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數學繪本作為一種創新性教學資源,在小學低年級數感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學繪本通過將抽象數學概念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繪本教學實踐,既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培養數學思維品質,又能提升其數學綜合素養。深入探討數學繪本對小學低年級數感培養的影響,對推進數學教育改革具有現實意義。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數感培養的關鍵期。學生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強,但抽象思維能力尚在發展中,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材料理解數學概念。數學繪本兼具故事性與教育性,為數感培養提供了有效途徑。數學繪本教學應順應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引導他們感知數學概念,理解數學原理。
一、數學繪本與數感概念的理論闡釋
(一)數學繪本的特征界定
數學繪本是融合數學教育內容與繪本藝術形式的特色教材。從教育性角度而言,數學繪本蘊含著數學概念、思維方法及應用情境,通過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傳遞數學知識。從藝術性角度來看,數學繪本通過豐富的圖畫語言、生動的人物形象及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在教育實踐中,數學繪本呈現出趣味性、生活化與啟發性的特征。將數學知識有機融入故事發展脈絡,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鏈條。通過創設基于生活經驗的故事情境,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數學問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二)數感的內涵要素
數感是學生對數與數量關系形成的直覺感知與理性認知相統一的綜合能力,其內涵涉及數的概念理解、數量關系把握及運算能力掌握等多個方面。數感的核心要素包括數的意義、大小的感知、數的多種表達形式的理解、數量關系的分析判斷與數學運算的靈活應用等。深層次的數感體現為對數的本質屬性的認識、對數量變化規律的把握及對數學問題的直覺判斷。數感的發展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思維特征密切相關。數感的培養應注重學生對數量關系的敏感度,提升其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數學思維在靈活性與準確性兩個維度的協同發展。
二、數學繪本培養數感的內在機制
(一)形象化敘事激發認知動機
數學繪本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故事元素,使數學知識呈現出生動有趣的特點,為學生建立數感認知奠定了基礎。通過故事人物的性格塑造及情節構建,他們能夠產生情感共鳴與認知投入,形成學習內在驅動力。形象化敘事通過視覺呈現和故事脈絡設計,降低了數學概念的理解難度,緩解了學生對數學的畏難心理。這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敘事方式能夠引導他們關注數學現象,激發探索欲望。通過建構對數學概念的初步認知架構,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層理解。
(二)情境化設計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繪本的情境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將數學問題融入生活化場景,使抽象的數學關系具象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內容。合理的情境設計能夠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促進其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在數學思維培養過程中,情境化設計通過設置遞進性的思維任務,能夠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與推理等思維方法,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它注重數學思維的層次性發展,能夠引導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實現數學思維品質的整體提升。這種設計方式能使數學知識的獲得過程更加自然,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形成數學直覺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系統化內容建構數學概念
通過系統化的內容編排,數學繪本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與建構。系統化內容設計體現在知識點的選擇、組織及呈現等方面,旨在構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鏈條。通過具體實例、類比推理及概念概括,幫助學生掌握清晰的數學概念表征。系統化的內容安排注重概念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多角度與多層次的知識呈現,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征。在知識體系構建中,系統化內容強調概念間的邏輯關聯,能夠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數學認知框架,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為其掌握更復雜的數學概念奠定堅實基礎。
(四)多樣化活動培養實踐能力
數學繪本中的多樣化活動設計為數感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與推理驗證等活動形式,學生能夠全面提升數學實踐能力。這些活動設計注重與繪本故事情節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然運用數學知識。同時,它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具體的操作體驗加深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活動設計還強調知識運用的靈活性與創造性,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數學繪本應用的教學實踐
(一)數學繪本教學的內容安排
數學繪本教學內容應圍繞認知目標進行系統規劃。以《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為例,教學內容需涵蓋幾何圖形的認知、空間關系的理解及圖形變換的思維訓練。繪本中三角形餅干變鋸子、方形磚塊變大狗、圓形餅干變大鳥的情節設計,體現了對基本幾何圖形特征的認知引導。教學內容的編排應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通過故事情節展現圖形的形狀特征、位置關系及變換規律。將數學概念與故事情節緊密結合,能使數學知識的學習融入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自然建構數學概念,形成對圖形及其關系的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梳理與整合應貫穿故事始終,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與應用意識。
(二)數學繪本教學的課堂實施
數學繪本的課堂教學實施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咔察咔察,爸爸是魔法師》中對稱概念的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折紙與剪紙等具體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對稱的含義。運用繪本中爸爸的魔法剪紙情節,讓他們親身體驗對稱圖形的特點與變化規律。教師可組織學生觀察繪本中的蝴蝶翅膀與建筑物外觀等生活實例,感知對稱現象的普遍存在。同時,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與交流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對稱概念,培養空間想象力與圖形思維能力。教學實施過程中需注重概念形成的漸進性,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其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數學繪本教學的評價反饋
數學繪本教學評價需關注學生在閱讀與學習過程中的多維表現,通過觀察他們對繪本中數學概念的理解程度、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及知識運用的靈活性進行綜合評估。以《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為例,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對幾何圖形特征的認知、圖形想象能力的發展及創造性思維的表現。通過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全面評估他們的課堂表現、操作活動完成情況及知識應用水平。評價結果的反饋應具有激勵性,能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建立自信,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評價體系的設計需突出發展性理念,關注學生在數學認知、思維能力及學習興趣等方面的整體進步。
(四)數學繪本教學的互動交流
數學繪本教學中的互動交流應體現為師生對話與生生討論等多個層面。以《咔嗪咔察,爸爸是魔法師》為例,教師可組織以對稱圖形為主題的探討活動。設置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折紙剪紙活動分享發現,共同探索對稱的奧秘。互動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碰撞與啟發,幫助他們形成更清晰的數學認知。教師可通過啟發性提問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培養數學交流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多樣化的交流形式,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數學繪本培養數感的成效表現
(一)學習興趣的提升
數學繪本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視覺表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繪本中富有創意的數學知識呈現方式可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降低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故事性與趣味性的融合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收獲愉悅體驗與成就感,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學習態度的積極轉變具體表現:主動提問意識增強、思維參與度提升及嘗試意愿顯著提高,形成了穩定的學習興趣。繪本激發的數學學習興趣具有內驅力特征,能夠推動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認知,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為數感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思維品質的發展
數學繪本促進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協同發展。通過解決繪本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實現了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系統性地發展了數學思維方式。這一思維品質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展現出策略選擇的多樣性,能夠運用多角度思維方式探索數學問題;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表現出更強的思維靈活性和準確性,能夠建立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逐步完善數學認知結構。這種思維能力的持續發展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提升了數學問題解決效率。
(三)應用能力的拓展
數學繪本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通過貼近生活的故事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并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對生活中數學元素的敏感度顯著提高,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在知識遷移方面,學生展現出良好的適應性,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應對新情境的挑戰。這一能力的發展幫助他們建立了數學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深化了對數學實用價值的理解。
(四)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
數學繪本促進了學生數學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協調提升。在數學認知方面,學生形成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建立了對數學概念的深層理解。在素養的情感維度上,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與正確的數學價值觀。此外,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還體現在學習方法的優化與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學生逐步養成了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索的良好學習品質。這種全方位的發展為他們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數感培養的整體目標。
五、結語
通過系統分析數學繪本培養數感的內在機制,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反映了數學繪本教學對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積極影響。數學繪本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思維品質發展,還能幫助他們拓展數學應用能力并推動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為深化數學教育改革,教師應重視數學繪本在數感培養中的作用,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實踐,提升數學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