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早期閱讀活動作為一種至關重要的教育形式,對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語言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以幼兒園園本化實踐活動的研究與思考為基點,圍繞創設支持性閱讀環境、構建互動式閱讀平臺、創新多元化閱讀課程三個維度深入探究支持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策略方法,力求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
閱讀是幼兒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應當革新教育理念,以幼兒為本,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與興趣,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愛。教師需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幼兒通過閱讀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對生活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促進情感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創設支持性閱讀環境,滿足閱讀愿望
《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閱讀環境能對幼兒閱讀心境、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和閱讀意識等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園應該為幼兒創設支持性閱讀環境,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和自主,鼓勵他們自主閱讀、主動吸納。
(一)打造創想書局,體驗多功能閱讀空間
(以下簡稱我園)以幼兒為核心打造出開放式廊道閱讀空間“創想書局”。環境創設前期,我園鼓勵家長通過“打卡網紅書店”的方式,帶領幼兒從成熟的城市文化空間中感受書店的功能及其濃厚的閱讀氛圍,體驗多元閱讀模式,并從中尋找與閱讀相契合的元素,融入“創想書局”的各個角落。基于幼兒由“打卡”后生發的興趣與需求,“創想書局”被劃分為沉浸閱讀區、好書打卡區、角色表演區、文創手工區等空間。不同功能空間的邊界相互開放,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幼兒可以在不同空間區域內任意穿梭,或拿著蒲團席地而坐靜靜閱讀,或用畫筆記錄所閱所想,或與同伴演繹繪本故事幼兒是閱讀空間里的動線,他們讓每個空間時刻都處于動態生成中。
(二)開辟閱讀角落,感受多樣化閱讀天地
除了功能齊全的閱讀專用室,我園在班級、走廊、樓梯等區域也設立了一些閱讀角,旨在讓幼兒隨時隨地暢享閱讀樂趣。各班根據班級空間布局合理規劃閱讀角區域,開辟一片相對安靜明亮的小天地,區域墻面上設置“主打故事”“故事明星”等內容。“主打故事”包括幼兒近期的閱讀熱點和為教學主題目標服務的認知類圖書和故事繪本。“故事明星”是幼兒最近比較感興趣的故事主角,如《情緒小怪獸》中的各色怪獸小人。當幼兒遇到情緒問題,教師便鼓勵他們將問題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投放給怪獸小人。我園還鼓勵家長積極設置家庭閱讀角,精心布置柔軟的坐墊、可愛的靠枕和適宜的燈光,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
(三)引入自然元素,營造沉浸式閱讀氛圍
自然元素能夠為幼兒的閱讀活動增添獨特的魅力與活力。我園充分利用園內自然環境,如戶外花園、小樹林等區域,打造自然閱讀空間。在花園中設置木質的閱讀長椅,周圍環繞鮮花與綠植,讓幼兒在閱讀時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懷抱。在小樹林里懸掛一些色彩鮮艷的吊床,幼兒可以躺在吊床上,伴著樹葉的沙沙聲閱讀繪本。教師還收集了樹葉、花瓣、樹枝等自然材料,并將其融入閱讀區的環境創設。比如,用樹葉制成圖書書簽、用花瓣拼貼故事場景、用樹枝搭建簡單書架這些充滿自然氣息的布置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使其更愿意沉浸在閱讀的世界里。在戶外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現象,如四季的變化、天氣的更迭等,并結合相關繪本講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自然與生活的聯系,不斷豐富閱讀體驗。
二、構建互動式閱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一)“故事媽媽”入園,獲得別樣閱讀體驗
為了進一步深化閱讀教育,激發幼兒對閱讀的熱情,我園精心策劃并成立了“家長志愿隊”。他們以“故事媽媽”的身份走進校園,為幼兒講解豐富多彩的故事。當“故事媽媽”以溫暖親切的形象出現在幼兒面前時,繪聲繪色的講述與互動使幼兒體驗到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別樣快樂,他們帶著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側耳傾聽,時而還在搞怪情節中捧腹大笑。“故事媽媽”能從教師視角看到幼兒的另一面,并把他們的目光引向課堂外的知識海洋,使其在更加廣闊的圖書世界中暢游。更重要的是,“故事媽媽”入園能夠進一步喚起家長對親子閱讀的重視和理解,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沉浸在溫馨和諧的陪伴式閱讀氛圍中,共同為幼兒營造充滿愛與智慧的成長環境。
(二)微信借書分享,拓展多元閱讀模式
“互聯網+”作為互聯網發展新形態,對全民閱讀產生了重要影響。“微信借書”的推出,令幼兒閱讀的方式更加多元。我園每周二以公眾號“微信借書”欄目為媒介進行共享推薦,鼓勵家長根據幼兒的閱讀興趣掃碼借閱。借閱后,幼兒自主選擇錄制閱讀語錄,生成二維碼,下一位借閱者可點擊聆聽。一段時間后,教師發現一些幼兒會在餐前午后主動拿起借閱過的圖書翻看,還會自信地與同伴表示:“我借了這本書,媽媽還和我一起把故事錄下來了。”“我知道這個小動物是誰。”對此,我們及時開展了閱讀分享活動,鼓勵幼兒介紹閱讀過的圖書。“微信借書”不僅使圖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實現了資源共享,讓幼兒的閱讀模式從紙端到耳畔、從無聲到有聲。當固定的書架轉變成流通的書本,當無聲的文字轉變成動聽的聲音,幼兒的閱讀體驗不斷翻新,產生的閱讀情感愈漸濃厚。
