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是一場深刻變革,能源企業迫切需要強化創新生態理念,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培育疊加轉型的新動力。
艾,傳統工程化、機械式的創新范式正在向生態化、有機式的創新生態轉變,大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聚焦于創新生態的競爭。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就是要通過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建立以知識、技術、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為核心驅動力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能源企業是能源產業轉型發展的主體,在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帶動前沿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能源企業迫切需要突破傳統的創新模式,強化創新生態理念,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培育疊加轉型的新動力。
一是堅持戰略引領,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戰略體系。明確面向“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重點方向,制定清晰的短、中、長期創新目標。創新往往意味著對傳統業務和模式的挑戰,需要強有力的頂層推動和利益平衡機制。
二是優化創新組織,打造敏捷高效的創新引擎。完善集團總部、業務單元的分層次創新組織,明確職責分工和業務流程,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搭建多元協同的創新網絡,對內打破部門壁壘,對外實行開放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產業鏈協同、跨界創新。可探索靈活的創新組織形式,引入內部孵化器/加速器等模式,設立創新特區,突破現有體制機制的約束。
三是統籌資源配置,為創新提供堅實保障。建立多元化、穩定的創新投入機制,確保研發經費投入持續穩定增長,并重視提高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探索的比例。可設立企業專項創新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用于支持高風險高回報的前沿探索、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優化人才引育用留機制,面向全球引進關鍵領域頂尖科學家、技術領軍人才和創新管理人才,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事業平臺。
四是推動流程再造,提升創新效率和成功率。深化企業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構建高效的決策與授權機制,下放創新項目立項、預算調整、技術路線選擇等權限,縮短決策鏈條,明確各級創新主體的決策邊界和責任。保障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自主權和時間,減輕非科研事務性負擔。
五是實施有效激勵,增強企業創新活力。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大幅提高有關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效益、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指標的考核權重。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突出實際貢獻和市場價值。完善多層次激勵機制,在薪酬激勵、成果轉化收益、股權/分紅權激勵、投資決策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政策空間或試點授權。
六是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倡導開放包容、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勵質疑權威、挑戰現狀、提出新想法。企業管理者應主動擁抱變化,支持創新嘗試,為失敗“兜底”。
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是一場深刻變革,核心是把創新從口號變為戰略核心,將資源從維持現狀轉向面向未來,將機制從管控約束轉向賦能激活,將文化從規避風險轉向擁抱探索,使企業真正進發出內生創新活力,擔當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任。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