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多元化課堂,能夠促使學生掌握生活語文相關技能,提高綜合能力。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身體、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對生活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存在難度,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均有欠缺,進而影響了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而分層教學則依據學生智力、身體缺陷、學習水平和現有基礎等方面,將學生劃分多個層級,并根據各層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難度或選擇適宜的育人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生活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生活語文綜合能力及生活適應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教師能更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建立特殊學生的發展檔案,還能根據不同層級學生學習水平定制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發揮特殊教育生活語文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究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策略。
二、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概述
分層教學是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針對特殊學生實際情況,生成與之契合的教學方法,為特殊學生掌握生活語文知識、技能,發展綜合能力提供支持。然而,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特殊學生分層方面的問題。由于教師難以全面了解、記憶特殊學生的發展情況,難以準確評判其學習水平,甚至部分教師容易在評判學生學習過程中融人過多主觀因素,致使特殊學生分層缺乏準確性、科學性。二是特殊學生層級間的差異,要求教師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和任務,但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兼顧所有層級學生的學習,從而影響了分層教學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課堂中的育人效果。而信息技術的引人可彌補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中的不足。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分析特殊學生學習檔案和具體學習數據,可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落實因材施教,幫助特殊學生提升生活適應能力,適應社會生活。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的意義
(一)幫助特殊學生適應生活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對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是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而利用分層教學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旨在讓不同能力水平的特殊學生皆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完成終極育人目標。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化設備分布在生活的各個場所,這對特殊學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戰,他們需要適應這種變化并熟悉信息化設備。而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一方面能更加精準的分層,為不同特殊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培養其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可以貫穿各層級學生學習的始終,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悉信息化設備和操作方法,使其適應生活的變化。可見,信息技術背景下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能夠幫助特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
(二)培養特殊學生綜合素質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對特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僅可以準確分層特殊學生,為分層教學的實施構建良好開端,還能為不同層級的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各層級學生在契合自身能力水平的課堂中自主學習,逐步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深層次理解生活語文知識的內涵,提高語言能力,甚至作用于智力的提升,樹立自信心。此外,信息技術在分層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特殊學生與之互動,如自主閱讀、搜集信息等,有利于學生形成初步的信息素養。可見,信息技術背景下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能夠培養特殊學生綜合素質。
四、信息技術背景下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策略
(一)準確分層特殊學生
將學生分層是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的基礎,只有準確、科學地將學生分層,才能為學習分層、難度分層等提供依據,保障分層教學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課堂中的教育價值。然而,如前文所述,分層特殊學生時存在準確性、客觀性不足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捕捉特殊學生課堂表現,開展小測活動,以學生學習情況為基礎自動生成具體數據。同時,教師要結合對特殊學生的了解,科學調整數據,而后正式分層,保障分層特殊學生的準確性、客觀性和有效性,為后續正式開展分層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靜夜思》教學活動前,可以整理特殊學生學習相似知識時的表現,如反應速度、詩詞理解深度、記憶持久性等,然后將這些數據輸入信息技術的評估平臺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立足評估平臺生成學情所需的具體數據信息,設計基礎性測試,如漢字解釋、句子理解等問題,并將小測結果錄入評估平臺,等待學情數據的生成。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直接開展電子測試,由系統直接回收評分,生成具體的學情數據。此時,教師可嘗試利用信息平臺劃分學生層級,并針對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具體分層如下:第一層是受先天不足影響相對較少,具備一定交流能力、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學生;第二層是在受先天不足一定影響下,具備簡單表達能力和一定學習能力、記憶能力的學生;第三層是受先天不足影響較大,智力、表達、記憶、認知等方面能力發展不足的學生。以此,保障特殊學生分層的公正性、客觀性,為后續正式開展分層教學做好準備[]。
(二)利用希沃白板,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分層教學法就是圍繞學生間的差異分層,設計針對性教學活動,但同年級、同班級的學生之間,不僅存在差異,還存在共性。而特殊學生間的共性,是教師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活動時需要關注的重點。掌握特殊學生間的共性,可縮減分層教學時間,同時提升教育成效。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對特殊學生學習活動具有較強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活動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立足各層級學生語文基礎、學習水平差異,教師應結合他們的興趣點、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不同內容、方式調動其學習興趣。
希沃白板具有直觀展示內容的特點,教師可利用它以自主閱讀和與視頻互動的形式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主、客觀兩方面降低知識難度,快速調動各層級特殊學生學習興趣,為正式開展分層教學奠定基礎[2]。
