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68-04
肉雞吐水是在肉雞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其病因復雜多樣,給精準診斷帶來挑戰。肉雞發生吐水后,常伴隨生長性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甚至出現生長停滯和死亡現象,給養殖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及時明確引起肉雞吐水的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對該病的有效防治至關重要。
1疾病原因
在肉雞養殖過程中,多種因素可引發吐水癥狀,其中疾病因素尤為常見,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感染、新城疫、嘔吐毒素中毒、熱應激、傳染性肌胃炎等。
1.1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具有酵母樣形態,革蘭氏染色呈陽性,通常以圓形或橢圓形芽生孢子或假菌絲形式存在,故又稱為假絲酵母菌。
雛雞和青年雞對白色念珠菌具有較高易感性,感染后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該病原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夏季尤易發生。
病雞口腔黏膜會出現白色斑點或斑塊,這些斑塊可融合成大片假膜,強行剝離假膜可見紅色潰瘍面。嗦囊黏膜粗糙、增厚,表面覆蓋灰白色假膜,嗦囊內蓄積酸臭液體,導致病雞嗦囊脹滿、松軟,并出現吐水和甩頭癥狀。部分病雞還會表現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癥狀。
根據雞群口腔和嗪囊黏膜的白色假膜、吐水以及生長受阻等臨床癥狀,結合該病的流行規律,可做出初步診斷。在實驗室診斷中,取病雞口腔、嗦囊黏膜的假膜或病變組織制成涂片,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的芽生孢子和假菌絲。通過在沙保氏培養基上接種,于37℃下培養24~48h ,觀察菌落形態和特征可確診。
1.2 新城疫
雞新城疫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病毒外包裹囊膜。該病毒易被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殺滅,通常在56℃條件下 30min 即可滅活,但在4℃環境中可存活數周,在
以下可長期存活。
各種品種和日齡的雞對新城疫病毒均易感尤以雛雞和育成雞最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新城疫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也可通過眼結膜、受傷的皮膚和泄殖腔黏膜等途徑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春、冬季節氣候變化較大時更易流行。在流行初期,病雞常無明顯癥狀而突然死亡,有時可見精神沉郁、采食減少等輕微癥狀,隨后迅速死亡。病程稍長的病雞精神萎靡,閉目呆立,雞冠和肉髯呈暗紅色或紫黑色,出現咳嗽、氣喘、呼嚕等呼吸道癥狀,口腔和鼻腔內有大量粘液,伴有吐水現象;同時下痢,排出黃綠色或黃白色糞便。病情嚴重的會出現頭頸扭曲、轉圈、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
實驗室診斷可采集病雞的腦、肺、脾臟等組織,接種于9~11日齡的雞胚尿囊腔進行病毒分離,然后通過血凝試驗(HA)和血凝抑制試驗(HI)等方法對分離的病毒進行鑒定。常用的血清學方法還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可用于檢測雞血清中的抗體水平,以對雞群進行免疫監測和疾病診斷。此外,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實時熒光定量RT-PCR等分子生物學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病毒核酸,可用于早期診斷和病毒基因分型。
1.3嘔吐毒素中毒
嘔吐毒素是由鐮刀菌屬真菌產生的一種次生代謝產物。谷物等飼料原料容易被鐮刀菌污染并產生嘔吐毒素,該毒素耐酸、耐熱,化學性質穩定,尤其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更易殘留,常規加工處理方法很難將其完全破壞。
雞對嘔吐毒素較為敏感,雛雞和育成雞中毒情況較為常見。雞是否發生中毒與飼料中嘔吐毒素的含量、采食時間和采食量等因素密切相關。雞采食含有嘔吐毒素的飼料后,會出現吐水癥狀,尤其在采食后不久更為明顯。同時,病雞伴有食欲不振、嗦囊積食和腹瀉等癥狀,糞便呈水樣或帶有粘液,嚴重時可出現血便。中毒嚴重的雞可能會出現精神沉郁、嗜睡、站立不穩、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長期低劑量攝入嘔吐毒素,會導致雞生長發育受阻,飼料轉化率下降。
診斷時,采集可疑飼料樣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方法,檢測飼料中嘔吐毒素的含量,以確定是否超標。
1.4熱應激
當環境溫度超過32℃時,雞散熱困難,易引發熱應激。濕度過高會阻礙機體通過蒸發散熱,加劇熱應激程度。雞舍通風不良會導致舍內空氣流通不暢,熱量和濕氣積聚,促使熱應激發生。養殖密度過大,會使熱量在雞群內相互傳遞,散熱困難,進而導致雞體內激素分泌失衡,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異常,影響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
熱應激會使雞出現精神沉郁、嗜睡,喜歡聚集在通風良好或溫度較低的地方,飲水需求大幅增加,影響肉雞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胃腸蠕動減緩,且過多的水分進入嗦囊,使其過度擴張,增加了嗦囊內的壓力,若不能及時被排空,會導致部分水分反流,出現吐水現象。同時,雞的免疫力下降,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可能出現萎縮,淋巴細胞活性降低,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減弱,易感染各種疾病,導致肉雞生長速度減緩,飼料轉化率降低,嚴重影響養殖效益。
