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存活于旅游市場的演出劇目,經過從業者們近幾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所謂新的發展階段,我的理解為:不再是單一的民俗風情展示、大面積的色彩講述故事,也不再是獨處一隅的沉浸式表達、綜藝性的歌舞傳遞,其呈現的方式也突破了傳統單一的舞臺表演。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演藝的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傳統題材的現代表達、娛樂性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統一、藝術審美與身心放松的高度契合。通過觀看一臺優秀的旅游劇目,游客能夠獲取旅游所在地更多的綜合性信息,吸收更多的信息源流,填補知識盲點、增長智慧、愉悅心靈。
2025年初,雅安市文旅集團斥巨資打造了一臺具有唯一性內容、獨特性呈現、對旅游市場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劇目《熊貓歸來》。該劇目一經推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獲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也得到了市場的良好反響。眾所周知,雅安是大熊貓的故鄉,是人工繁育大熊貓的重要基地,更是人工育養大熊貓放歸大自然的最佳選擇地。《熊貓歸來》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主要講述了大熊貓的前世今生,重點敘述了大熊貓在人類的救濟下,從瀕危物種逐漸走向良好生長的過程。深刻地揭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生存法則,將大熊貓的生存史與人類拯救大熊貓、修復生態環境的過程緊密相連,同頻推進。該劇震撼、大氣,又不失感動與溫情,是一部面向旅游市場的跨界融合典型佳作。
一、《熊貓歸來》內容上的雙重敘事,實現表達的凸顯
《熊貓歸來》將大熊貓穿越歲月長河從瀕臨滅絕到重歸興旺作為主線,貫穿全劇始終,讓這個在我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明確記載的中國靈獸,在歷經艱辛和苦難后歸來,回到地球,回到雅安,回到人們的身邊。同時,該劇將大熊貓生存的惡劣生態環境在人類的覺醒和努力下回歸良性生態狀態作為另一條平行線,構成戲劇的人文主線。在故事的演進中,雙線交織并進,推動劇情和事件在曲折跌宕中向前發展,構成戲劇另一層面的矛盾沖突。
這種雙重敘事的運用,是向觀眾講好雅安大熊貓故事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向世界傳遞中國大熊貓文化的有效途徑。兩條線交織互動的非虛構雙重敘事的遞進,避免了單純以大熊貓為對象的空洞而單調的表現,增強了舞臺的藝術表現力,凸顯了全劇的戲劇張力。
二、《熊貓歸來》呈現上的虛實結合,實現結構的突圍
大熊貓主要棲息于青藏高原東南麓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崇山峻嶺之中,要在舞臺上呈現其獨特的生存環境,實屬不易。為此,主創團隊巧妙地運用了極具科技含量的多維呈現手法,借助專業激光投影、自動冰屏、巨幕投影、全息投影、自編程矩陣燈球、激光特效燈等一系列現代科技設備,大膽地以舞美來講述故事。通過靈活操控升降、平移、旋轉舞臺,構建出多維度的視覺空間,將現場表演無縫融入整體舞臺空間,使虛擬空間與現實舞臺完美融合,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虛實相生的哲學理念。
在氛圍營造、環境交代、情緒渲染以及人物命運展現等方面,主創團隊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巧妙地避免了傳統造景方式所帶來的繁復與空間占用問題,從而使主題表達更加清新脫俗。同時,將與觀眾情感連接、情緒調動、人物命運刻畫以及主題傳遞等關鍵任務交由舞臺演員的精彩表演來完成,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增效,讓整體結構流暢嚴謹,細節刻畫生動精細。這種清晰的虛實內在邏輯,不僅成功調動了觀眾的審美情趣,順應了觀劇者的客觀認同,還有效避免了戲劇結構的混雜,實現了舞臺內容結構上的突圍,讓整個舞臺呈現變得飽滿有序、層次分明,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情感的雙重盛宴。
三、《熊貓歸來》手段上的雙向奔赴,實現共情的突破
一臺劇的優劣,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它能否走進觀眾的內心,實現共情。《熊貓歸來》在舞臺呈現手段的運用上,精準地把握了這一關鍵點。該劇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整個劇情的精彩演繹和思想的準確輸出,又要充分考慮觀眾的心理需求和互動關系。為此,主創團隊巧妙地增加了與觀眾互動的要素,展開了一系列具有煽動性、調動性和參與性的互動環節,這些互動環節與劇情緊密相連,將整個劇場打造成了一個互動性極高的體驗式感知新場景。
與此同時,該劇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層次觀眾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在交代有關大熊貓基本常識時,該劇采用簡潔明了、淺顯易懂的方式,確保不同結構層次的人群都能接受理解,并且能在這種手段承載的內容里有不同的收獲。基于此,《熊貓歸來》緊緊抓住了大熊貓為什么瀕危、為什么歸來以及怎樣歸來的核心情緒邏輯,順勢而為,引導著觀眾的情緒沿著這一敘事表達不斷跟進,形成共同的正向情緒價值,從而達到了共情的藝術效果。由于各種手段在戲劇表現上形成了強大的合力,促使這部精短之藝,迸發出千鈞之力,直擊人們的內心,引起情感的共鳴,喚醒人們對生態之美的熱愛,對大熊貓的熱愛,對綠美雅安的熱愛,以及對地球家園的熱愛。
四、《熊貓歸來》價值上的雙重取向,實現共贏的目的
一個企業開展投資項目,其核心目標通常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盈利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指標。雅安文旅集團推出《熊貓歸來》這一項目,正是在對雅安旅游市場現狀、客流量、旅游線路規劃以及游客文化需求進行充分論證后做出的決策。該項目的成功推出,不僅有效占領了雅安的旅游演藝市場,還成為了一個具有文化號召性的品牌。然而,雅安文旅集團打造《熊貓歸來》的初衷并不僅僅局限于盈利,還肩負著聚焦大熊貓文化、賦能城市矩陣、打造個性化文化名片的社會責任。通過把科學發現第一只大熊貓的處女地和放歸第一只人工飼養大熊貓的棲息地這“兩個第一”,打造成雅安獨特的風景長廊,建設成大熊貓旅游的新高地。雅安文旅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共贏,使《熊貓歸來》成為推動雅安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構建良好人文生態的重要推手。
打造一臺面向旅游市場的優秀劇目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協同推進,還需要時間的沉淀、市場的認可、觀眾的喜愛,更需要管理者的科學決策和創作者的精益求精。《熊貓歸來》不僅是大熊貓沿著人類再造的優質生態環境的生命回歸,也是雅安大熊貓文化的重返與重構。它象征著雅安130萬人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質生物圈、動植物基因庫的堅定決心,更是構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莊嚴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