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幼兒教育中,情境化美術教學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正逐漸受到廣大教師青睞。繪本具有直觀性、藝術性、故事性等特點,利用生動的圖畫和簡潔的文字將復雜的概念和情感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媒介,還是啟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將繪本引入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本文主要分析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繪本的運用價值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運用策略,以期為美術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一、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繪本的運用價值
(一)激發美術學習興趣
對于幼幾而言,美術學習不應局限于色彩和線條的機械模仿,而應是一種充滿樂趣和探索的過程。繪本能夠以豐富的色彩、趣味的情節、簡單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圖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自然而然地產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師可利用繪本中豐富的美術元素,如色彩搭配、線條運用、形狀組合等,不斷豐富幼兒的視覺體驗,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教師需將繪本作為教學媒介,結合故事情節和場景設置,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使其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樂趣。
(二)培養情感認知與理解力
幼兒的認知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主要依賴于直觀感受和情感體驗。繪本情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其在欣賞繪本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意境。教師可利用繪本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鼓勵他們討論并分享所見,深刻領悟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蘊含的意義,不斷提升觀察力和理解力。此外,繪本蘊含豐富的情感元素和科學的教育理念,能夠引導幼兒思考和學習,促進其社會認知和情感發展。
(三)提升審美與表達能力
繪本不僅視覺上美感十足,還富含深厚情感和寓意。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繪本中的美術元素引導幼兒接觸色彩、線條、構圖等藝術表現手法。這既能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又能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相較于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繪本教學更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其將個人情感和體驗融入創作,不斷提升情感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幼兒結合繪本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情感體驗。這能有效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其提供用藝術語言抒發內心感受的渠道。
(四)培養創新創造思維
繪本包含精美的圖畫、生動的故事和豐富的想象空間,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表現方式和創作思路。同時,由于繪本情節和角色形象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特征,教師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開展問題驅動教學法和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幼兒遷移故事主題、改編故事情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繪本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繪本研讀淺顯,價值理解片面
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精要》中強調教學實踐的不斷磨煉,使情境課程逐漸形成鮮明的個性特點和獨特的優勢,即“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繪本研讀不夠深入,只停留在對表面情節的理解層面,未能充分挖掘繪本蘊含的美術元素和教育價值,導致教學活動缺乏明確方向。
為了充分發揮繪本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的效能,教師需要加強繪本解讀和運用能力,全面把握其中的美術元素與教育價值,最大化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二)繪本類型單一,信息技術融合缺失
在當前情境化美術教學中,傳統紙質繪本占據主導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繪本應運而生,其能夠憑借畫面的動態感、音效的豐富度和閱讀的交互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然而,部分教師依然將傳統紙質繪本作為主要的教育工具,致使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創新與活力。部分教師雖然采用多媒體繪本,卻僅將其作為展示手段,未能將其與情境化美術教學深度融合,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教師需要拓寬繪本類型,積極引入多媒體繪本,并將其與情境化美術教學結合起來,打造高品質美術課堂。
(三)繪本定位欠妥,教學融合不足
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積極運用繪本,但沒有深入挖掘繪本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的獨特作用,難以理解繪本與情境化美術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不僅阻礙了繪本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還制約了幼兒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需要重新審視繪本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的定位,視其為核心教學資源,更有效地融合繪本與情境化美術教學,實現繪本的育人價值。
三、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繪本的運用策略
(一)深挖研讀繪本,構建多元情境