1.5傳染性肌胃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與飼料霉變密切有關。能引起雞傳染性肌胃炎的主要病原包括雞腺病毒、雞痘病毒、呼腸孤病毒等多種病毒,以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還可能與霉菌毒素有關。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被污染的飼料、飲水是其重要的傳播媒介。30日齡以內的雛雞最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病雞表現為精神沉郁,羽毛蓬亂、無光澤,縮頭垂翅,閉目呆立,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采食量和飲水量均下降。
病雞嗦囊內有積液,會出現吐水現象。病雞群還表現為生長緩慢,體重明顯低于正常雞只,個體大小參差不齊,部分雞出現消瘦、貧血等癥狀。
診斷時,采集病雞的肌胃、腺胃組織、糞便等病料,接種于特定的培養基或細胞培養物中進行病原分離培養,然后通過形態學觀察、生化試驗、血清學鑒定等方法,確定病原體的種類。
2 防治措施
2.1加強飼養管理
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雛雞飼養密度以10~15只 /m2 為宜,保持雞舍通風良好,溫度最好控制在
,濕度控制在 60%~70% 。
改善雞舍環境:安裝排風扇、濕簾等通風降溫設備,加強通風換氣,高溫時增加通風量,降低舍內溫度和濕度。在雞舍頂部設置遮陽網或遮陽板,減少陽光直射。
科學飼喂:避開高溫時段,在清晨或傍晚等溫度較低的時段進行飼喂,以增加雞的采食量。提供清潔、涼爽的飲水,確保飲水器正常工作,滿足雞在熱應激時的大量飲水需求。
添加抗應激物質: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E和電解質、有機酸等抗應激物質,緩解熱應激對雞的不良影響,增強雞的抗應激能力。
嚴格消毒:定期對雞舍、用具等進行消毒,可用 0.1% 過氧乙酸溶液或 5% 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嚴把飼料質量關:不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和飲水,飼料中可適量添加脫霉劑,防止霉菌毒素污染。添加蒙脫石、活性炭等脫毒劑,吸附嘔吐毒素,減少雞對毒素的吸收。定期對飼料進行嘔吐毒素檢測,嚴禁使用毒素含量超標的飼料。
做好疫苗接種:預防雞新城疫可應用疫苗接種,弱毒疫苗有LaSota株、Clone30株等,通過滴鼻、點眼、飲水等途徑免疫;滅活疫苗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確保雞群獲得良好的免疫保護。
2.2 治療
2.2.1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療常用藥物有制霉菌素,在飼料中添加100萬 IU/kg[2] ,連用 5~7d ,若同時飲用 0.05% 硫酸銅溶液,效果更佳。也可選用克霉唑,雞每天的用量為 0.05~0.1g/ 只,拌料飼喂,連用 3~5d? 。同時,飲水中添加濃度為0.05%~0.1% 的硫酸銅,連用 3~5d 對于有呼吸道癥狀的病雞,可使用氨茶堿等藥物舒張平滑肌,緩解呼吸困難;脫水的病雞通過補充電解質和水分,維持水鹽平衡[3]。
2.2.2新城疫的治療新城疫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一旦雞場發生新城疫,應立即隔離病雞,對病死雞采取焚燒或深埋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假定健康雞群緊急接種疫苗,同時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
2.2.3嘔吐霉素中毒的治療雞群一旦出現中毒,應立即停止飼喂含有嘔吐毒素的飼料,更換為新鮮、優質的飼料。對于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的雞,可使用胃復安、蒙脫石散等止吐、止瀉藥物緩解癥狀。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維持雞體內的水鹽平衡和營養需求,增強雞的抵抗力。對發病雞可使用葡萄糖、維生素C等解毒藥物,促進毒素的排出和代謝。
2.2.4熱應激的治療及時挑出表現熱應激癥狀的病雞,放置在陰涼、通風良好的地方,給病雞的頭部、胸部噴水,幫助散熱降溫。盡量減少雞舍內的噪音和人員走動等應激因素,保持環境安靜。當雞群熱應激較為嚴重時,可使用解熱鎮痛藥,降低體溫,緩解熱應激癥狀。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 200mg/kg )和維生E( 250mg/kg )等,增強雞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4]。使用石膏、知母、金銀花、薄荷等具有清熱解暑、解毒涼血等功效的中藥,按一定比例配伍后煎水或粉碎后拌料飼喂,也能有效緩解雞的熱應激癥狀。
2.2.5傳染性肌胃炎的治療對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肌胃炎,可選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進行治療,按照 10~20mg/kg 體重的劑量用藥,連用 3~5dc 對于病毒感染,可使用黃芪多糖等中藥提取物,同時配合使用氫氧化鋁凝膠、蒙脫石散等胃黏膜保護劑,修復受損的胃黏膜。在治療期間,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提高雞的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5]。
3結語
在肉雞養殖過程中,若發現肉雞出現吐水情況,需及時通過科學的診斷方法明確病因,并根據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于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吐水,可使用相應藥物和緩解措施進行治療;對于新城疫引起的吐水,無治療價值的可及時淘汰減少損失。在治療的同時,為雞群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可促進雞群恢復,減少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建釵,馬邯生,柳煥章,等.肉雞白色念珠菌的分離鑒定與基因分型[J].中國獸醫科學,2015,45(10):1005-1012.
[2]何西建.肉雞白色念珠菌病的診斷及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22,43(8):31-33.
[3] 劉學輝,王龍,田剛,等.肉種雞和白羽肉雞白色念珠菌病的診治經驗[J].家禽科學,2021(5):15-16
[4]郭志明,巨玉鑫,楊敏敏,等.熱應激對肉雞的生理危害與緩解措施[J].飼料研究,2024,47(11):175-179.
[5]王奇堯,孫玉杰,周中原.肉雞腺胃肌胃炎的癥候及預防[J].家禽科學,2022(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