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教師必須重視國學經典誦讀訓練和繪本閱讀指導,充分發揮國學經典和繪本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和當代價值,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促進文化素養和良好品德的培育。
一、國學經典概述
國學是傳統文化的分支,具有特定的歷史淵源,起源于周朝時期,特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及教育機構。在國際化的教育背景下,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尤為重要。我國掀起了國學熱的浪潮,國學逐漸形成。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內容:一是指中國的一切歷史文化;二是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本質,也是當前弘揚國學教育的根本。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國學包含大量的人文教育資源,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一)提升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凝結了我國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它蘊含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刻的道德觀念,能夠使學生獲得心靈的滋養與道德的啟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歷史典故和名人軼事,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
(二)提升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相分離的情況。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將積累語文知識、拓寬文化視野,深入把握其中蘊含的文學思想和道德素養,學會表達個人看法。
教師應當傳授更多閱讀技巧和方法,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集體朗誦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歷史文化的智慧結晶,與古人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促使他們不斷擴充語言知識點和詞匯庫,逐步提升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
(三)提升文化素養和民族自豪感
受到政治形勢、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國學經典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為了提升誦讀效率和質量,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探尋國學經典的發展歷史和文化特點,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社會現狀和風俗習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不僅能在語音語調中感受漢語的韻律之美,還能在經典篇目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培養愛國情感。
三、繪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繪本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深受學生喜愛。將繪本閱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繪本能夠通過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繪本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閱讀的樂趣,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通過簡單溫馨的文字,搭配生動形象的插圖,描寫了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間深厚的愛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深入體驗故事情節,感受親子之間綿長而深厚的愛意。
(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繪本中的文字簡潔明了且富有韻律,色彩斑斕的插圖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視覺信息。學生從中不僅能積累大量詞匯,還能結合圖片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語言表達。例如,在閱讀《逃家小兔》時,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小兔子和媽媽之間的對話場景,并模仿其中的語言,又可以鼓勵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子會逃到哪里,媽媽又會如何找到自己。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三)增強情感體驗和審美能力
優質繪本往往蘊含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能夠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情感,培養同理心和審美能力。例如,《我爸爸》以獨特的畫風和溫馨的故事情節生動展現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孩子對父親的愛與敬佩,鼓勵他們分享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此外,繪本中的插圖往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色彩與構圖之美,逐步培養審美鑒賞能力。
四、國學經典與繪本閱讀的融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國學經典誦讀與繪本閱讀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深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積淀人文底蘊,提升綜合素質。
(一)創新方法,提高文學素養
1.故事導入法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遺產價值。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閱讀水平選擇經典國學故事,使其在具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閱讀氛圍中自主探尋國學歷史,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選擇《我爸爸》作為教學素材。繪本通過孩子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父親形象,傳遞出對父親的喜愛和崇拜之情。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繪本,體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等古語蘊含的深刻哲理,學會尊敬父母、愛護父母,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隨后,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在對比閱讀中感受厚重如山的父愛,準確把握課文的情感與內涵,提高閱讀效率與質量。
2.引入經典文化
國學涵蓋琴棋書畫、民風民俗、詩詞歌賦、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體系,蘊含豐富的人文價值和教育意義。教師要深度挖掘、提煉、整合本土文化元素,將其作為典型案例引入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結合國學經典開展詩詞歌賦鑒賞活動和創作大賽,為學生提供藝術創作的機會,促進其文化品質和藝術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唐詩時,教師可結合《唐詩繪本》開展教學實踐,并組織詩歌創作大賽,鼓勵學生模仿唐詩的寫作手法和結構布局,創作具有個性和創意的作品。這不僅能極大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強化他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情感,不斷提升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二)以人為本,培養個性品質
為了調動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和閱讀興趣設置多樣化的閱讀任務,確保閱讀活動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其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理解國學經典中的文學思想、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和人生智慧,不斷提高誦讀水平,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繪本添加聲音或動畫,增強視覺沖擊力和情感感染力,創設沉浸式閱讀環境,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組織誦讀活動。第一,誦讀為主。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和國學經典誦讀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繪本自主閱讀經典國學作品,初步了解國學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感,逐漸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第二,寫作為輔。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以提升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握語言風格、文本架構和寫作方法,在不斷積累文化典故和名人軼事的基礎上開展寫作訓練,將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誦讀活動不僅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和構思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精髓,樹立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繪本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入國學經典和繪本閱讀,基于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實施多種教學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