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專職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方案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癥狀負擔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1月- 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92例HD患者,遵循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專職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方案,持續干預8周。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癥狀負擔[透析癥狀量表(DSI)]、心理恐懼[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生活質量[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F-36)]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DSI評分低于對照組;FoP-Q-SF中的生理健康、社會家庭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3.48%,高于對照組的76.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專職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方案可有效減輕HD患者的癥狀負擔,降低心理恐懼,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血液透析;專職護士;癥狀管理;癥狀負擔;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7--04
血液透析(HD)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模式,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彌散、吸附、超濾、對流等原理清除代謝廢物與體內多余水分,在減輕腎臟負擔、延長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在HD治療期間,CKD患者普遍存在消化道不適、皮膚不適、神經肌肉損傷、能量疲勞癥狀群,部分病例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電解質失衡、心理不適等并發癥[1]。既往調查[2-3]發現,HD患者的癥狀負擔較重,該情況可受到透析頻率、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根據患者的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其中,癥狀管理的難點在于,護理人員需要精準把握癥狀群相關影響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護理依據與相關經驗,若存在業務能力不足或缺乏可行的護理計劃等情況,均可能影響癥狀群的管理成效。設置專職護士崗位,發展專業化團隊,是提升專科護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國內有學者對專職護士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4],顯示專職護理隊伍的培養有助于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狀況以及減輕社會負擔。本研究通過臨床對比分析,探討專職護士主導下癥狀管理方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癥狀負擔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1月- 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92例HD患者,遵循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腎病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年齡≥18歲;③HD治療時長≥3個月,每周透析次數為3次;④使用上肢動靜脈內瘺;⑤溝通理解能力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全身感染;②伴有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③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損;④存在認知或溝通障礙者;⑤合并精神疾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HD治療的常規護理,持續干預8周。具體措施如下。
(1)透析前護理:在HD治療前需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查閱患者病史資料、準備HD治療相關物品、檢查透析機功能等;患者進入透析室后,評估患者近期情況,測量體重、生命體征等指標,并詳細記錄關鍵信息。
(2)透析中護理:治療過程中,每小時監測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后立即告知主管醫師,并配合醫師采取緊急處理;同時檢查血管通路及內瘺處穿刺部位的皮膚情況。若儀器發出報警信號,立即處理,保證透析安全。
(3)透析后護理:根據醫囑要求,留取患者血液標本并送檢,再次測量生命體征、體重,指導內瘺日常維護、日常飲食、用藥等注意事項,解答患者疑問,根據其反饋給予針對性指導。
(4)癥狀管理方案:針對消化道不適癥狀群,實施常規飲食指導,評估患者飲食情況,制定飲食調整計劃,建議易消化主食,合理控制優質蛋白及膳食纖維攝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精神緊張。針對水電解質失衡癥狀群,給予解釋說明并指導干預措施,如限制水分攝入、規律運動等,必要時遵醫囑用藥。針對能量疲勞癥狀群,指導患者改善睡眠習慣,建議睡前避免劇烈運動、控制晚餐食量、飯后散步、熱水足浴等。針對心理不適癥狀群,強調保持積極心態的重要性,對負面情緒明顯者給予常規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專職護士主導下癥狀管理方案,持續干預8周。
(1)專職護士培訓:結合國內外專職護士培養經驗及HD患者臨床護理需求,制定以下培訓計劃。采用半脫產培訓方式,為期1個月。培訓方式包括集中授課、網絡教學、自主線上學習、分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培訓內容涵蓋HD治療理論、HD患者常見癥狀群的特征及表現、癥狀群管理評估工具等。本研究重點關注消化道不適(食欲低下、惡心嘔吐、營養不良等)、水電解質失衡(下肢水腫、關節疼痛、不寧腿綜合征等)、能量疲勞(乏力、失眠、易驚醒等)、心理不適(焦慮、抑郁等)癥狀群。具體管理方案如下。
(2)癥狀管理方案:①消化道不適癥狀群。在飲食管理基礎上,全面評估患者飲食狀況,注重腸道菌群平衡調節,結合腸道菌群檢測結果及營養醫師建議,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重點關注益生菌與益生元攝入情況。執行過程中密切監測營養攝入及腹部不適癥狀,及時指導自我護理方法并持續跟蹤效果。②水電解質失衡癥狀群。加強透析期間水分攝入管理,指導合理控制飲水量,實施透析中運動方案以緩解腿部不適。運動方案包括5min熱身(頭部、上肢、下肢活動)、20min主要運動(抓握、上肢抬起、下肢騎自行車動作)、5min放松(肌肉拉伸及深呼吸),由專職護士全程指導,并鼓勵透析間期規律運動。③能量疲勞癥狀群。向患者解釋睡眠問題及乏力的原因及緩解措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根據患者活動耐量推薦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八段錦等),建議每日固定時間鍛煉30min。④心理不適癥狀群。注重培養患者情緒調節能力,指導冥想、肌肉松弛訓練等方法,鼓勵采用音樂療法、社交活動等轉移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1)癥狀負擔:于干預前、后采用透析癥狀量表(DSI)[6]評估,該量表包含3個條目,各條目分值0~4分,總分越高癥狀負擔越重。
(2)心理恐懼:于干預前、后采用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7]評估,該量表包含生理健康、社會家庭2個維度共12個條目,各條目分值1~5分,總分≥34分提示存在顯著恐懼。
