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思政”育人的內涵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作為創新發展的中心環節,貫穿于高校教學的全過程。這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還是當代高等教育的生命與靈魂。在新形勢下,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必然要求。
二、“大思政”育人格局系統構建
(一)把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三重維度
1.把準育人內涵,強化育人意識。學校應深刻把握“天思政\"育人格局的內涵與價值,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思政教育全過程。一方面,學校應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還是價值觀塑造與思想引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加強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拓寬育人渠道,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加強育人合力,優化育人空間。學校應注重學生行為、態度和情感等多維度的教育引導,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為此,學校應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其專業素養和育人能力。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創新思政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增強學生對思政理論的理解與認同。此外,學校還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實習實訓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將思政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提升其綜合素質。
3.落實全員育人,完善育人機制。學校應建立健全全員育人機制,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一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確保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二是建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激勵與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全體學生的思想進步。三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密切配合的育人格局,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成“三基”文化育人體系
學校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職教20條\"要求,整合校內外文化資源,建立文化育人體系。例如,堅持育人為先,構建“三基\"文化育人格局。
1.以紅色文化為基,筑牢理想信念。學校以紅色文化為根基,播撒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培根鑄魂之本,培養紅色接班人。為此,學校成立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所,依托“共產黨員講堂”,開展特色鮮明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通過專題講座、紅色實踐、主題黨日等形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傳承紅色精神,為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2.以藍色文化為底,弘揚工匠精神。學校以藍色文化為基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致力于培養德技兼備、創新實干的新時代勞動人才,滿足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需求。為此,學校依托“工匠講堂”,構建“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三位一體的\"三室\"強技體系,通過邀請行業大師、能工巧匠進校園,開展實踐教學、技術指導和創新講座,將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培養學生成為既有精湛技藝,又能傳承勞動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3.以綠色文化為脈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以綠色文化為脈絡,依托本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深入挖掘以廬山、長江、鄱陽湖為載體的山水文化、田園文化,根植白鹿洞書院文化,傳續九江中學堂歷史,續寫育人新篇章。通過建設文化長廊、開展文化講座、組織文化研學等活動,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底蘊。
(三)打造紅色文化育人品牌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和強大的價值引領。打造紅色文化育人品牌,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學校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通過構建紅色文化教育體系,將紅色精神融入課程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文化育人品牌。
例如,打造“1234\"紅色文化育人品牌,致力于培養愛黨、愛國、愛崗、愛民的紅色接班人。學校的“1234\"紅色文化育人品牌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紅色基因傳承為特色,通過構建“一個中心、兩大基地、三大講堂、四大平臺”,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培根鑄魂育人高地。其中,學校構建“一個中心”,是指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其作為紅色文化育人的核心陣地,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兩大基地”是指構建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兩大基地\"建設,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結合,讓學生在沉浸式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構建“三大講堂\"是指構建共產黨員大講堂、科學大講堂、工匠大講堂,通過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實踐分享等形式,將紅色文化與科學精神、工匠精神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專業素養;構建“四大平臺”是指構建\"許德珩生平事跡展”、“初心之光\"展覽館、“黨代表向東工作室”校園文化藝術中心,通過展示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打造集教育、展示、交流于一體的紅色文化育人平臺,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三、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的實施路徑
(一)創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平臺
在新時代背景下,創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平臺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通過搭建多元化的實踐育人平臺,將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理論拓展到實踐,能夠有效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整合紅色文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多種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實踐育人基地和項目。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實地調研、紅色尋訪、社區服務、專業實習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真理、錘煉品德、增長才干。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實踐育人模式,拓寬育人渠道,豐富育人形式。通過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真正實現思政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覆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
例如,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創新路徑,構建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四個功能區的建設,融入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學校以鮮活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為素材,講好共產黨人的奮斗故事、新中國的發展故事,同時以勞模為榜樣,講述當代中國普通人的創業故事,引導學生成才。在教育方式上,學校注重形象生動、情景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堅定師生的理想信念,培養愛黨、愛國、愛崗、愛民的情懷。學校思政課部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推進專題化團隊教學,增強教學實踐性,提升育人實效。
(二)打造學校思政工作品牌
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打造學校思政工作品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抓手。學校應以創新思維和系統觀念為引領,聚焦思政工作的核心價值與特色亮點,精心構建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思政工作品牌體系。通過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打造一批高質量、有溫度的思政“金課”,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同時,以實踐育人為核心,搭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臺,將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紅色文化傳承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時代脈搏、錘煉品德修為。此外,學校還要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培育一批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具有親和力的思政教師,以榜樣力量感染學生。通過品牌建設,學校能夠全面提升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例如,思政基地自2015年創建以來,逐漸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在校內立下口碑;第二步是在九江市獲得認可,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如今,已成為九江市直機關大講堂和九江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學實踐基地;第三步是在江西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已成功創建江西省社聯第四批社科普及宣傳基地。此外,“許德珩生平事跡展\"不僅是九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江西省僅有的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
(三)開啟學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開啟學校思政工作新局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學校應以創新思維為引領,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全面優化思政工作體系,推動思政工作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立體化轉變。一方面,學校要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強化思政課程建設,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學校要拓展思政教育的時空維度,通過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格局。
例如,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增強師生思想政治學習意識,推動學習教育常態化、規范化。自2015年啟動以來,共產黨員大講堂已連續舉辦宣講活動160余場,參與人次超過3萬。此外,“許德珩生平事跡展”自2019年5月開展以來,累計接待參觀人員4萬余人次;“初心之光”展覽館接待來訪人員1萬余人次;“黨代表向東工作室\"帶領學生志愿者累計完成志愿服務時長超過6萬小時。通過這些活動,師生不僅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還在實踐中強化了勤于實踐、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情懷。學校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要求,將思政教育融入實踐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在感悟真理、真知中堅定理想信念。
四、結語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通過創新\"大思政\"育人體系,高職院校能夠更好地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為學生筑牢思想根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中博.高校\"大思政\"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5,(2):202-204.
[2]秦小霞.“大思政課\"視野下高職院校實踐育人體系的邏輯構建與實踐探索[J].作家天地,2024,(3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