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清風徐來。近年來,南充市紀檢監察機關聚焦責任落實、群眾急難、“蠅貪蟻腐”、“后半篇\"文章,持續深入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實,扎實推動系統治理,答好執紀為民的民生答卷。
成效已顯:一年多集中整治,全市累計返還群眾涉案財物數億元;不動產“登記難”歷史遺留問題化解2.2萬套;殯葬服務價格平均降幅 56.8% ;“校園餐”滿意度躍升至 90% 以上一組組數據背后,是群眾真切可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關鍵節點,南充如何以精準監督護航民心所向?近日,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對南充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王軍進行了專訪。
聚焦責任落實,高位推進整治
廉政瞻望·官察室:南充市委和市紀委監委是怎么看待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件事的?如何理解其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王軍:群眾身邊的那些“蒼蠅\"“螞蟻\"式腐敗,案子可能不大,但它直接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利益受了損,心里就會有怨氣,對我們的信任就會打折扣,時間長了,就會動搖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
所以,我們搞集中整治,說到底,護的就是民心!守的就是根基!只有老百姓真心擁護你,咱們的根基才穩當。根基穩了,發展環境自然就好,發展的基礎才扎實,這樣咱們追求高質量發展,才有底氣、有保障,而不是空談。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這項工作以來,南充市把它當成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最要緊的民生任務、最關鍵的發展任務來對待。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帶動全市上下都動起來了,目標就一個: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廉政瞭望·官察室:在\"十四五\"規劃實施過程中,市紀委監委如何系統謀劃和部署這項集中整治工作?確立了哪些核心目標和基本原則?
王軍:我們整治基層“微腐敗”,核心目標就三個字:懲、治、解。“懲\"就是嚴查快辦,發現一起就堅決打掉一起,形成震慢,這是手段。“治\"就是深挖根源,防止問題“割韭菜”似的反復冒頭,這是根本。“解”就是辦好實事,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這是效果。
為了實現這目標,我們是按照“精準施策、標本兼治、強基固本、惠民利民\"的路徑推進工作。上級任務精準摸底、“開單\"落實,同時緊扣群眾訴求抓重點整治;查案子時同步剖析原因、找準“病根”,督促相關部門建制度、堵漏洞、管好權,力求源頭解決;強化縣鄉紀檢力量,通過完善機制、規范執紀、提升能力,讓基層監督更有力;所有工作都圍繞群眾利益,聚焦他們關心的,解決他們需要的,讓群眾真受益、更安心。
廉政瞭望·官察室:市委在牽頭抓總、領導這項整治工作上,具體做了哪些事?市紀委監委又是怎么監督推動,把壓力傳到基層的?
王軍:市委書記帶頭抓,定期聽匯報、關鍵時候開專題會部署。班子成員分頭下去調研督導。去年以來,市委主要領導就專題研究或批示了57次,還到信訪反映集中的縣專班督導。這帶動了縣(市、區)“一把手\"也都親自掛帥當組長,形成了全市上下齊心干的局面。
紀委監委則是擰緊“責任螺絲”。縣級是主戰場,我們建立了幾個硬機制町案例、盯制度、盯成效,就是希望縣(市、區)時刻繃緊弦,不松勁;我們和市直部門成立專班一起調度、一起監督、一起研判、一起治理。給每個部門明確“責任單”,定期碰頭、每月調度,專項檢查、交叉檢查、線索研判都聯合搞,用跟進、嵌入、聯動的監督方式,讓部門把責任扛起來、落下去。
緊盯重點領域,創新監督機制
廉政瞭望·官察室:在“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期,南充重點整治了基層的哪些突出問題?有哪

2025年7月3日,王軍(左三)到儀隴調研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情況。
些具有南充特色的監督保障做法?
王軍:民生問題直接關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我們整治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我們根據上級部署,重點抓了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以及農村“三資”、醫保、養老、“校園餐”殯葬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些領域的突出問題,還有欠薪、騙保、亂執法、食品安全等具體事情。
我們發現,這些問題根子上還是管理機制不暢、服務效率不高、行業風氣不正、監管力度不夠造成的。所以我們的打法就是四招:“順機制、提服務、促規范、強監管”。
“順機制\"就是拆堵點。比如,把原來鄉鎮分散管理的養老院收歸縣民政局直管,管理水平立馬提升。“提服務\"就是增效率。推動全市大醫院檢查結果互認,省了群眾重復檢查。算下來,人均看病時間省了1.5小時以上,總共省了2400多萬元看病錢。“促規范”就是立規矩。給醫保、教輔、水電表計量這些領域劃出“紅線”(比如醫保“十不準”教輔“十嚴禁”),讓從業人員知道啥能干、啥不能干;“強監管\"就是盯資金。督促打通數據,用預警模型和信息化平臺盯緊醫保、社保、集體“三資”、救助資金這些容易“跑冒滴漏\"的地方。
廉政瞭望·官察室:那么在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過程中,如何整治行政審批、執法監管、政務服務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吃拿卡要\"等損害企業群眾利益的問題?有哪些優化服務的典型經驗或創新機制?
