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4年1月- 2025年2月在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的92例AMI患者,根據組間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合并癥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優化組,各46例。常規組采用常規綠色通道護理措施,優化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實施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比較兩組的患者價值流時間指標、病情復發率(心肌梗死再復發、再次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病死)、心功能分級、血栓栓塞風險及情緒狀態。結果" 優化組患者的總流程時間、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門球時間等價值流時間指標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優化組患者病情復發率(6.52%)低于常規組(23.91%),心功能分級良好率(76.09%)高于常規組(47.83%),血栓栓塞風險總發生率(4.35%)低于常規組(19.5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護理干預后,優化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可縮短AMI患者救治時間,降低病情復發及血栓栓塞風險,改善心功能及情緒狀態。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價值流程圖;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急救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7--04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心臟病突發,是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心肌組織壞死的嚴重心血管疾病。AMI的最佳治療時間窗為發病后1小時內,若治療不及時,患者病死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將顯著增加,且易發展成心力衰竭,最終威脅生命[1]。傳統的急診護理流程存在復雜、步驟冗余、耗時較長等問題,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影響急救成功率。價值流程圖作為一種流程管理工具,近年來逐步應用于醫療護理行業,可用于分析和優化急診護理流程[2]。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能通過合理分配護士職責,提高醫護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工作有序性,保障急救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從而縮短急救時間,把握最佳治療時機[3]。本研究針對臨床AMI患者,探究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在AMI急救中的應用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4年1月- 2025年2月92例在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的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合并癥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優化組。常規組46例,年齡53.17±8.25歲;BMI 22.43±0.50;高血壓19例;高血脂24例;糖尿病18例。優化組46例,年齡55.93±8.53歲;BMI 22.41±0.50;高血壓22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2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BMI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與家屬共同簽署知情同意書。
(1)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及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判定為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4]相關標準;②年齡≥20歲;③于院內就診的患者。
(2)排除標準:①多臟器功能異常者;②嚴重精神疾病者;③免疫或血液系統功能障礙者;④既往有心臟手術或心臟瓣膜疾病史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 患者接受常規綠色通道措施。①對患者進行分診評估,通知心內科醫師,通過綠色通道轉運患者至搶救室;②護理人員監測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③護士采集血樣送檢,并將心肌肌鈣蛋白(TNT)樣本送至實驗室檢查,與心內科醫生確認后,簽署文件啟動導管室;④患者前往導管室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由主管護士負責實時記錄重要時間節點。醫院胸痛委員會每季度組織1次會議,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改進。
1.2.2" 優化組" 患者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PPCI流程優化小組共10名成員,包括擔任組長的醫務科副主任1名,擔任副組長的急診科主任和護士長各1名,護理骨干成員3名,心血管內科、檢驗科、導管室、信息科組員各1名。組長負責主持整個治療過程,監督協調各個部門工作;收集記錄數據由心內科、導管室和急診科護士負責;護理人員負責現場解決具體問題,信息科和后勤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小組每月召開1次會議,溝通并協調運行中的各個環節,分析救治時間延遲的原因,不斷完善救治流程。
(2)PPCI價值流包括9個時間節點,即掛號、就診、醫生檢查、判讀心電圖、醫生評估病情、患者簽字同意且完成術前準備、等待檢驗結果和導管室通知、將患者轉運至導管室、進行PPCI。
(3)術后護理:監測患者病情,若有異常立即告知醫師;正確指導患者服藥,制定飲食方案;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需求,緩解情緒;同時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健康教育,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及預防意識。
1.3" 觀察指標
(1)價值流時間指標:包括總流程時間[5]、增值時間、非增值時間、院內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TNT報告時間、導管室啟動時間、門球時間。
(2)病情復發率:包括心肌梗死再復發、再次行PPCI及病死。
(3)心功能分級:按照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評估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6]。良好率=(Ⅰ級+Ⅱ級)例數/總例數×100%。
(4)血栓栓塞風險:包括內皮損傷、血流淤滯和高凝狀態。
(5)情緒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SDS量表滿分為100分,>53分提示存在抑郁;HAMA量表>7分提示存在焦慮可能性。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用“±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價值流時間指標對比