例如,教師在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愛護牙齒》教學活動時,可以圍繞教學主題,根據層級利用希沃白板搜集教學資源,如針對第一層級搜集云課件,針對第二層級生成互動性電子游戲,針對第三層級搜集愛護牙齒相關的兒歌、動畫視頻,將愛護牙齒的方法以不同形式呈現。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將課前搜集的教學素材展示給班級的各層級學生,同時減少語言交流,轉而增加自主閱讀環節和肢體互動,如第一層級特殊的學生可以自主翻頁瀏覽課件內容,在探究中形成學習興趣,逐步掌握信息化設備的簡單操作方法,并逐漸向復雜操作過渡;第二層的特殊學生可以在與希沃白板的肢體互動中形成學習興趣,以熟悉信息化設備及操作方式;第三層級的特殊學生則通過拍手、搖晃頭部或模仿刷牙等身體語言參與課堂,逐步掌握生活技能,以適應社會生活。通過此分層教學,不僅激發了不同層級特殊學生學習生活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其對《愛護牙齒》形成初步認識、理解;還從學生對生活語文的理解和對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層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推進終極目標的達成。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實時關注三個層級特殊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達成情況,適當增加分層教學中信息設備的操作機會,提升教學深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分層教學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三)利用微課開展難度分層教學
將學生分層后可知,各層級特殊學生學習水平、語文基礎、記憶時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如果依據以往教學經驗,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分層教學活動,雖然能保障教學方法與特殊學生實際情況的適配性,但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完全兼顧三個層級學生的學習指導,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質量。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認知活動需要的具體內容,制作分層級的微課并上傳,為不同層次的特殊學生提供精準指導,激發其自主思考與學習。
例如,教師在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日月潭》教學活動時,可以依據各層級特殊學生學習水平、能力、基礎等條件,設計難度適中的微課。針對第一層級,微課內容以文字資料為主,如日月潭的由來、傳說等,以此為基礎,在微課結尾設計探究學習任務:提取資料中的關鍵信息并加以總結,全面了解日月潭;解決文中的陌生字詞、重點字詞;分析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日月潭等,為學生循序漸進地分析文本,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提供支持。針對第二層級,微課內容以日月潭的宣傳視頻或記錄性視頻為主,將文本對日月潭的描述具體體現,并在微課結尾提出探究性問題,如從漢字指代意義、結構、讀音等方面分析陌生、重點漢字,文中最能表達游客感受的句子是什么?日月潭風景秀麗在什么地方?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什么等,降低微課內容及其任務難度,并為第二層級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構建框架,使其獨立思考語文知識,深人探究文本情感,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針對第三層級的微課制作,教師可以將日月潭的奇景與文字、句子等基礎知識結合,并提出如下任務:分析“潭”指代的含義;學習“盛、勝、央、童、境”等漢字讀音;通過加減識字法學習“湖、盛、勝、童”等漢字;提取自然段小標題;分析描寫順序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支持其探究、掌握基礎知識,同時,豐富特殊學生語言知識儲備,使其積累語言文字應用經驗,探尋語言文字運用規律,發展語言能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將微課逐一展示或推送給各層級的學生。在此基礎上,為確保學習難度與各層級特殊學生學習需求相匹配,教師應賦予學生一定自主權,鼓勵各層級內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攜手合作,共同克服難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與人交流、交際的能力。總之,教師可以通過微課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設計、選擇與特殊學生能力水平契合的教學內容,幫助其深度理解生活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四)做好記錄,生成特殊學生檔案
分層教學法是落實“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教育價值,落實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實施高效分層教學。同時,秉承“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的理念,密切關注學生在分層教學中的成長與發展,為調整層級提供數據支撐,確保分層教學持續發揮效用。
例如,教師在開展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大青樹下的小學》教學活動時,要觀察、記錄三個層級特殊學生的課堂表現、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表現出的不足等,對三個層級特殊學生的課堂表現、發展情況形成全面認識,為生成生活語文學習檔案做好準備。教學可借助信息技術,分別捕捉三個層級特殊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專注于觀察各層級特殊學生的發展和知識掌握情況,確保學情信息的準確性。隨后,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計算機處理、整合課堂信息,加工生成學生檔案,并標注好日期。鑒于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對檔案的記錄要凸顯周期性特點,保障檔案能夠清晰體現特殊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根據檔案定期調整特殊學生層級,保障特殊學生能夠在切合實際情況的課堂中獲得進一步提升、發展[4。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化教學手段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不僅優化了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分層教學中的不足,更為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注人鮮活的生命力。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不僅能提高特殊學生分層的準確性,還能全面把握其發展情況,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并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與學習活動,使特殊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支持與分層教學的引導下,實現有效學習,深度掌握生活語文知識,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展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思考能力,推動特殊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逐漸形成交際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適應社會生活。
作者單位:陳德瑩連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隋彬.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堂互動研究[J].教育界,2024,(35):8-10.
[2]傅佳麗.多感官教學法在生活語文形近字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24,(23):47-49.
[3]王雪.回歸生活,寓教于樂——培智生活語文“應用文”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4,(33):132-134.
[4]莊艷珊.以項目式作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培智生活語文學科為例[J].華夏教師,2024,(3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