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以“三度三力”工作法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與生產經營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
面對油藏開發程度高、穩產難度大的現實挑戰,黨支部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創新構建“思想引領有深度,工作落實有魄力”“人才培養有硬度,攻堅克難有戰力”“實干擔當有亮度,推動發展有效力”的“三度三力”黨建工作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互融互促。
思想引領有深度,工作落實有魄力
走進第二采油作業區采注運維二組黨建活動室,“221”學習制度的課程表格外醒目。每月2次集中研討2次自主研學、每年精讀1本理論書籍的硬核安排,構建起了“政治 + 業務”“理論 + 實踐”的雙融課堂。
“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大慶油田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必修課,每次學習都帶著生產問題來、帶著解決方案走。”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書記劉娟指著墻上“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紅色標語說。
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堅持“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創新開展“行走的黨課”,把課堂搬到采油樹下、注水井旁。
●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創新開展“行走的黨課”。" "供圖/大港油田
在港205井場開展的“兩代紅旗人、兩代石油情”紅色故事會上,老黨員劉振國撫摸著斑駁的采油樹講述會戰歲月。青年黨員李新奧在筆記本上寫下:“原來“我為祖國獻石油’不是口號,而是刻在石油人骨子里的基因!”這種“田間地頭”式的教育,讓理論學習接上地氣,更讓紅色血脈融入油脈。
在新型作業區改革攻堅中,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打出思想引領組合拳。面對“大崗位”管理帶來的變革陣痛,黨支部不僅從生產經營出發做實“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而且積極引導黨員骨干主動競聘“大崗位”管理模式下的班組長及指導員,實施兼職兼崗、班組承包。
黨員主動認領“黨員責任井”,用“改革進行時”微黨課化解思想疙瘩。當人均管井數從2.7躍升至5.5時,指導員王羽感慨:“思想通了,改革的步子就穩了。”如今,該區已成為“油公司”模式改革的“紅旗樣板”。
人才培養有硬度,攻堅克難有戰力
在第二采油作業區紅旗匠心工作室里,“石油工匠”張新清正帶著青年員工何云云攻關抽油機光桿偏磨問題。他自主研發的抽油機光桿對中器裝置,有效降低了員工更換盤根的頻次,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操作時間,提高了生產時率。
“這樣的午間小課堂,我們每月開展3次,既是技術傳承,又是精神接力。”張新清說。
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構建“雙培養一輸送”育才體系,通過“名師帶徒”“崗位擂臺”等載體,培養出張新清、姜金凱等技能大師11人,形成“尖兵帶骨干、骨干帶全員”的雁陣格局。
“如何判斷油井基本故障?我們首先可以從分析示功圖入手.”中午12點,第二采油作業區會議室里,14名資料員正在認真玲聽工程師劉昶講解《油井基本故障及判斷》
面對大班組改革帶來的新挑戰,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實施人才賦能工程,定期組織開展“送教進一線”活動。送教小組緊扣班組員工培訓需求和崗位實際,量身定制培訓套餐,針對油水井運維、智能注采等新技術送課到崗。
在油氣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平臺開展的實戰培訓中,通過對油水井遠傳數據變化和參數設置的模擬演練,青年員工吳思涵快速掌握了遠程調參技術。他說:
“這種點菜式培訓就像及時雨,解了我本領恐慌的渴。”
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將創新戰場前移至生產一線,建立“揭榜掛帥”機制。針對抽油泵頻繁氣鎖的生產難題,黨員突擊隊積極探索,改變思路,深入分析,創新采用油管打壓的方式來恢復抽油泵正常工作。實施后,所需入井液減少85% ,搶修時間縮短 83% ,柴油費節約80% 。在“黨員金點子”活動中,員工提出的“可調偏井口上法蘭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今年上半年,該支部完成技術創新7項,累計創效23萬元。
實干擔當有亮度,推動發展有效力
“大家加把勁!最后一個單流閥異物捕捉器安裝完,咱們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港東一區一注聚站,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黨小組組長趙會昌一邊帶著黨員技術骨干蔡彥斌安裝新改造的單流閥異物捕捉器,一邊加油鼓勁。
通過“黨建紅心 + 業務匠心”共建模式,黨小組組織聯合攻關。
面對聚注泵在運行中出現單流閥密封不嚴、被盤根等異物卡住等問題,他們在注聚泵單流閥前端安裝一個網狀物,使異物到達單流閥前被攔截,極大提高了維修泵的工作效率。
“我們把黨小組建在重點工作上,把黨員作用發揮在崗位上。”趙會昌說。這種“嵌入式”黨建模式,讓支部工作與生產經營實現無縫焊接。
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創新構建了“三維融合”機制——責任融合上,推行支委黨建生產雙清單,將注水井措施增油、老井穩產等指標納入考核;組織融合上,實行黨小組組長與指導員一肩挑,將黨建任務細化成48項具體行動;載體融合上,開展“黨員示范井”創建活動,12口標桿井實現噸油成本下降 15% 。
“田間地頭”式的學習,很接地氣。供圖/大港油田
在唐東地區管線降回壓會戰中,黨員突擊隊在寒冬臘月里連續奮戰72小時,使唐東地區地面系統恢復正常生產。
通過“黨建 + ”賦能,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打造出多個融合品牌。例如,“紅色網格”管理實現生產問題“發現一處置一反饋”閉環運行;“黨員安全哨”行動排查隱患137個;與6家兄弟單位構建“紅色朋友圈”,破解生產難題42個。
從思想破冰到發展突圍,從人才強基到創新驅動,第二采油作業區黨支部用“三度三力”工作法書寫了黨建與生產同頻共振的生動答卷。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新征程上,這支紅色鐵軍正以“朝受命夕飲冰”的擔當、“晝無為夜難寐”的干勁,在渤海灣畔奏響新時代“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