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座沉睡于賀蘭山下的帝國遺跡,終于迎來了屬于它的全球性時刻。從啟動申遺到列入名錄,耗時十四年;從西夏的滅亡至今,已近800年。
1038年西夏正式建國,1227年亡于蒙古鐵騎,國祚189年。它存在的時間,略短于遼,比金卻多了70年。然而,與遼、金各有專史列入“二十四史\"不同,西夏的歷史卻未能被史書正視,獨立成書,只能從《宋史·夏國傳》中窺見其大致脈絡。
西夏王朝的崛起
西夏的血脈,遠溯至羌族。東漢時期,羌族部落已達150多個。隋末唐初,黨項崛起,拓跋氏成為其中最強一支。唐太宗時,拓跋赤辭歸附唐朝,賜李姓,黨項逐步中原化。至五代十國,天下戰(zhàn)亂,黨項趁勢坐天,以夏州為中心建立割據(jù)勢力,“雖未稱國,而其自王久矣”。
宋朝建立后,黨項首領李繼捧獻出五州,他的族弟季繼遷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季繼遷智勇兼?zhèn)?,?lián)遼抗宋,借勢崛起。他攻下靈州,更名為西平府,將此作為黨項一族根據(jù)地。
不久后,李繼遷死于吐蕃,葬于裕陵,其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南征北戰(zhàn),雖屢攻不下甘州回鶻,但也志得意滿,使用皇帝儀仗,給過世的父親追封帝號。1020年,他把都城從西平府遷往懷遠(今寧夏銀川市),更名為興州,后升為興慶府。
宋天圣六年(1028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一戰(zhàn)攻下甘州,與其相鄰的瓜州隨即歸附。至此,黨項族實力大增。
也是在這一年,攜甘州大戰(zhàn)之功,季元昊被冊封為太子,這個西夏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以無比強橫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舞臺。
季元昊生于公元1003年(宋真宗咸平六年)五月五日,史書記載他“性雄毅,多大略,能創(chuàng)物始”。李元昊自幼讀詩書,對兵書興趣尤其大,能領略其中要義并用于實戰(zhàn)。公元1032年,李元昊攻破涼州,同年,李德明因病去世,葬于嘉陵,權柄完全交接到了季元昊手中。李元昊野心勃勃,幾年時間內(nèi)就占領了瓜州、沙州、肅州。自此,黨項的統(tǒng)治區(qū)域“東據(jù)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號稱“萬里之國”。
經(jīng)過幾代人的苦心經(jīng)營和不斷擴張,西夏的雛形初現(xiàn)。
但季元昊還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首先是改姓,他廢除了唐賜的“季\"姓、宋賜的“趙\"姓,將皇族姓氏改為黨項語“嵬名”,自己更名為“曩霄”,自稱“兀卒”(青天子)。接著,又對西夏的官制、服飾、軍事制度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這些改革中,最具象征性的是西夏文的創(chuàng)制。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創(chuàng)制西夏文(一說為季元昊自創(chuàng)),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一種全新的文字一一西夏文,橫空出世。西夏文字成十二卷,約六千字,其字形極類漢字,字形方正、結構復雜,筆畫極多。雖然與漢字相似,卻沒有一個字與漢字重合。
這一系列的改革,是高度政治化的宣言,李元昊試圖通過語言符號重構,砌底切斷與中原王朝的文化關系。
一切準備就緒。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興慶府南郊,在眾多黨項貴族的簇擁下,李元昊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宣布西夏正式成立,國號“大夏”,西夏語稱“邦泥定國”,意為“大白高國”,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元年。這年,李元昊三十來歲,正值壯年,意氣風發(fā)。
宋廷對此天為震驚,他們并不承認季元昊大夏的合法性,雙方摩擦逐漸升級,矛盾日益激化。然而,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之戰(zhàn),宋朝三戰(zhàn)三敗,損失慘重。宋廷終于意識到,西夏大勢已成。
但長期的戰(zhàn)爭也讓西夏國內(nèi)疲亂不堪,于是宋、夏進入議和階段。經(jīng)過一年多的反復磋商,雙方達成協(xié)議:西夏向宋稱臣,奉其為正朔,宋承認李元昊為西夏國主;宋每年要賜給西夏大量貨幣、財物。
西夏和宋達成了短暫的和平,但夏、遼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重。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遼興宗大舉進攻西夏。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季元昊指揮得當,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雙方議和。至此,宋、遼、夏三國鼎立。
