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現象主要指的是年輕人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不選擇主動迎難而上,而是選擇放棄努力,去追求看似更安逸和舒適的生活,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大學生逃避、消極的疲態心理現象。受喪文化的影響,這一現象被視為一種消極逃避,主要反映出無欲無求、消沉等情緒特點,必然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高校的育人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這或導致大學生心理焦慮的產生,使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逐漸喪失。高校教師應當以理性的態度審視當下的大學生“躺平\"現象,探究其背后潛藏的原因,分析大學生“躺平\"現象可能引發的后果以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高校應積極尋找創新的途徑,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躺平”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增加教師的工作難度
“躺平\"趨勢的擴散意味著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持久的毅力、直面挑戰的勇氣以及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都在減弱。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失去了追夢的熱情和前進的動力,選擇了放棄努力,這勢必對教師在“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等領域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工作成效。此外,一旦接受了“躺平”文化,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大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這對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價值觀
大學生正在經歷“拔節孕穗期”,即處于發展成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價值觀在重塑。因此,他們很容易在多元文化思潮中迷失自我。他們不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更好的生活。相反,他們將滿足感官需求作為主要目標,變得更為追求物質。這些現象對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造成了沖擊。
(三)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速度
大學生“躺平”現象的蔓延及其對大學生思想的滲透與侵蝕,給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當今時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了達成這個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付出辛勤的努力和奮斗。放棄努力并追求“躺平\"所帶來的消極心態與主流社會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疤善阶錦"以回避、消極作為他們內心的根本原則,追求個人的“自由”,實際上是一種個人主義,只注重自我,從而忽視家庭、社會和國家。這些要素讓大學生形成頹廢、消極的心態,缺乏積極奮斗的精神、拼搏意識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最終不利于身心發展。
二、“躺平\"現象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
學生從充滿希望到滿是失望,從拼搏到安于現狀,從努力奮斗到接受平庸,面對此類趨勢,教師需要集中關注并適當引導學生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針對學生“躺平\"現象的負面影響及其對價值觀的挑戰,教師應該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減少大學生“躺平\"現象的負面影響。
1.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必修課之一,扮演著培養學生正確\"三觀”拒絕消極態度、增強政治認同感的重要角色。通過宣講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激勵大學生干事創業的熱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引導大學生辯證地看待“躺平\"現象,克服消極影響;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奮斗方向,讓他們意識到時代責任和使命擔當;以黨史進行信念教育,削弱“躺平\"文化的影響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堅守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陣地,促進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實現有機統一。
2.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新媒體,制作線上和線下雙向融合的“智慧教室”。通過提高現代教育手段,打破傳統的照本宣科教條式說教方法,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進一步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躺平\"現象。
(二)發揮先進典型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方法去認識和實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躺平\"現象的實質,從而形成辯證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的前提是教師自己要以積極昂揚的姿態前進,不說不利于奮斗的話,不做不利于進步的事,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教師要具備吸引學生眼球的高尚人格魅力,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處處做榜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教師還可以大力宣揚優秀校友的奮斗事跡,營造蓬勃向上、奮發圖強的校園文化氛圍。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說說你身邊的榜樣”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加榜樣教育的趣味性。通過身邊典型事例,能促進大學生擺脫“躺平”心態,減少“躺平\"現象,培育奮斗精神,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育責任與擔當意識。
(三)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浸潤滋養作用
