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氣田在天然氣凈化領域首次實現機器人在現場操控生產設備
6月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凈化總廠長壽綜合部一間普通的配電間內,一臺名為“集凈先鋒1號”的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執行著任務。
激光雷達精準掃描環境,深度相機捕捉儀表讀數,靈巧的機械臂穩穩地轉動旋鈕、推合開關每一步操作都精準無誤,每一次核驗都毫厘不差。這一刻,標志著,開啟了站場無人化運維的新篇章。
基層減負,點燃智能探索的星火
無人化運維變革的種子,早已在基層減負的迫切需求中悄然埋下。
面對天然氣凈化裝置分布點多面廣,配電間運維依賴傳統人力值守的現狀,敏銳洞察到,唯有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才能從根本上釋放一線生產力,將員工從大量重復性、基礎性的值守與操作中解放出來,聚焦于更高價值的分析與決策。
●研發團隊駐扎現場,夜以繼日地優化“集凈先鋒1號”。
供圖/
“集中監盤”的理念應運而生一通過技術整合,讓一個中心能同時監控多個電站的運行狀態。這成為基層減負增效的關鍵突破口。
從藍圖到實踐,步伐堅定而迅速。
天然氣凈化總廠積極與昆侖能源有限公司協同,率先編制完成達州凈化公司高含硫35kV電站、資陽分廠玉河110kV電站集中監控方案,為后續智能化布局打下基礎。
長壽綜合部35kV電站被選定為深度探索無人化運維的“試驗田”。一種創新的運行模式在此落地:白天保留必要的值守力量,確保日常維護與應急響應;晚上則進入無人值守狀態,僅需在附近保留具備快速操作與應急處置能力的后備人員。
這種模式的成功實踐,不僅驗證了技術減負的可行性,而且催生了更大膽的構想。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配電柜操作這一愿景,清晰地浮現在決策者眼前。
智造鐵臂,從構想到落地的攻堅路
“讓機械臂替代人工操作配電柜。”這一設想在2025年初春正式提上日程。
2月20日,料峭春寒中,天然氣凈化總廠設備管理部聯合集輸工程技術研究所的技術骨干,深入長壽綜合部35kV電站現場。
他們的目標明確而艱巨—一細致梳理日常人工操作配電柜的全部流程與工作量,精確評估現場物理環境對機器人部署的限制。
每一個旋鈕的扭力、每一處開關的行程、每一面柜體的間隙尺寸,都被翔實記錄。這些數據,構成了機器人“手眼協同”作業的原始藍圖。
技術路徑的探索緊鑼密鼓。半個月后的3月7日,技術團隊再次集結電站現場。
基于前期的扎實調研,核心議題轉向了工程實施。如何為機械臂規劃最優作業路徑?如何確保其在有限空間內靈活移動、精準定位?
每一個螺栓的安裝位置、每一段路徑的規劃都被反復推敲。路徑規劃方案與施工預算也在嚴謹的論證中逐漸成型。
與此同時,天然氣凈化總廠凈化技術教研中心的技術專家們攻堅著另一項關鍵任務一—核實電站內原有電纜的“利舊”潛力,力求在保障新系統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控制成本。
為驗證核心操作單元 一機械臂的可行性與可靠性,一次重要的“離線”測試旋即展開。
3月13日,長壽綜合部35kV電站現場的一組抽屜柜被小心拆下,運抵協作廠家實驗室。
在這里,機械臂開始了反復地操作模擬測試,模擬手指的夾爪能否穩固抓取開關手柄,多軸關節能否精準掌控旋鈕的旋轉角度,視覺系統能否在復雜環境中清晰識別目標…
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積累,每一次成功的操作都在為最終現場集成增添信心。
“集凈先鋒”,無人運維照進現實
歷經實驗室的反復錘煉與前期周密準備,“集凈先鋒1號”機器人迎來了實戰檢驗的時刻。
5月19日,這臺承載著期待的機器人正式進駐長壽綜合部35kV電站配電間,開啟現場測試。
調試初期,挑戰無處不在。
現場光線變化對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產生影響,柜體實際位置與預設模型存在微小偏差,狹窄的通道影響了機械臂的運動穩定性……
研發團隊駐扎現場,夜以繼日地優化算法、調整參數、打磨細節。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讓“集凈先鋒1號”機器人離真正自主操作更近一步。
6月3日,一個值得載入智能化發展史冊的日子。經過前期調試優化,“集凈先鋒1號”機器人在長壽綜合部 35kV 電站配電間成功實現全流程自主運行!
它不再是簡單的巡檢者,而是進化成了能夠獨立完成復雜操作的執行者。
其強大的技術內核清晰展現——“AGV系統 + 深度相機 + 激光雷達 + 機械臂”協同組合,具備自主路徑規劃、圖像深度采集、自動避障運行、設備自主操作等功能。
通過在配電間內的24小時巡檢,“集凈先鋒1號”機器人能夠在任意時間、指定位置、無人協同的場景下完成配電間所有配電柜的狀態監測,精準實現旋鈕調節、斷電上電、接地合閘及操作核驗等功能。
不僅如此。在配電間維檢修期間,“集凈先鋒1號”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對配電柜抽屜實施拆卸和檢查等作業,降低站場人員觸電風險,實現了從智能化巡檢到智能化操作的“端到端”執行,進一步提高了配電間的無人值守率。
當智能數據流逐漸取代傳統人力值守,能源生產的效率與安全邊界將被重新定義。以“集凈先鋒”智能系統叩開了天然氣凈化領域智能化轉型的大門。其意義遠不止于解放人力。
依托“集凈先鋒”這樣的硬核科技力量,的戰略雄心在于: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天然氣工業,創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天然氣 + 數智化”站場高質量運維新模式。
這一模式不僅將為自身的產能建設提供強大、可靠的技術支撐,而且將為國內乃至國際能源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貢獻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西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