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師重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英語課程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一)主體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傳授新知識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秉持主體性原則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充分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解讀《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確定教材中的重難點詞匯、句型、語法等內容,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認知特點制作課件,幫助學生加深對新課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中搜索與課程主題有關的拓展素材,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趣味性原則
對于初中生而言,興趣是決定英語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貫徹落實趣味性原則,利用與課程主要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趣配音活動,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影視片段中的經典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掌握生詞的正確發音,而后再次靜音播放視頻,鼓勵學生利用課堂上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進行配音,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如此一來,學生能夠直觀感受英語的魅力,從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后續的教學活動。這有助于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
與發展。
(三)適度性原則
適度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傳授新課知識時,要合理地把控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等教輔工具的使用時間和方式,避免過于依賴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傳統教學模式。從本質上說,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授課手段,可以將原本抽象的英語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以此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高質量的英語課堂離不開板書講解。教師要在恰當的時機使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避免他們因長時間觀看電子設備而產生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進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線上文檔,發布預習任務
現階段,部分初中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相對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少預習的有力抓手,無法準確辨別課程重點內容。基于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設計線上文檔的方式發布預習任務,利用繪圖、制表等方式呈現新課知識,并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閱讀教材,采用串聯新舊知識的方式將文檔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并將任務單回傳到班級釘釘群中,以供教師檢查。此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預習積極性,也能讓教師更快捷、直觀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以此為參考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切實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2]。
以滬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1“Makingfriends”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利用線上文檔設計預習單,具體內容如下:
1.詞義配對,用線將下列單詞和它的中文意思連起來:
German 聲音blog 完成grammar 博客sound 語法complete 德國的
2.根據中文寫英文:
所有人,人人_ ;夢想 _;年齡 ;愛好
3.自主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What is her name ? (2)Where is she from? (3)How old is she ? (4)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4.寫下你的收獲與感悟: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線上文檔中的預習任務后,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教材上做好標記,回到課堂上與教師進行個性化的溝通,解決疑難問題的同時也能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二)巧借微課視頻,講解重點知識
微課視頻是指以動態的方式呈現課程重難點知識的教學方式,具有短小、趣味、凝練等特點。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遇到較為復雜的語法知識時,教師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讓學生透徹理解其中的內涵。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講解新知,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疑難知識點的構成要素、使用方法等,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而言,教師在備課階段確定教材中的疑難知識點后,可以自行錄制視頻,或者利用互聯網搜索相應的視頻資料,并通過剪輯將相關視頻整合成為三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用生動的語言、趣味的道具介紹某一知識點的具體案例。在課堂中,教師選擇恰當的時機播放視頻,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對所學內容形成全新認識,并能靈活利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以滬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4“Save the trees”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以“樹”為話題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現在進行時的用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微課視頻,要求他們認真觀看并自行歸納其中的各類句型結構。例如,現在進行時態的構成為:主語 +be 動詞現在式(am,is,are) + 動詞ing(現在分詞形式);常見的幾種句型有: ① 陳述句:肯定句:主語
現在分詞。否定句:(變否定句在be動詞后面加 not )主語 +be (am,is,are)+not+ 現在分詞。 ② 一般疑問句:Be(am,is,are) + 主語+ 現在分詞。3.特殊疑問句:疑問詞 +be (am,is,are) + 主語 + 現在分詞。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全面掌握現在進行時態這一語法知識,還能通過微課視頻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從而為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3]。
(三)精選拓展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拓展素材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課程主題相關的課外材料,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開闊學生眼界,助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明確課程主題后,要在網絡中精心挑選與其相關的圖片、歌曲、文章、視頻等素材,并將其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邊講解新課知識,一邊在大屏幕上播放課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他們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多角度解讀拓展素材,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自的。此種方式使學生有機會了解更多教材中沒有提及的內容,不僅能豐富其自身的知識積累,還在無形中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以滬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3“Computers”課程教學為例,本課程的教學重難點在于認讀和理解與“電腦”話題相關的內容。課程開始之前,教師結合課件介紹電腦及其技術的發展過程,利用圖文并茂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人課堂學習中,為語篇的深人解讀做好鋪墊。而后,教師帶領學生從不同維度分析課文中傳達的信息。當學生對電腦有關內容具備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若干個問題,如:“1.If wewant to learnabout the sizesofcomputers,wherecanwe find the information ?2.Ifwewanttolearnabout theproblemscomputersmaybring,wherecanwefindtheinformation?”等,在拓展素材的幫助下使學生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促進其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創建移動平臺,拓寬學習空間
英語具有較強的交際性和互動性。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人際溝通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4。基于此,教師可以組建微信交流群,鼓勵學生在群中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或對所學內容的獨特理解,從而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對課程主題形成全新認識。教師可以在群中發布完整版的學習資料、上傳介紹學習方法的短視頻、發送不同課節的課件等,為學生的復習與鞏固提供有效資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微信群里組織“每日打卡”活動,讓學生自行選擇一段英語短文,先發送文字版信息,后以語音輸入的方式進行朗讀,從而讓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創建移動平臺的方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同時也能拉近師生間、生生間的距離,有助于初中英語教學的創新發展。
以滬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2“Body language”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圍繞“肢體語言”的話題展開,reading部分講述了一則發生在旅行社中的有關不同肢體語言給顧客留下不同印象的故事。至此,微信群中的“每日打卡”活動便可以圍繞肢體語言展開。學生需要先發送文字版信息,如:“Helooksdown,never smilesand doesn’t turn his head towards people.He doesn’tgive people a good impression. She holds her head up,alwayssmiles and looks friendly. She makes people feel welcome.\"而后,學生根據課堂上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朗讀,從而在對信息技術的多元應用中提高其自身的語用能力。
(五)運用錄課資源,引領自主復習
復習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室中的高倍攝像機錄制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并在課后進行剪輯,使視頻內容更加精煉。而后,教師將錄課資源發送到班級微信群、釘釘群、QQ群等學習平臺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播放速度,反復研究其中提及的重點知識,并記錄到筆記本中,以此提高復習效果。同時,教師也可在學習平臺上傳一套檢測題,要求學生完成復習后進行作答。根據答題情況,學生能夠知道自身的薄弱項,從而明確今后的學習重點,同時,學生也能掌握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滬教版九年級上冊Unit3“Familylife”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播放導圖的錄音,引導學生辨別對話中哪句表示提供幫助,哪句表示接受幫助和拒絕幫助。而后,教師讓學生根據對話,分析常用語句中包含的語法知識,從而掌握提供幫助、接受幫助與拒絕幫助的表達方法。如“Is there anythingIcando(for you)?Yes,thatwouldbenice/lovely.”等。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室中的高倍攝像機錄制整個授課過程,然后將剪輯好的錄課資源發送到班級群里,為學生的課后復習提供有力抓手,并發布配套練習題,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錄課資源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同時,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起到奠基作用[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王巧利 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西飛二中
參考文獻
[1]高海燕.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31):103-105.
[2]冷明麗.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思考[J].中小學電教,2023,(10):81-83.
[3]楊景昭.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J].校園英語,2023,(39):169-171.
[4]劉金玉,呂淑婷.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J].學周刊,2023,(28):112-114.
[5]曉敏.關于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