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師需將學前教育與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保障教學活動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充分開發幼兒的
智力,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教師要結合繪本特點,確定繪本閱讀教學要求,探索適合幼兒的繪本閱讀方法與策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
一、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以教師講述為主,雖然教師會引入互動式提問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但是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缺乏創新性,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比如,角色扮演情節比較固定,很難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互動式提問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難以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不利于其思維發展。
(二)教學資源匱乏
目前市場上的繪本種類繁多,但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繪本存在圖文不匹配、內容不適合幼兒年齡等問題。幼兒園繪本類型比較單一,多是童話故事類繪本。教師沒有廣泛合理地應用數字化繪本資源,缺少多媒體技術和繪本閱讀教學之間的融合,很難滿足幼兒的繪本閱讀需求。
(三)指導策略不當
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取集體教學模式,設置相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忽略了幼兒閱讀速度、興趣偏好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這導致閱讀能力較強的幼兒存在“吃不飽”的情況,難以實現全面發展;閱讀能力較弱的幼兒出現“吃不了”的情況,難以緊跟教學節奏,容易形成挫敗感。此外,部分教師繪本解讀和運用能力不足,沒有深入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和幼兒的繪本閱讀潛力,無法制訂適合幼兒發展的個性化指導策略。
二、幼兒繪本閱讀教學重要性
(一)提高幼兒閱讀興趣
繪本閱讀是促進幼兒心靈成長、精神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繪本閱讀教學作為獨特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形象化與趣味化的故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在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中不斷培養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
(二)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教師以幼兒為核心創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并依托多媒體技術將知識點制成微課視頻,實現教學資源的立體呈現。這不僅突破了傳統繪本閱讀教學模式的局限,還能極大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索者,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有效提高繪本閱讀教學質量。
(三)豐富幼兒語言表達
繪本是語言的寶庫,涵蓋豐富的詞匯和多樣的句式結構,為幼兒提供了模仿和學習的絕佳范本。教師應當引導幼兒發現并學習新詞匯、短語或句型,逐漸深化對動詞、名詞、副詞和形容詞的理解,不斷擴充詞匯量,為語言表達提供充足的素材。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繪本創作等活動,鼓勵幼兒學習并模仿繪本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句結構,不斷提高語言表達的精準度和流暢性。
(四)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繪本包含巧妙的構思、豐富的情節與生動的內容,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思維訓練元素。教師需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與主動探索,推測故事情節的走向,充分理解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動機。繪本中的故事場景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寬他們的想象空間,使其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培養創新思維。通過閱讀繪本,幼兒還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索具體問題,有效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發展。
三、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創設趣味情境,營造輕松氛圍
繪本實現了故事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統一,為教師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創設和諧的閱讀情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其中,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富有趣味性和新穎性的導入方式展示繪本內容,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增強幼兒的閱讀動力。
以《會飛的抱抱》繪本閱讀教學為例,它講述了小豬阿文突發奇想,想送一個“很大的抱抱”作為特別的生日禮物給千里之外的奶奶的故事。教師可在導入環節播放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通過音樂旋律讓幼兒放松身心,并借助歌詞內容引出繪本主題。隨后,展示繪本封面,鼓勵幼兒將繪本故事和歌詞內容聯系起來,猜測故事情節。契合繪本主題的背景音樂能夠營造溫馨的情感氛圍,促使幼兒代入劇情角色,思考如何郵寄特別的“抱抱”,深刻感受阿文和奶奶之間深厚的感情。
(二)營造開放環境,挖掘閱讀潛能
環境創設在營造閱讀氛圍、引發行為學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促進幼兒多維能力發展的“腳手架”。教師要重視環境因素具備的隱性價值,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創設自由開放的閱讀環境,提高幼兒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結合幼兒實際生活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活動,優化繪本閱讀內容,降低繪本閱讀難度,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最大化實現教育價值。教師還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導入環節,極大地調動幼兒的閱讀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教師要讓幼兒擁有足夠的自主選擇權,鼓勵他們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繪本閱讀方式,不斷解讀和積極探索繪本的豐富內涵,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以《小夜熊》繪本閱讀教學為例,它以小男孩的睡前幻想為主線,講述他幫助小夜熊尋找母親的奇幻故事。要想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教師可提前準備黑色的玩偶小熊,帶領幼兒進入神奇的繪本世界。在教學中,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媽媽做過讓你非常感動的事情是什么?”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閱讀繪本。教師需結合繪本內容提出具有啟發性、辯論性和挑戰性的高質量問題,促使幼兒在實際問題的引導下聚焦故事角色,激發閱讀興趣和潛能,提高閱讀能力。教師要讓幼兒掌握閱讀和學習的主動權,避免過多干預,營造良好和諧的閱讀氛圍,使其擁有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三)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內容理解
繪本教學的主要目的為讓幼兒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有效提高閱讀理解和審美鑒賞能力。由于幼兒認知水平有限,缺少豐富多樣的學習經驗,教師需結合幼兒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不斷提高繪本教學質量。具體來說,無論是情境創設、課前導入,還是問題設置,都需注重繪本內容與幼兒實際生活的聯系,使繪本閱讀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能夠幫助幼兒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并學會從不同視角思考和看待問題,促進多元化探究能力的發展。
以《別再捉弄人啦!》繪本閱讀教學為例,它講述了小猴子咪咪被表哥莫莫捉弄的故事。教師可引導幼兒將繪本內容與自身實際聯系起來,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捉弄過他人或被他人捉弄過。這能促使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故事情境,產生情感代入和移情體驗。閱讀后,教師可邀請幼兒分享個人經歷和閱讀感受,并加強對幼兒的教育,使其意識到捉弄人不對,從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開展交流活動,鍛煉表達能力
繪本閱讀和語言表達之間緊密聯系,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幼兒的引導,助其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和情感體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繪本閱讀活動,持續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優化繪本閱讀教學效果。
以《湯姆挨罰》繪本閱讀教學為例,它講述了湯姆在幼兒園爭奪同伴的玩具、破壞同伴的游戲,甚至還拿積木打自己的好朋友后挨罰的故事。教師可先引導幼兒在閱讀中思考湯姆的做法是否正確,并歸納湯姆挨罰的原因,再組織集體討論,鼓勵幼兒表達個人看法。教師需結合幼兒的語言表達情況全面考查其對繪本的理解程度,并給予專業指導和正面反饋,幫助幼兒充分了解遵守規則的意義和必要性,養成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討論與交流融入繪本閱讀活動能夠在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同時,鍛煉幼兒的問題解決與知識應用能力。
四、結語
繪本閱讀教學在學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導入方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同時,細化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教學目標,制訂針對性教學策略,最大化提升幼兒的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