護理干預期間,優化組患者的價值流時間各指標(總流程時間、增值時間、非增值時間、院內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TNT報告時間、導管室啟動時間、門球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對比
護理干預期間,優化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復發、再次行PPCI及病死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護理后兩組患者心功能分級對比
護理干預后,優化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良好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栓栓塞風險情況對比
護理干預后,優化組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SDS、HAMA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DS、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兩組SDS、HAMA評分均降低,但優化組患者的SDS、HAMA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AMI通常會出現持久且劇烈的胸骨后疼痛,病情危重,患病率高,發病急驟,應及早就醫。醫護人員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患者的搶救工作,恢復其心臟再灌注狀態,因此對患者進行轉運、收治、檢查、搶救的效率要求極高[7]。近年來,我國胸痛中心建設不斷加強,優化了綜合急救流程,使得AMI患者能夠盡早接受再灌注治療。價值流程圖在AMI的治療中幫助醫護人員更好地控制整個流程,確保每個環節規范化進行,可用于分析和優化救治流程,發現并消除多余環節,從而提高整個治療流程的效率和質量[8]。基于價值流程圖的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將PPCI分為9個環節,這一劃分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流程的規范性。每個環節內容和起止點均由2名觀察員記錄,同時建立了分流、檢查、轉運和救治人員的快速響應機制,以縮短非增值時間來提高救治效率。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優化組治療患者的價值流時間各指標用時明顯短于常規組,表明基于價值流程圖的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較常規護理效率更高,能夠幫助管理者從全局的角度認識增值流程中的非增值部分,有效縮短護理時間,及早救助患者[9]。本研究結果表明,優化組心功能良好率較常規組高,且優化組的心肌梗死再復發、再次行PPCI、病死發生率和血栓栓塞風險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提示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于及時展開治療、降低風險發生率及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和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0]。通過優化流程,可縮短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包括早期診斷、早期介入治療和早期藥物治療等;同時,規范化的護理流程可確保醫護人員協同工作,減少錯誤和不必要的延誤,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和安全性[11]。優化組的SDS評分和HAMA評分均比常規組低,表明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可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快速的診斷和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并降低心理負擔。此外,急診護理流程優化還可以提供更好的信息溝通和教育資源,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療過程。?
綜上所述,價值流程圖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精益管理工具,它強調全流程管理和跨部門協作。基于價值流程圖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可顯著縮短患者救治時間,降低患者病情復發風險,促進心功能恢復,并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下一步可擴大樣本量,并進行多中心研究,以制定更具普適性的對策方案。
4" 參考文獻
[1] 鄭坤玉,李則林,肖丹丹,等.室性早搏揭示前降支近端閉塞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電圖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23,32(2):139-141.
[2] 夏萍,翟理祥,王楨鈺,等.精益醫療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中醫院為例[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28(4):29-33.
[3] 熊祥青,葉建平.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28):148-150.
[4]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3):272-284.
[5] 朱迪·沃思,湯姆·舒凱爾,博·基特.精益醫療實踐用價值流創建患者期待的服務體驗[M].徐遠航,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 楊立芹.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促進預后的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23,13(11): 141-144,159.
[7] 卓倩貞.急診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急診護理流程的優化方法及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4):65-66,73.
[8] 譚曉青,古成璠,趙東芳,等.精益管理在患者出院辦理流程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21,21(3):442-445.
[9] 葉麗霞,李琴,周虹.基于價值流程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流程的構建及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23,23(12):1801-1806.
[10] 陳楚紅,李亞軒,高凱麗,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搶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病死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14):114-117.
[11] 路立.急診護理小組優化流程式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和神經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3, 47(6):727-729.
[2024-06-2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