王軍:營商環境就是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我們下了大決心,拿出“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營商環境\"的勁頭,專門搞了“營商環境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打了一套“組合拳”,重點干了四件事:征集問題線索、整治突出問題、提升監督質效、凈化政商關系,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我們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分別開展了護航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全力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專項監督,我牽頭組建專項監督專班,成立5個工作組,動態開展明察暗訪。特別是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的損害營商環境典型問題,通過舉辦營商環境專題《陽光問政》節目等方式,對相關問題公開曝光,對涉及干部公開問政,同時對節自曝光問題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扭住不放、一追到底,嚴肅追責問責20人,留置2人,形成了對因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造成損害營商環境、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震慢態勢。
廉政瞭望·官察室:在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督精準性方面,南充有哪些創新實踐?這些創新手段在發現線索、堵塞漏洞、提高效率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王軍:面對腐敗隱蔽化趨勢,我們向科技要戰斗力。針對招投標領域亂象,創新打造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一網監\"平臺,覆蓋從立項至竣工驗收12個關鍵環節。平臺通過“657立體預警分析\"模式,精準鎖定圍串標等異常行為。運行三年來監管項目6053個,發出預警5186條,督促整改4899條。
以平臺預警為突破口,我們聯合公安部門一舉打掉盤踞多年的姚某某等圍串標團伙。平臺延伸摸排公職人員問題線索146件,推動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124人,打掉犯罪團伙15個。同時大力推行“暗標盲評
異地遠程評標”,切斷利益輸送鏈條,相關經驗獲國務院推廣。
廉政瞭望·官察室:如何發揮村級紀檢委員(黨風政風監督員)“前哨”作用?在推動監督下沉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有哪些制度創新或有效模式?
王軍:村(居)務工作是最貼近群眾的工作,村級紀檢委員(黨風政風監督員)就是正風反腐的“前哨\"和\"探買”。首先我們嚴把入口關,實施全員培訓,制定了《履職手冊》《監督清單》明確監督事項。比如,西充創新巡回監督模式,抽調縣鄉村紀檢干部組建巡回小組交叉檢查,今年已發現問題643個、移交線索62件。
針對在外務工人員關切,探索并在全市推廣“陽光村務群”,打造村務公開、訴求收集、民意回應一站式平臺。今年以來,共收集并解決道路維修、危房改造等問題3000余件,實現 100% 解決反饋。
強化案件查辦,深化標本兼治
廉政瞭望·官察室:“十四五\"期間(特別是集中整治開展以來),南充市在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方面取得了哪些關鍵數據成果?與前幾年相比,呈現出怎樣的變化趨勢?
王軍:整治一啟動,我們就堅持用辦案開路!對問題線索來了一次“天摸排”,重點查那些影響壞、涉及廣的,碰到硬骨頭就領導包案攻堅。核心就一條:揪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不放,用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讓老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比如聚焦殯葬領域腐敗亂象開展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了南充市殯儀館原館長趙某某、蓬安縣殯儀館原館長方某某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例,推動殯葬行業服務項目平均減少 30% ,喪屬在基本殯葬服務上可以實現“零花費”。群眾一致表示:“現在殯葬服務價格公開合理,殯葬服務規范有序,真正解決好了群眾的‘故后之憂'!”
廉政瞭望·官察室:如何做好查辦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王軍:我們堅持“邊查案邊治理”。如查處市身心醫院原黨委書記劉某某案時,同步推動該院排查風險點31個,新建藥品采購等制度7項。在南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原黨委書記廖某某插手工程項自案發后,督促整改問題項目15個,建立招投標監管長效機制。
堅持“邊查案邊警示”,每起典型案件都推動“三書三會”:涉案人員寫懺悔書、廉政家書、勸誡書;召開黨員大會、民主生活會等,拍攝《破規之戒》等警示教育片,組織2000余場次警示教育活動和庭審旁聽,用“案中人\"警醒“身邊人”。
廉政瞭望·官察室:針對整治中暴露出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南充市在健全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堵塞管理漏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軍:我們開出“制度處方”:針對小微民生項目亂象,探索出臺《小微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對3萬余個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問題,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質量管理辦法》;針對“校園餐\"整治,推動出臺涉及“校園餐\"領域責任追究辦法等相關制度,推動了教體、市監探索智慧化監管機制,實施學校食品安全“明廚亮灶”“專項培訓”“智能監管”三大工程。
另一方面,制度建好了效果怎么樣、執行嚴不嚴,直接影響制度的生命力,因此我們立足“再監督\"的定位,督促主責部門加大對制度落實情況的“回頭看”,督執行、促完善。比如在“校園餐\"領域,我們聯合教體部門檢查發現,有的中小學校長陪餐、大宗食材采購等方面制度執行不到位,通過約談提醒、限期整改、責任追究等方式,有力保障了制度執行的剛性。
廉政瞭望·官察室:當前整治基層“微腐敗”,面臨哪些新挑戰?南充下一步打算怎么干?
王軍:挑戰確實不小。腐敗越來越隱蔽,那些搞腐敗的人更“精”,手段花樣翻新,像代持股份、掛名領薪這些招數,查起來難度加大。監督也得更“細\"才行,現在民生服務、安全管理這些領域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精準,咱們的監督方式也得跟著升級,要更精準、更系統。還有就是大數據監督這塊兒也有難點,各部門數據系統沒完全打通,有些敏感信息拿不到,技術上還在不斷摸索和完善。
下一步怎么干?我們思路很清晰:把好用的機制固定下來,責任再壓實。像調度、評估、約談這些管用的法子要繼續用,讓“黨委扛主責、政府抓執行、部門具體辦、紀委強推動、群眾來評判\"這個責任鏈條轉得更順暢,大家擰成一股繩持續發力。還要抓住重點問題,一個一個啃下來。緊盯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深入分析,集中力量專項治理,堅持問題導向,解決一個是一個,積小勝成大勝。繼續深化“有事找紀檢”,更大力度、更便捷地把惠民政策、村里的“小微權力\"都曬在陽光下,讓老百姓看得明白、能監督、愿參與。陽光是最好的“殺蟲劑”,群眾的眼睛亮起來,身邊的“微腐敗\"就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