為了解決繪本定位欠妥問題,在情境化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繪本內容,提煉與美術教學相關的元素和主題,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繪本情節和角色形象設計美術創作任務,引導幼兒深入感受美術的魅力,從而自然萌發創作靈感。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創設貼近幼兒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其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美術知識。同時,利用繪本中的色彩、線條、形狀等美術元素構建富有創意和美感的情境,啟迪幼兒的審美感知和創造力。
以《鼠小弟的小背心》繪本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與“小背心”相關的美術創作任務。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背心的圖案和顏色,以及鼠小弟穿上背心后的表情變化,鼓勵他們構思心中的小背心。其次,提出問題:“小背心是什么顏色的?你想給小背心搭配什么樣的褲子或裙子呢?”引導幼兒逐步深入思考和創作,在學習繪畫技巧的同時,鍛煉和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再次,鼓勵幼兒模仿繪本畫面進行創作,并表現出鼠小弟的喜悅和驚訝等情緒。這能使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繪本內容,提升美術創作的能力和自信心。最后,引導幼兒思考友情的意義,理解分享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情感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又如,在《好餓的毛毛蟲》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毛毛蟲拼貼畫”活動。先組織幼兒仔細觀察毛毛蟲的身體特征,再提供各種顏色的紙片、布料碎片等材料,讓幼兒動手制作專屬的毛毛蟲拼貼畫。其間,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同的顏色和形狀組合,并通過討論毛毛蟲的成長變化引導幼兒思考生命的意義和成長的價值,使其掌握美術技巧的同時,實現情感、認知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
(二)融合多媒體技術,引入多元繪本
為了解決繪本類型單一問題,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新式繪本引入課堂,為幼兒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繪本、音效繪本、手偶繪本、拼插繪本等,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軟件對繪本進行二次創作,如添加背景音樂、動畫效果等,使繪本更加生動有趣,更好地服務于情境教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平板電腦或電子畫板進行創作,將傳統美術創作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這不僅能豐富情境化美術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其美術創作能力和藝術素養。
以《小象的鼻子為什么這么長》繪本教學為例,教師可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繪本封面,并播放相關背景音樂,讓幼兒仿佛置身美妙的繪本世界。隨著音樂的起伏,小象的形象在屏幕上栩栩如生,能夠極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細節,思考小象鼻子的特點和預想故事情節。有的猜測小象鼻子是用來摘果子的,有的認為小象鼻子是用來噴水的。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電子畫板畫出想象中的小象。有的幼兒畫出小象用鼻子卷起一束花送給媽媽的溫馨場景,有的則畫出小象用鼻子噴水玩耍的歡樂畫面。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幼兒分享作品,講述畫中的故事。這能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啟迪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中的畫筆工具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實時點評和修改,不斷提高幼兒的美術技能,使其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此外,教師可以建立線上美術教學資源庫,將優秀的電子繪本、美術創作素材等資源共享給家長,并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進行美術創作,共同感受美術帶來的樂趣。
(三)精準繪本定位,貫穿活動全程
教師應圍繞教學主題和目標篩選優質繪本,滿足幼兒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從導入環節到創作實踐再到評價分享,繪本運用應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具體而言,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展示繪本封面或插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其進入繪本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繪本為媒介設計美術創作任務,促使幼兒在情境中感受美術的魅力,體驗創作的樂趣。在評價分享環節,教師可引導幼兒回顧繪本內容,并鼓勵他們將個人作品與繪本內容進行對比和聯系,深化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和記憶。
以《一片葉子落下來》繪本教學為例,它圍繞一片名叫弗雷迪的葉子從生長到凋零的歷程展開敘述,闡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教師可首先展示繪本封面,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封面上,一片翠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其次,帶領幼兒共同閱讀繪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再次,依托繪本內容設計美術創作任務,如讓幼兒畫出四季中葉子的不同形態,并用色彩表現葉子的情緒變化或創作一幅以葉子為主角的四季變換連環畫。這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有的畫出春天嫩綠的葉子在微風中搖曳,有的則描繪秋天金黃的葉子緩緩飄落,每一幅畫都充滿童真和創意。最后,鼓勵幼兒分享創作心得,并給予積極反饋和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
四、結語
繪本作為幼兒園情境化美術教學中的重要資源,不僅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想象力。教師可以通過深挖繪本內容、引入多媒體新式繪本、融合情境與繪本等方式解決繪本定位欠妥、繪本類型單調、繪本研讀淺顯等問題,充分發揮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在今后的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繼續探索更多繪本與美術教學的結合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現知識學習和美術教育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