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859.79+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27-04
1引言
隨著養殖技術和設備的更新發展,雞場的飲水系統由開放式水槽逐步更新為封閉式水線。水線系統相對于開放式水槽具有較好的密封性,可有效減少環境中污物的進入。但也正因其封閉性,管理人員不易觀察到水線內衛生狀況,管內易形成生物膜且難以清除,造成水線內部微生物超標[1]。家禽飲水系統的生物被膜污染是制約規模化養殖健康發展的重要隱患。研究表明,水線內生物被膜可導致末端水樣中大腸桿菌數激增10~100倍[2],而傳統清洗方法難以徹底清除管壁附著的菌膜[3]。目前市售除垢劑種類繁多,但其對生物被膜的清除效能及抑菌作用缺乏系統評價。水線內生物被膜的形成會為病原微生物提供快速繁殖的環境,其粘性基質不僅為細菌寄宿提供了保護場所,還會因水管結構復雜而增加清洗難度。由于管線不透明,空舍期清洗消毒時極易被忽視,因此選擇高效的水線除垢劑成為關鍵管理措施之一。本研究通過實驗室模擬與田間應用試驗,對5種常用除垢消毒劑進行系統評價,以期為養殖生產提供科學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水線管材:PVC管,內徑 20mm ,與生產管線一致;菌株:大腸桿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國獸醫微生物保藏中心;消毒劑:5種市售產品,成分及稀釋比例見表1;主要儀器:恒溫培養箱(SHP-250)、分光光度計(UV-1800)、高壓滅菌鍋(MLS-3750)。
表1試驗用除垢消毒劑成分及稀釋比例
2.2實驗室模擬試驗設計
2.2.1生物被膜培養參照文獻4方法,在PVC管段內壁培養 48h ,形成穩定生物被膜。
2.2.2試驗設計及消毒效果檢測按照各消毒劑產品說明書進行稀釋,分別將稀釋后的 A,B,C,D E消毒劑與對應的PVC生物膜浸泡處理 24h ,同時設置空白對照組(每組3個重復)。處理完成后,采用結晶紫染色法測定吸光值( ΓOD595 ),并對混合液進行細菌培養檢測。
2.2.3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組別差異比較使用Dunnett多重比較法,Plt;0.05 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
2.3 田間試驗設計
2.3.1試驗設計和消毒效果檢測選取3棟雞舍,每棟選取18條水線,設置空白對照組(3條,僅日常飲水)和5種消毒劑處理組(各3條)。浸泡 24h 后,按GB/T5750-2006標準檢測管壁菌落數。
2.3.2現場操作方法排空水線內余水,按照不同的分組加入稀釋后的除垢劑,清水混合后關閉,浸泡 24h 。排出消毒溶液,清水沖洗水線,觀察末端流出物渾濁度,比濁度評價。隨機截取水線片段,觀察內壁潔凈度,進行清潔度評價。隨機選擇相同大小的切面,無菌條件下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或PBS反復沖洗切面,涂板培養統計細菌載量。結晶紫染色處理水線切面,分光光度計檢測595nm 吸光值,評估生物被膜厚度變化。
2.3.3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組別差異比較使用Dunnett多重比較法,Plt;0.05 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室模擬試驗結果
3.1.1結晶紫染色法檢測結果 在實驗室模擬條件下,相較于對照組,5種消毒除垢劑均能有效清除水線管中形成的生物被膜。其中,A、B、C、E這4種產品處理后的樣本 ΓOD595 均低于0.5,說明清除生物被膜的能力較強;相比之下,D產品清除生物被膜的能力稍弱,結果見圖1。
圖1實驗室條件下不同消毒劑對生物被膜消毒結果(詳見附錄彩圖)
注:不同“*”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Plt;0.05 ),下圖同。
3.1.2試驗抑菌結果細菌培養檢測顯示,所有處理組的水線內壁樣本均未檢出菌落數,而對照組的菌落數 gt;1.0×106 ,見表2。這一結果說明,5種消毒劑均能完全殺滅生物被膜內的滯留菌。
表2試驗抑菌結果 單位:CFU/mL
注:“ND”表示未檢出,下表同。
3.2 田間試驗結果
3.2.1肉眼觀察與比濁度檢測結果肉眼觀察:對照組水樣呈現出明顯的分層現象,下層可見褐色沉淀,上層透明無色;各處理組水樣均無沉淀物,整體呈現均勻一致的透明無色狀態。
比濁度檢測:各處理組的濁度值均小于對照組,通過數據分析,證實A、C、D、E產品對管線中污垢具有較強的溶解能力( Plt;0.05 ),而B產品的濁度值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Pgt;0.05 ),對管線中污垢溶解能力最弱。結果見圖 2
圖2 不同消毒劑處理水樣的濁度差異(詳見附錄彩圖)
3.2.2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如圖3所示,5種產品在浸泡處理過程中對水線生物被膜清除能力呈現明顯的差異。與對照組相比,A產品表現出最強的水線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 Plt;0.05 ),而E產品的清除能力最弱( Pgt;0.05 )。