對部分大學生而言,“躺平”心態是一種極度焦慮和無助的內心狀態。這種心態的形成與多次失敗經歷有關,這些學生在逐漸失去信心后選擇逃避,將“躺平”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來隱藏自己的無助和迷茫。教師應該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幫助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疏解他們\"躺平”的思想困惑,幫助他們釋放消極情緒,從而引導大學生科學、客觀地看待\"躺平”。
1.學會傾聽大學生“非主流”心聲。面對\"躺平\"現象,高校應該給予大學生群體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而不是簡單地口誅筆伐。與其簡單地給大學生貼上“垮掉的一代\"的標簽,不如換位思考,主動與“躺平\"的學生溝通,了解他們“躺平\"的具體原因,以更包容的態度給他們更多嘗試的機會。
2.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的原則。關注現實訴求是拒絕\"躺平\"誘惑的前提,對于“躺平\"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價值觀重塑的問題,還有面對挫折、失敗后心理調適方式方法的學習,這也是困惑他們,使他們趨于“躺平\"的原因。因此,高校應當采取雙管齊下的措施,傳授調整心理狀態的方法。這樣,大學生才能夠鎮定自若地面對失敗,甚至在失敗后變得更加堅強,重新振作起來。
3.提升目標驅動體驗的能力。合理的競爭和目標設定對整個社會的競爭力提升和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在一些“躺平\"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因為設定過高目標而無法達成的問題,這會對他們的自信心造成打擊,逐漸讓他們形成對他人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教師要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減少他們因為“做不到”“我不行”“又失敗了”等心態帶來的消極體驗,進而讓他們保持持續不斷的前進動力。
(四)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在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借助網絡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體驗平臺。網絡不僅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還是培養他們奮斗精神的前沿陣地。然而,在廣闊的網絡世界中,信息質量良莠不齊,一些大學生在面對誘惑時逐漸迷失了方向,甚至受到了消極影響,他們試圖將“躺平\"行為納入理性范疇,以合理化這種行為。從網絡流行語的發展來看,“內卷”“佛系\"“躺平\"\"擺爛\"等都源于網絡世界,并迅速在社會上蔓延。因此,高校面臨著一項緊迫任務: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正確把握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向。
1.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引領。作為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理論基礎。網絡媒體使得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有的放矢,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突出位置得到充分利用。教師要充分運用網絡媒體這個平臺,從精神層面幫助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抵制“躺平\"現象思潮的沖擊,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高校網絡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
2.加強校園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建設。一方面,主流媒體必須積極參與,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機制,以提升優質內容傳播和價值觀引導的能力。為了鞏固青年大學生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可以將價值觀教育融入主題宣傳、形式宣傳和典型宣傳。針對這一點,主流媒體可以在抖音、微博、貼吧等平臺上設立官方賬號,并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文化,例如,分享勵志故事、校友的成功經歷等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高校可以抵制不良的網絡文化,確保媒體在輿論中擁有話語權。另一方面,高校通過參加相應的網絡培訓可以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高校應倡導并支持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和實踐活動,利用校園網絡平臺,不斷提高他們在辨別網絡信息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避免陷入“躺平\"現象的浪潮。
3.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要主動出擊。目前,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日常活動的主要領域。為了有效地開展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學校需要占據主導地位,奪取網絡陣地。作為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陣地,學校必須凈化網絡環境。對于“躺平\"現象,學校要引導學生堅決抵制,并讓他們擺脫這種生活方式,展現積極的人生態度。
綜上所述,“躺平\"現象的迅速蔓延是對主流價值觀的解構,如果任由其發展,會對大學生產生消極、頹喪的情緒效應,對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產生沖擊。因此,教師要應對“躺平\"現象給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現實挑戰。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掘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的途徑,幫助他們跳出“躺平\"現象的困境,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覃鑫淵,代玉啟.“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J].中國青年研究,2022,(2):5-13.
[2]梁顯琪,付俐俐,劉海倫.我為什么選擇躺平?:“躺平現象\"心理分析[J].大眾心理學,2023,(7):23,21.
[3]楊小磊,邵明霞.以奮斗精神解蔽青年“內卷\"“躺 平\"現象[J].呂梁學院學報,2025,15(1):98-103.
[4]方兵.新時代高校教師的自身發展與使命擔當:基于教育部第43號令的文本詮釋視角[J].高校教師學刊,2018,10(3):10-13,19.
[5]袁芃,董葉青.青年“躺平\"現象的成因透析與應對理路[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5,37(1):42-49.
(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江西省教育評估監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