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作為一種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任務群。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育領域的普遍共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師在推動學生整本書閱讀方面的意識較弱,要么只是簡單布置任務,讓學生自行閱讀,但缺乏必要的指導和跟進;要么完全放棄閱讀,用大量的習題和機械背誦代替閱讀過程。這種高負擔低效益的教學方法不僅違背了整本書閱讀的初衷,還使學生感到疲憊,難以真正從中受益。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持續引導,可以采用三種類型的課程:導讀課、推進課和展示課。
一、導讀課:激發興趣,指導方法
導讀課是教師在學生閱讀整本書之前,與學生共同開展的閱讀指導課程。其核心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每學期包含兩本必讀名著,三年共計十二本。每本書的導讀部分都提供了相應的閱讀指導,旨在幫助學生通過閱讀一本書,掌握閱讀同類書籍的有效方法。導讀課通常需要達成以下三個目標:激發興趣、傳授方法、制訂計劃。
(一)激發興趣
在導讀課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師的起點和終點。教師可以通過經典情節、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價值等多方面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導讀開始時教師可引用兩位名人的評論,這些評論揭示了作品的價值,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在介紹作品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導讀部分,先給學生概述,再展示幾個精彩的片段,此時學生的興趣會被充分激發。
在《駱駝祥子》導讀課上,教師可使用一段短視頻作為開場:起初,祥子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短發整齊,身穿無袖白色汗衫,步伐輕快有力,迎著陽光拉車,嘴里哼著歌,臉上洋溢著希望;隨后畫面切換到一個頭發凌亂、衣衫檻褸、眼神呆滯、蜷縮在走廊角落的祥子。這段視頻極具沖擊力,可以引發學生對祥子變化的好奇心和閱讀期待。
(二)傳授方法
讀書不僅是為了了解某一類書籍,還是為了積累整體閱讀經驗,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駱駝祥子》中需要學習的是落實圈點批注法。教師先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中讀書方法的指導部分,然后重點分析教材中的批注示例,讓學生明白怎么圈點、怎么批注,并設定自己的符號。緊接著讓學生選一段練習,并建議學生拿著筆去讀《駱駝祥子》。
(三)制訂計劃
整本書的閱讀需要讓學生積累閱讀經驗并養成良好習慣,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包括數量和質量的評估。例如,《駱駝祥子》共二十四章,學生可以選擇每天一章或每周幾章,具體由學生自行安排。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并為每章添加小標題,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為后續定向閱讀提供支持。小標題需填寫在閱讀計劃表中,計劃表的內容包括時間、章節、小標題和自我評價。這樣,一節導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導讀課激發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制訂閱讀計劃,為后續閱讀做好準備。
二、推進課:持續推動,定向探究
推進課通常在學生完成書籍的初步閱讀后進行,旨在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當學生的閱讀熱情減弱或理解不夠深入時,教師需要通過這節課來引導他們確定探究方向,以任務驅動深度閱讀。一節推進課一般包括三個環節:閱讀檢測、明確任務和制定量表。
(一)閱讀檢測
閱讀檢測通常在閱讀過程中或讀完整本書后進行,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并督促閱讀計劃的執行。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肯定,對表現不佳的學生進行提醒和提供幫助,以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教師通過人物競猜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與書中內容相關的問題。競猜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就與欣喜,或激發閱讀的欲望。隨后,學生展示閱讀計劃和批注,進行互評,教師巡視,確保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數量,完成導讀任務。
(二)明確任務
閱讀檢測結束后,應明確下一階段的閱讀任務。建議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專題探究部分。學生選擇專題后,我們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專題一:為祥子寫小傳”,調整為梳理祥子的人生軌跡,并以思維導圖形式呈現;“專題二:探尋悲劇原因”,以讀后感形式呈現;“專題三:話說洋車夫”,可梳理洋車夫的職業特點、人員構成及生活狀況,也可調整為另一個專題\"書中的那些人”,以手抄報形式呈現。人物介紹可包括職業、外貌、性格及經典情節等方面。明確任務后,學生的閱讀將更具指向性,其閱讀感受從點狀到線性,從淺層到深層進階。
(三)制定量表
評價是一種導向,能促進學生完成任務,引導思維發展,并持續激發閱讀興趣。評價量表的設置是前提條件。祥子人生軌跡的思維導圖可以從“形”和“神\"兩方面評價。“形”包括線條流暢、圖形形象、書寫工整、顏色對比和整體布局合理,“神”則考量梳理的正確性、完整性、簡潔性和結構性。書中人物手抄報的評價量表可參照思維導圖的評價指標。“探尋悲劇原因”的讀后感從深刻、全面、有理有據三個維度考量。在明確任務和量表后,下一步是確定完成和展示時間。
三、展示課:展示分享,評價提升
展示課是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的匯報環節。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平臺,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小組內展示、分析、討論、完善和評價作品,最終推薦優秀作品在班級進行匯報。
教師的評價與前期活動相呼應,是對整個過程的總結和提升。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駱駝祥子》的理解,還激發了他們繼續下一階段閱讀的興趣。書籍推廣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集中進行,也可以分散實施,還可以通過影視作品、師生共讀、同伴共讀、領讀、朗誦會、故事會和戲劇節等形式來推廣。
一本好書猶如一盞明燈,能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不斷鼓勵學生閱讀書籍,是一種極有意義的行為,教師應不斷探索和研究。教師通過導讀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指導閱讀方法,利用推進課持續推動學習,并進行定向探究,讓學生在展示課上分享閱讀成果,并對其進行評價,使其獲得提升。這樣可以切實激發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有效促進整本書閱讀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輝.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文科愛好者,2024,(5):49-51.
[2]劉旭.“立學課堂\"視域下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世界,2024,(6):6-7.
[3]王美蘭.初中語文課堂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J].學周刊,2023,(22):133-135.
[4]魏蕾.基于“立學課堂\"采用大任務驅動法的初中 整本書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2024,(21):20-21.
(作者單位:江西省戈陽縣方志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