(三)線上打卡互動,激發持續閱讀熱情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閱讀積極性,培養他們持續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園借助線上平臺開展了閱讀打卡互動活動。教師在班級群發布每日閱讀打卡任務,鼓勵幼兒每天在家閱讀,并將閱讀的照片或視頻分享到班級群中。教師及時對幼兒的打卡內容進行點評與反饋,給予肯定與鼓勵。同時,設置有趣的打卡獎勵機制,如連續打卡一周獲得一個虛擬小徽章、打卡滿一個月獲得一本實體繪本。我園還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與幼兒一起閱讀,并記錄幼兒在閱讀中的表現與進步。家長還可在班級群分享閱讀心得與體會,促進家長之間的交流與學習。通過線上閱讀打卡互動活動,能夠形成家園共育的強大合力,讓幼兒在持續的閱讀氛圍中不斷提升閱讀能力,感受閱讀的樂趣。
三、創新多元化閱讀課程,提升閱讀質量
為了深入調動幼兒的閱讀熱情,我園持續探索多形式并行課程路徑,開發了“文化研學”“繪本主題”“戲劇表演”等體驗課程,使幼兒用眼睛閱讀、用心靈感受,不斷優化閱讀狀態,逐步提升閱讀質量。
(一)依托故事家族,拓展文化研學路徑
以“ 4?23 ”世界讀書日為契機,我園結合星星系列品牌活動開啟了“如果星星愛閱讀·故事家族”特色活動。該活動強調幼兒本位,始終堅持幼兒優先的原則,采用“幼兒友好 + ”“童盟聯動 + ”的創新模式,通過幼兒帶動家庭、社區,共同定制本地紅色文化、至德文化的游學路線。
活動前期,家長與幼兒共同觀看相關的紅色故事視頻,積累對相關文化的認知。隨后,我園組織親子家庭前往文化源地,通過實地參觀直觀感受家鄉文化的魅力,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當幼兒從故事中真切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時,“故事家族”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每組親子家庭都積極展示閱讀成果,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如故事表演、閱讀手抄報、親子共讀視頻等,分享閱讀中的收獲與感悟。我園始終秉持親子共讀的先進理念,力求讓閱讀成為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溝通橋梁,讓本土文化成為培育幼兒成長的重要紐帶。我園還重點實施親子閱讀“接力跑”項目,與街道、社區攜手共同打造幼兒友好 + 教育場景,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更加優質的環境與條件。
(二)圍繞精選繪本,融入特色主題課程
繪本是幼兒閱讀的最佳伙伴。我園以繪本為線索積極實施“嗨!小書蟲”主題活動。教師選擇一本適宜幼兒現階段發展目標的繪本作為導向,引領幼兒踏入充滿奇趣的閱讀殿堂。在閱讀的旅程中,幼兒的思維不斷碰撞出火花,孕育出新的思考與感悟。這些寶貴的想法猶如一顆顆充滿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孕育出無限可能的課程生長點。
這些課程生長點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呈現。比如,有的幼兒對繪本中某個角色的經歷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對相關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學習。以《大衛,不可以》為例,他們圍繞大衛的行為展開討論,思考哪些行為在生活中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允許的,進而延伸出關于規則意識培養的課程內容。有的幼兒被繪本中精美的畫面吸引,激發出對美術創作的熱情和靈感。比如,《我爸爸》中生動形象的爸爸形象啟發他們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爸爸,從而延伸出關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課程。有的幼兒因對某個故事場景產生疑問而進行探索,進而推動科學探究類課程的生成。比如,幼兒對《好餓的毛毛蟲》中毛毛蟲的生長過程產生好奇,教師便以此為契機,引導幼兒觀察、飼養毛毛蟲,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并開展科學小實驗和觀察記錄活動。主題活動不僅為幼兒帶來了閱讀樂趣,更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養分。
(三)開展戲劇表演,深化閱讀理解體驗
戲劇表演活動能夠將靜態的書本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動態表演,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提升語言表達與表演能力。我園會定期組織戲劇表演活動,讓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排練與表演。在表演前,教師會引導幼兒深入分析角色的特點、情感與行為動機,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詮釋角色。幼兒會一起制作表演道具,如用彩紙制作小紅帽的帽子、用紙箱制作大灰狼的頭飾等,鍛煉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在表演中,幼兒將充分發揮想象力與表現力,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呈現繪本內容。表演結束后,教師會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分享,談談在表演中的感受與收獲,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戲劇表演活動能夠讓幼幾在快樂中閱讀,在表演中成長,全面提升閱讀質量與綜合素養。
四、結語
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長、教師、幼兒園共同努力。家長和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注重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情緒和體驗,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讓他們真正愛上閱讀活動,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