圖3不同消毒劑對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詳見附錄彩圖)
3.2.3抑菌能力評價細菌培養檢測顯示,所有處理組水線內壁樣本的菌落數均未檢出,而對照組菌落數達 20CFU/mL ,結果見表3;表明5種消毒劑均能完全殺滅生物被膜內滯留菌。
表3不同消毒劑處理管壁生物被膜后的細菌載量 單位:CFU/mL
4討論
本研究證實,生物表面活性素類消毒劑(產品A)的生物被膜清除效果顯著優于氧化劑類產品,這與其能破壞生物被膜基質的作用機制有關[5]。過氧化氫 + 銀離子復合制劑(產品C)通過氧化作用與銀離子的協同效應,展現出較強的殺菌持續性,但銀離子殘留對后續飲水安全的影響需進一步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養殖場可根據水線污染程度差異化選擇消毒劑:重度污染時優先選用產品A,日常維護可使用產品C。此外,水線清洗消毒后的維護至關重要。若需通過水線投藥(如電解多維、復合氨基酸等),應在投藥前后清洗水線,避免粘稠藥物粘附管壁導致生物被膜再生。建議飼養過程中每周在水線末端采樣檢測微生物,持續監控水質衛生。
5結論
產品A(生物表面活性素 + 緩釋劑,1:500)的生物被膜清除能力最佳,生物被膜殘留量 ΓOD595 均顯著優于其他組( Plt;0.05 );5種消毒劑均能完全殺滅生物膜內滯留菌,抑菌能力顯著。本研究為養殖場制定水線清潔方案可供了科學依據,建議根據污染程度選擇差異化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1]袁橙,樊雪,王永娟,等.常見消毒劑對蛋雞場水線消毒效果的研究[J].畜牧獸醫科學.2022(3):3-7.
[2]王路晴,楊景晁,劉瑋,等.家禽養殖場水線凈化技術研究進展[J].家禽科學,2021(5):34-39.
[3]徐向前.規模化蛋雞養殖場水線消毒劑選擇建議[J].獸醫導刊,2021(23):143-144.
[4] 楊其峰,王曉藝,彭煥文.規模化禽場水線和飲水衛生的管理[J].山東畜牧獸醫,2017(38):60-61.
[5]張立軍,李華.生物表面活性劑在農業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39(8):1623-1630.
Abstract: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biofilm removal efficacyand antibacterial capabilitie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escaling disinfectants for poultry house water lines,this study employed a combination of laboratory simulation and field trials to assess the perform ance of five commercial descalers (coded as Product A,B,C,D,and E).The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biofilm removal under both simulat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onite soaking treatments,while the colony counting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antibacterial effica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duct A (Biosurfactin + sustained- release agent,1:5oo) demonstrated the best biofilm removal capability,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residual biofilm OD595 values compared to all other groups Plt;0.05 ).Alldisinfectants completely eradicated the resident bacteria within the biofilm (bacterial colonies not detected).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nformed selection of water line cleaning protocols in large-scale poultry farms.
Keywords:Poultry house water lines;Biofilm;Descaling disinfectant;Antibacterial cap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