? 俯瞰西夏陵1號陵和2號陵。
李元昊的謝幕
李元昊開創(chuàng)西夏帝國版圖,建立制度體系,強化民族認同,無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是黨項人的英雄,但也是酷烈荒淫的暴君。
季元昊的統(tǒng)治從一開始就彌漫著殺戮的氣息。1034年,他的母族衛(wèi)慕部首領衛(wèi)慕山密謀叛亂。事泄后,季元昊誅殺了衛(wèi)慕山全族,甚至毒殺了生母衛(wèi)慕氏。此時他的第一任皇后一一同樣出身衛(wèi)慕氏的表姐懷有身孕,暫時保住了性命。然而,李元昊聽信了野利氏的挑唆,在衛(wèi)慕氏生下皇子后,以“血統(tǒng)不純”為由,殘忍殺害了衛(wèi)慕氏母子。
站在權力的巔峰越久,李元昊的猜忌心就越重。黨項功勛大族、昔日的心腹愛將野利氏兄弟,都未能逃過被賜死的命運。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美貌動人,李元昊將她接入宮中,占為己有,之后沒藏氏為季元昊生下一子,取名為寧令諒祚(李諒祚)。
野利氏也曾是季元昊寵愛的皇后,有寧明、寧令哥兩個孩子??梢哉f季元昊的后宮,是權力博弈與情欲放縱的交織場,他的子女則是權力棋盤上的棋子,命運多舛。
長子寧明被季元昊厭棄,最終“氣忤而死”;次子寧令哥酷似元昊,性格驕橫霸道,被立為太子。寧令哥長天成人后,元昊為其娶沒藏氏為妻。毫無人倫觀念的季元昊見沒藏氏年輕美貌,便父奪子婦,將沒藏氏納入后宮。母家被屠,兒子受此大辱,野利皇后心生怨言。昔日恩寵早已不在,李元昊又廢其后位,命其幽居別宮,不復相見。
太子寧令哥在妻子被奪、母親被廢后,對父親積怨成仇。這股仇怨,最終成為刺殺李元昊的利刃。在國相沒藏訛龐的暗中挑唆下,滿懷恨意的寧令哥趁李元昊醉酒之際,持劍沖人寢宮。混亂中,寧令哥揮劍削掉了父親的鼻子,李元昊登時血流如注,次日氣絕身亡,時年45歲。
一代雄主就這樣草率地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這一天是公元1048年,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十五,一個充斥著陰謀和血色的元宵節(jié)。
李元昊之死,充滿了謎團:寧令哥為什么相信了沒藏家族擁立他上位的承諾?疑心深重的季元昊為何會讓太子輕易持劍人宮?沒藏訛龐又為何能在事后迅速控制局勢、將外甥諒祚扶上皇位?
一切跡象都指向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 沒藏氏家族利用寧令哥的憤怒和愚蠢除掉李元昊,再借機除掉寧令哥,實現(xiàn)了權力的無縫銜接。
賀蘭山下的九座帝陵
李元昊的一生,以鐵血手腕鑄就西夏基業(yè),卻極為草率地謝幕。一代雄主中道崩殖,謚武烈皇帝,廟號景宗,葬于泰陵。
季元昊死后,國相沒藏訛龐擁立諒祚為帝,太后沒藏氏攝政。諒祚年幼,沒藏一族權傾朝野。諒祚極具政治天賦,在14歲這年就設計誅殺了沒藏訛龐一族??上?,毅宗諒祚英年早逝,永眠于安陵。他年僅七歲的兒子季秉常即位,其母梁太后攝政,梁太后之弟梁乙埋任國相。歷史仿佛陷入了一種循環(huán),西夏開始了漫長的外戚干政時段,李秉常也在長期的憂憤中死去,廟號惠宗,葬于獻陵。
李秉常去世后,三歲的長子季乾順繼位,梁氏一族繼續(xù)執(zhí)掌大權。直到1099年,遼國毒殺梁太后,李乾順才在遼國的支持下開始主政。
李乾順巧妙周旋于宋、遼、金之間,利用各方矛盾,與其子季仁孝一起,帶來了西夏的盛世。李乾順死后葬于顯陵,廟號崇宗;李仁孝死后葬于壽陵,廟號仁宗,壽陵也是西夏王陵九座帝陵中唯一確定墓主的陵。
仁宗之后,西夏局勢急轉(zhuǎn)直下,李純祐被李安全所廢,李安全又被李遵碩所廢。李純祐葬于莊陵,是為桓宗;李安全葬于康陵,是為神宗。至此,賀蘭山下的九座帝陵各歸其位,它們沿山勢南北錯落分布,巍峨開闊,有“東方金字塔\"之譽。
西夏陵形制上與鞏義宋陵相似,但又帶有黨項族自身的特點:它的陵園為“凸”字形,前方建有兩座碑亭,與宋陵并不相同,也沒有唐宋陵上建寢的制度。此外,西夏陵城的主要建筑都偏離中軸線,這與西夏的鬼神崇拜觀念有關,沈括《夢溪筆談》記載:“蓋西戎之俗,所居正寢,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主人乃坐其傍,以此占主客勝質(zhì)。\"可見,《世界遺產(chǎn)名錄》認定西夏陵是“多元文化交融影響的卓越見證”是恰如其分的。
遼、金、西夏、宋,都成了灰爆,就連覆滅它們的蒙元也成了灰燼。多年后,朱元璋的孫子安塞王朱秩炅站在寧夏的土地上,看著眼前的陵墓感慨不已,寫下《古家謠》:“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返。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與侯。\"而今,安塞王朱秩靈也成了“昔年王與侯\"的一部分。賀蘭山下的夯土陵臺,在八百年風沙中沉默矗立。那些殘碑上的文字、夯土中的紋路,早已超越王朝興衰的故事,成為文明交融的永恒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