的同步提升。
三、《時鐘爺爺》繪本課堂的創造性蛻變
創新性繪本教學重構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小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時鐘爺爺》繪本為例,通過情境模擬、角色體驗、多媒體技術應用、個性化學習設計等多元化教學策略,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創造性轉變。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教學形式的創新上,更體現在對學習過程的深度思考和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上。通過多維度的教學策略創新,構建了更加適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的英語學習環境。
(一)時間情境模擬與角色體驗策略
在“It'stimetogo to school”單元的教學實踐中,重點將時鐘爺爺的指導形象與日常作息時間表達相結合。教師設計了“MorningwithGrandfatherClock”和“DaywithGrandfatherClock”兩個關鍵教學場景。晨間場景中,學生需要扮演時鐘爺爺,提醒家人按時作息,運用“It's6:30,timetogetup!”\"It's 7:00 ,timefor breakfast!\"“It's8:00,timeto goto school!”等時間表達;日間場景中,描述“It's 12:00 ,time forlunch”“It's3:30 ,time to go home”“It's 7:00 ,time to dohomework”等活動安排。教師通過實物鐘表道具,在黑板上繪制不同時刻的鐘面,結合時鐘爺爺的卡通形象,創設了生活化的時間學習情境。角色扮演采用“時鐘爺爺與小朋友”互動模式,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扮演時鐘爺爺和被提醒的小朋友,確保充分參與。扮演時鐘爺爺時,學生要用英語提醒同學們該做什么;扮演小朋友時,需要表演相應的活動并回應“OK,I'1lgetup now”“Thank you,I'll have breakfast”等對話。通過場景轉換,學生還要描述“lunchbreakat 12:00′′ “reading timeat 3:30′′ 等校園生活場景,實現時間表達在不同情境中的靈活運用。
(二)時鐘動畫與互動教學策略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動態展示、互動練習、評估反饋三個層面。在動態展示方面,教師將時鐘爺爺故事制作成動畫課件,設計了“時針轉動”效果。當講述時鐘爺爺提醒不同時間的活動時,動畫中時鐘爺爺的指針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轉動,配合“It’s7:00,time to wake up!”“It's 8:30,time forclass!”等英語旁白,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表達與具體活動的聯系。互動練習環節設計了“TimeMaster”數字游戲系統。學生需要通過觸摸屏幕,將時鐘爺爺的指針調整到正確的時間點,完成日常活動提醒。每完成一個時間設置,系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英語表達句子。游戲設置基礎版(整點時間)和進階版(分鐘時間表達)兩個難度級別,適合小學不同年級學生。數字化評估系統能夠實時記錄學生的練習情況,生成個性化的學習報告,包括時間表達準確率、句型掌握程度等數據,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三)時間表達的個性化學習設計
個性化學習設計著重體現在學習內容的分層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內容分層采用“基礎 + 拓展”模式,基礎部分包括“o'clock”“halfpast”“aquarterpast/to”等時間點表達;拓展部分增加了“fivepast”“tento”等細化時間表達和“everymorning”“twicea day”“three timesa week”等頻率詞組的運用。每個層次都配備相應的練習任務,如基礎層的“MatchtheClockFace”配對練習和拓展層的“CreateYourDailySchedule”創作活動。針對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教師設計了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聽覺型學生通過“GrandfatherClock'sReminders”音頻材料學習,重點關注時間表達的語音語調;視覺型學生則使用“TimeandActivityCards”進行圖文配對。根據認知發展水平,教師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了“MyWeekwithGrandfatherClock”創作任務,要求其用英語記錄一周的作息時間安排;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要從“BasicTimeReading”開始,通過時鐘爺爺的圖片提示逐步掌握基本時間表達。
四、結語
創新性繪本教學在實踐中展現出顯著的育人效果。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原則指導,結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時鐘爺爺》繪本教學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語言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其時間管理意識與生活規律能力。盡管在教學資源開發與方法創新與評價體系等方面面臨挑戰,這種將時間教育元素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依然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的繪本教學應繼續探索創新方法,破解發展瓶頸,更好地發揮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