(3)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后采用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F-36)[8]評估,該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個維度共36個條目,各維度標準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4)滿意度:于干預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評估,問卷包含14個條目,各條目1~5分,滿分70分。根據得分分為滿意(≥56)、較滿意(42~55)、不滿意(<42)。滿意率=(滿意+較滿意)例數/觀察例數。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癥狀負擔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DS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DSI評分較干預前均下降,且觀察組DS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DSI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觀察組 46 25.94±1.87 15.31±1.58
對照組 46 26.25±2.02 18.45±1.61
t值 0.764 9.441
P值 0.447 0.000
2.2" 兩組患者心理恐懼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心理恐懼量表(FoP-Q-SF)的兩個維度(生理健康、社會家庭)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FoP-Q-SF的兩個維度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F-36的8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SF-36各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期間,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HD患者治療過程的標準化護理以及相關不適癥狀的管理,是保證治療效果以及改善患者身心狀況的關鍵。在常規護理模式下,不適癥狀的管理內容較簡單,難以滿足各類HD患者的多元化需求,而護士自身的能力以及癥狀管理方面的臨床經驗,也可能對癥狀管理的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專職護士崗位的設置,旨在培養專業護理隊伍,提升特定領域護理服務的質量。但現階段關于HD護理專職護士崗位設置的研究報道仍較少。將“專職護士”這一崗位引入HD患者的癥狀管理,并圍繞培訓與護理模式的優化等進行深入分析,將有助于減輕HD患者的癥狀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DSI評分低于對照組。對于HD患者,普遍性癥候群或特異性癥候群的出現,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各因素之間還可存在相互影響,例如,不寧腿綜合征可能與腿部不適感、高磷血癥有關,睡眠質量與疲憊感可相互影響。僅在發生此類不適癥狀后采取單一的護理措施,仍然難以解決患者的癥狀負擔問題。與常規護理模式比較,觀察組的癥狀管理方案更加重視不適癥狀的防治以及患者的個體差異,能夠提高癥狀管理措施的針對性,這可能是觀察組DSI評分更低的重要原因。此外,專職護士為觀察組患者提供的針對性健康指導,也是降低癥狀負擔的有效方法。薛琳等[9]發現,對HD患者的健康宣教方式進行改進,能夠降低患者的癥狀負擔。究其原因,可能與健康指導策略調整后,患者能夠更好地管理不適癥狀有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FoP-Q-SF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專職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能夠降低患者的恐懼心理水平。究其原因,可能與專職護士提供的針對性支持服務有關。在觀察組所用的癥狀管理方案中,各項措施均參考既往臨床經驗或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進行合理選擇,而專職護士負責相關干預計劃的落實。干預期間,根據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或配合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不僅能夠保證患者不適癥狀的管理效果,還能夠讓患者直觀地感受到癥狀管理方案帶來的益處,從而提升個體的癥狀控制信心。觀察組對疾病進展的恐懼程度低于對照組,也可能主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
改善HD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不適癥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癥狀管理的重要目標。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即專科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張杰蘭等[10]在研究中發現,HD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受到癥狀負擔的直接影響,以及恐懼疾病進展的間接影響。因此,觀察組SF-36評分更高的原因可能為,該組患者的癥狀負擔得到有效控制,對疾病進展的恐懼程度更低。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該組所用的癥狀管理方案,能夠更好地滿足HD患者在管理相關癥狀群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綜上所述,在HD患者中應用專職護士主導的癥狀管理方案,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癥狀負擔與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4" 參考文獻
[1] 高蓉,馮圣雅,翟林君,等.慢性腎臟病患者癥狀群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24,39(6):583-587,593.
[2] 陳敏亞,鄧躍贏,余軍,等.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癥狀負擔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4,34(21):92-98.
[3] 劉俊,楊玉潔,李亞娟.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彈性、疾病感知與癥狀負擔的現狀調查[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21,22(2):161-164.
[4] 何曉容,奚春華,沈英.社區腹膜透析專職護士在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6):1027-1029.
[5] 上海市腎內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華腎臟病雜志,2022,38(5):453-464.
[6] 李九紅,黃伶智,任小紅,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癥狀困擾與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25-29.
[7] 李艷艷,單巖,杜理平,等.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感知與恐懼疾病進展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3):258-261.
[8] 馬建超,史偉,王文健,等.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07,28(12):2007-2009.
[9] 薛琳,彭湘,李盛婧.跨理論模型指導的321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癥狀群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6):1223-1229.
[10] 張杰蘭,賴先婷,余兆蘭,等.恐懼疾病進展和抑郁在血液透析患者癥狀負擔與生活質量中的鏈式中介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9):29-32,36.
[2025-04-2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