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132-03
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養禽大省,其雞蛋產量持續居全國首位。近年來,養雞場規模持續擴增,逐漸成為了肉蛋市場的主要供應渠主體。養雞業作為農村產業的重要構成,在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出了重大作用。然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張,疫病對雞群健康與肉蛋品質的威脅程度明顯加劇,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1。為此,本文分析了當前雞疫病防控現狀,明確指出防控形勢嚴峻、疫病類型繁瑣、衛生管理水平低等突出問題,并從提升養殖環境安全水平、投喂營養全價的飼料、建立健全飼養管理制度、規范免疫程序和精準藥物防控等多角度提出防控要點,通過系統化措施全面提高防控效果,保障雞群健康。
1雞疫病的防控現狀分析
1.1防控形勢壓力重,成本持續增加
2020年的全國動物疫病報告數據顯示,家禽發病數量約占全國發病動物總數量的 87%[2] ,在養殖品種中居首,而山東省家禽發病數量又位列全國第一,其中蛋雞病例占禽病總病例數約3/4。當前,蛋雞疫病防治費用已從前些年的3元/只,上漲至3.3~11元/只,而且大部分蛋雞養殖戶反映疫病防治成本仍在持續增長。
1.2疫病種類多,混合感染病例常見
2022年全國動物疫病報告顯示[3],禽病種類多達28種,其中以雞大腸桿菌病為主,支原體病、球蟲病也有一定發病量。走訪調查發現,雞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在禽病中占比分別約為 19% 、 5% 、 10% 。多數養殖戶反映,當前雞疫病頻發且混合感染現象普遍,特別是病毒病引發細菌性疾病,致使疫病診斷和治療難度大幅增加。
1.3衛生條件惡劣,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散養戶和小規模養雞場的環境衛生問題比較突出,即便在一些規模化養殖場內,也存在圈舍衛生“臟、亂、差”的情況。雖然能及時清掃糞便,但雞籠上隨處可見的粉塵、蜘蛛網,表明養雞場日常衛生管理中存在疏漏。同時,許多養雞場對外來車輛、人員的進出管控不嚴,糞便等廢棄物長期堆積不處理,既污染了環境,又增加了疾病傳播風險。為了追求更多的養殖效益,很多養殖戶采用了循環養殖模式,無法實現“全進全出”,進一步加劇了疫病傳播隱患。
1.4防控效果較差,診療手段傳統落后
實際養殖中,很多養殖戶因受成本制約,未建造消毒池或者消毒池長期擱置不用,僅在購進疫苗、出欄或疫病流行時才進行消毒工作,消毒意識淡薄。在疫苗接種環節,存在操作粗暴、免疫消毒不到位、疫苗保存不當的問題,如注射用力過大損傷雞的肌肉組織,導致劇烈疼痛和局部感染;嚴格按照要求在適宜溫度與環境下保存疫苗,致使疫苗活性降低甚至失效。在疫病診斷方面,依賴臨床診斷、剖檢結合臨床診斷占比分別是 38% 和 54% ,采用實驗室檢測診斷的僅占 8% 左右,傳統落后的診療手段難以滿足精準防控需求[4]。
2雞疫病的防控要點
2.1提升養殖環境安全水平
養殖場選址要選擇遠離居民區、集貿市場,充分利用山坡、河流等自然地形作為天然屏障,降低病原體的侵入風險。同時,科學規劃雞場內部布局,確保生產區、廢物處理區與生活區之間相互隔離,減少交叉污染。
2.2投喂營養全價飼料
投喂營養全價飼料能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的關鍵。飼料中應含雞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保障雞群營養均衡,提高機體免疫力。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配方,如夏季適當增加能量飼料的比例,冬季提高蛋白質的比例等。飼料存儲時要落實好防潮、防霉措施,并定期清潔飼料加工與儲存設備,規避飼料被污染的情況。
2.3建立健全飼養管理制度
2.3.1 “全進全出”制度 “全進全出”制度是防控雞疫病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在于保證同一批次雞只同時進舍、同時出欄,避免不同日齡雞只交叉感染。養殖戶要制定詳細的批次管理計劃,設計隔離區域,防止不同批次間的直接接觸。每批雞只出欄后,要對雞舍地面、墻壁、飼喂和飲水設備等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再空舍1~2周,保證殺滅所有病原體。嚴格管控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雞舍,進入雞舍的人員一定要霧化消毒,穿戴消毒過的防護服、鞋套并消毒手部,駛入雞場的車輛均要嚴格消毒。
