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作為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載體,其豐富的圖文內容與生動的故事情節為幼兒數學認知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支持?!段壹移恋某咦印返葦祵W主題繪本通過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敘事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學習內容,為幼兒建構早期數學認知提供了理想的橋梁。數學繪本在促進幼兒量的概念、空間知覺、數字感等數學認知要素發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深入探討繪本在幼兒早期數學認知中的應用價值與策略,對提升幼兒數學教育質量與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繪本支持幼兒早期數學認知的內涵
幼兒早期數學認知發展具有其獨特規律與特征,深入理解這些特征對于科學開展數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數學繪本作為支持幼兒數學認知的重要工具,其教育價值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等深厚的理論基礎上。通過系統分析幼兒早期數學認知發展特征、理論支撐與教育功能,能夠更好地把握數學繪本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其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一)幼兒早期數學認知發展特征
幼兒早期數學認知發展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幼兒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外部支持。在這一階段,幼兒通過感知與操作活動獲得數學經驗,逐步形成了數量與形狀等基本數學概念。幼兒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具有情境性與直觀性特點,傾向于通過具體生活情境來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時,常常運用自己的手掌與腳步等身體部位作為測量單位。這種以具體經驗為基礎的認知特征,決定了數學教育需要為幼兒搭建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橋梁,幫助他們在真實情境中建構數學概念。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逐漸能夠運用簡單的邏輯思維進行數學推理,但仍需要依托具體情境與直觀經驗。幼兒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其數學學習需要富有趣味性的活動形式來維持。
(二)繪本教學的認知心理學支撐
數學繪本作為幼兒數學認知的重要支持工具,其教育價值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從表征理論視角看,繪本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提供多重表征形式,圖像化的表征方式有助于幼兒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與內化。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等數學主題繪本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與形象的插圖,將測量等抽象數學概念轉化為幼兒可感知的具體形象,能夠促進幼兒在圖像思維支持下建構數學概念。繪本中的故事情境可以激活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概念與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從認知發展區理論角度分析,數學繪本為幼兒搭建了理想的學習支架,能夠通過故事情節與圖像的支持,幫助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實現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圖式理論指出,幼兒通過同化與順應的方式建構認知圖式。數學繪本提供的具體形象與情境,正好為幼兒已有認知圖式的重組與更新提供了理想的素材,能夠促進其數學認知的發展。
(三)數學繪本的教育功能分析
數學繪本在幼兒早期數學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教育功能。從認知發展角度看,數學繪本通過故事情節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學習內容,為幼兒提供了理解數學概念的支架。從情感體驗角度看,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與角色能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中,小女孩及家人運用身體進行測量的探索過程,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引導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與理解測量的概念。繪本中蘊含的數學元素與故事情節的有機融合,能夠使幼兒在故事的吸引力下自然而然地接觸數學概念,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從思維發展角度分析,數學繪本中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動,培養其觀察與比較等基本思維能力。
二、數學繪本促進幼兒數學認知的價值
數學繪本通過獨特的認知支持方式,為幼兒的數學學習提供了多維度的能力培養途徑。其圖文結合的表現形式與生活化的情境創設與富有童趣的敘事風格,與幼兒的認知特點與學習需求高度契合。深入解析數學繪本的認知賦能機制,對于充分發揮其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支持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具象化呈現抽象數學概念
對學齡前幼兒而言,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難以理解與接受。數學繪本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與形象直觀的圖畫展示,將復雜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式。繪本中的圖文結合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概念難以理解的瓶頸,能夠幫助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數學道理。測量概念的學習過程中,繪本通過展示具體的測量操作場景,讓幼兒理解測量需要選擇恰當的單位并保持一致性。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講述了媽媽用“手尺”為孩子測量制作連衣裙的故事,通過測量腰圍、胸圍、袖長等具體動作,展示了以身體為測量工具的方法。這種具象化的呈現,可以讓幼兒自然理解測量就是用已知量與未知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繪本的敘事方式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與形象化,使幼兒能在故事中建構數學認知,逐步掌握數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二)搭建生活經驗與數學認知的橋梁
幼兒的認知發展需要基于已有經驗,而數學繪本恰好能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數學認知有機結合。繪本中的故事多源于幼兒日常生活,通過貼近生活的敘事方式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自然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測量學習中,幼兒能通過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產生對測量的認知需求,進而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繪本展示了各種測量工具與方法,能夠幫助幼兒認識到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發展出的測量智慧,體會到數學蘊含在日常生活之中。繪本還通過展示測量在服裝制作、建筑設計、工程施工等領域的應用,拓展了幼兒對測量功能的認識。
(三)激發幼兒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繪本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與富有美感的圖畫設計,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繪本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與充滿想象力的故事發展,引發了幼兒的認知沖突與探索欲望。在測量概念的學習中,繪本展示了各種有趣的測量探索活動,如用腳印測量物體長度與用手掌測量物體寬度等,讓幼兒體會到測量的趣味性。通過親子互動與師幼對話等形式的探索過程,幼兒能感受到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繪本中生動的人物形象與富有童趣的敘事方式,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有趣易懂,能夠引導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三、數學繪本教學實踐的困境