2.3.2消毒制度結合雞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規范的消毒程序。建議選用戊二醛、氫氧化鈉、奧克泰士A100等廣譜消毒劑,此類消毒劑能顯著殺滅細菌、病毒、芽孢等[5。在消毒程序執行方面,重點把控空舍消毒與帶雞消毒兩種。空舍消毒時,要先徹底清出舍內的糞便和其他雜物,使用高壓水槍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向反復沖洗棚頂、門窗、雞籠、食槽等。待自然晾干后,采用 2%~5% 火堿洗刷地面及 1m 下的墻壁,晾干后對整個雞舍進行噴霧消毒或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選用 40mL 的40% 甲醛、 20g 高錳酸鉀,連續熏蒸3d后通風)。
帶雞消毒選用對雞只刺激性小的月芐三甲氯銨溶液,每立方米空間用量 15mL ,噴霧量以雞體和籠網潮濕為宜。帶雞消毒不僅可以徹底清除舍內灰塵和污垢,還能促進空氣中懸浮固體顆粒凝集和沉降,從而凈化雞舍內空氣,進而降低疫病發生風險。
2.4規范免疫程序
一是明確疫病免疫重點。對本地區未曾發生的傳染病可暫不預防;對本地區既往未發生而近期發生的傳染病要堅持統籌預防,尤其是對常發、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如雞新城疫、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等,要重點防控。
二是根據雞群健康狀態進行免疫。只有健康雞群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而當雞群處于應激或病態時免疫效果明顯減弱[。規模化養雞場要定期開展抗體監測水平,確定疫苗接種的最佳免疫時間。避免不同疫苗混合使用,同一種疫苗進行兩次接種,間隔7d以上,有助于增加免疫效果。
三是加強接種細節管理。加強疫苗質量管理,禁止使用過期疫苗產品,做好運輸過和儲存過程中的冷鏈保存,以防疫苗減效甚至失效。新城疫飲水免疫時,要按推薦比例加入脫脂奶粉或疫苗保護劑,確保疫苗病毒的穩定性;根據雞群數量與日常飲水習慣,精準計算出疫苗免疫用水量,保證每只雞均能攝入足夠的疫苗劑量,選擇在雞群飲水高峰期免疫。肌肉注射疫苗時,一般按每只雞 0.5~1mL 的劑量稀釋疫苗,正確選擇注射部位和角度,胸部注射時要順著胸骨方向的中間位置傾斜 30° 快速刺入。滅活疫苗接種前預溫、搖勻,必要時聯合抗生素使用,確定每種疫苗最佳的接種途徑,避免盲目調整削弱免疫效果。
2.5 合理藥物防控
長期以來,疫病始終是制約養雞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藥物使用雞養殖場防控疫病的重要輔助手段。合理用藥可避免飼養成本增加、病原抗藥性增強及肉蛋產品內有藥物殘留等問題。藥物防控要做到對癥用藥、按規定劑量和療程用藥。比如,青年雞在產蛋期來臨前,可在飲水中添加0.05% 磺胺二甲氧嘧啶預防雞傳染性鼻炎,連續用藥 7~10d ;產蛋母雞患病后,投喂小劑量阿莫西林(7d休藥期),連續用藥 3~5d[7] ,期間嚴格規范記錄用藥、休藥、產蛋等全流程信息,以備核查;產蛋期最后一次用藥后7d內的雞蛋不得作為食品銷售,且休藥期結束后,可抽樣檢測雞蛋中的藥物殘留,確認符合標準后再恢復銷售。治療蛋雞大腸桿菌病,可以用白頭翁散加減或雙黃連等中藥方劑,連續用藥5d;用藥后若癥狀未緩解,需及時進行藥敏試驗調整用藥,以取得理想治療效果[7]。
3結束語
雞疫病已經成為了制約當前我國養雞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養殖戶需深刻認識雞疫病的危害性,自覺樹立“防控為主、治療為輔”的科學養殖理念。建議結合當前本地區養雞業的發展現狀,掌握常見疫病的流行規律,從環境管理、飼養管理、免疫接種、藥物防控等多個方面構建綜合防控體系,有效遏制疾病傳播,保障雞群健康,切實推進疫病防控工作高質高效落地,進一步增加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楊冰.大型規模化蛋雞養殖場的疾病控制措施[J]當代畜牧,2024(9):91-93.
[2]李玉峰,于可響,胡峰,等.山東省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現狀[J].中國禽業導刊,2024,41(6):49-56.
[3]鐘麗玲.出口白羽肉雞場的生產管理與實踐[J].福建畜牧獸醫,2024,46(6):45-47.
[4] 李真鶴.雞疫苗免疫過程中的應激反應及應對措施[J]家禽科學,2024,46(10):111-113.
[5]胡振國.雞禽流感的流行特點和防治技術研究[J].新農民,2024(18):126-128.
[6]薛繼青.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現狀及防治策略[J].河南農業,2024(9):54.
[7]劉平卉.雞大腸桿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研究[J].當代畜牧,2025(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