隨著數學繪本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其實施過程中暴露出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教學設計欠缺科學性、家園共育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數學繪本教育功能的發揮,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分析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與深層成因,對于改進數學繪本教學實踐、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教師數學繪本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教師在數學繪本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專業素養不足的問題。許多教師對數學繪本的教育價值認識不深,難以準確把握繪本蘊含的數學概念,導致教學過程流于表面。教師在繪本解讀與教學設計方面的能力欠缺,往往將繪本簡單等同于故事讀物,忽視了其中蘊含的數學思維培養價值。在具體教學實施環節,教師對數學概念的講解過于直接,缺乏層次性與深入性,未能有效引導幼兒建構數學認知。部分教師在面對幼兒提出的數學問題時,無法及時給予專業性的指導與點撥,影響了教學效果的達成。
(二)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不夠科學
當前幼兒園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教學活動的目標設定缺乏層次性,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顒釉O計過程中對數學概念的呈現方式過于直接,忽視了幼兒建構性學習的特點,導致教學活動難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教學環節的設計缺乏系統性,活動之間銜接不夠緊密,難以形成完整的教學鏈。實踐性與操作性環節的設計不足,幼兒缺乏直接感知與體驗的機會,影響了數學概念的形成。教學活動中互動環節的設計不夠豐富,師幼互動與生生互動的機會較少,不利于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游戲化教學形式運用不足,活動趣味性不強,難以維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家園共育支持力度不足
幼兒園數學繪本教育中家園共育的力度明顯不足。家長對數學繪本教育價值的認識有限,普遍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而輕視數學思維的發展。家庭中缺乏優質的數學繪本資源,家長在選擇繪本時往往以故事性為主要考慮因素,忽視了數學教育的維度。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的指導方式不當,過分強調故事情節而忽視數學概念的滲透,難以發揮數學繪本的教育功能。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夠充分,難以形成教育合力,導致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成效難以在家庭中得到延續與鞏固。部分家長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過分追求數學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幼兒數學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家園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機制,家長參與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四、數學繪本教學的策略實踐
針對數學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活動優化、家園協同等多個層面提出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通過系統設計與實施這些策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活動質量,構建家園協同育人機制,有助于充分發揮數學繪本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數學認知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
幼兒園應建立系統的教師培訓機制,全面提升教師的數學繪本教學能力。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與教研活動與實踐研討,幫助教師深入理解數學繪本的教育價值,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我家漂亮的尺子》為例,為了幫助教師理解繪本中“媽媽手尺”蘊含的測量概念本質,幼兒園要通過教研活動,引導教師挖掘“一柞、兩柞、三柞”等測量單位的歷史淵源,理解傳統測量智慧與現代測量概念的聯系;組織教師研究“量胳膊長度”“量量胸圍”等測量場景的教學價值,探討如何引導幼兒在具體情境中建構測量概念;鼓勵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建立專業發展檔案,追蹤成長歷程;通過案例分析與現場指導等方式,幫助教師掌握繪本教學的關鍵要素,提升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
(二)優化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
幼兒園要積極探索科學的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方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發展需求,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應注重將測量概念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例如,創設“媽媽為我做連衣裙”的情境導入,通過展示幼兒由于生長發育而衣服變小的現象,激發幼兒對測量的認知需求;設計“探索我的身體尺子”環節,引導幼兒發現手掌、腳印、胳膊等身體部位都作為測量工具;組織幼兒用不同的身體部位測量教室中的物品,讓幼兒在實踐中理解測量單位要保持一致的原則;通過游戲化的形式,如“找一找教室里與我一樣高的物品”,提高活動的趣味性;精心設計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在家庭中尋找用身體測量的物品,幫助幼兒將測量概念遷移到更廣泛的生活場景中;建立多元的評價方式,及時了解幼兒對測量概念的理解程度,不斷優化教學設計。
(三)構建家園協同育人機制
幼兒園應積極構建家園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幼兒數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數學繪本資源共享平臺,推薦優質的測量主題繪本,為家長提供親子閱讀指導建議。定期組織繪本主題活動,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意識。例如,建立“每周一測”活動機制,引導家長定期記錄幼兒的身高變化,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感受測量的意義。具體而言,組織家長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開展測量活動的經驗,讓幼兒參與窗簾的丈量與地毯的選購等實踐活動;開展“自制測量工具”親子手工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探索多樣化的測量方法;通過家園共育評價反饋表,及時了解家庭中測量活動的開展情況,不斷完善家園協同育人策略;建立長效的交流機制,保證幼兒園與家庭在數學教育理念與方法上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
五、結語
數學繪本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與豐富的圖像表現,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學習內容,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價值。數學繪本不僅能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其建立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態度。在數學繪本教學實踐中,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教學活動設計的優化、家園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是關鍵環節。未來應重視教師專業培訓,注重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趣味性,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數學探索環境;加大家園共育力度,發揮家庭教育在幼兒數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