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技術、成本與供需的多重博弈,造成上半年化工品盈利呈兩極分化格局。
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一原油價格持續偏弱的背景下,我國化工行業盈利格局呈現劇烈分化。
其中,制冷劑品類憑借超60% 的平均毛利率(毛利率為行業內理論核算水平,部分產品以代表性工藝利潤為參考,下同)強勢領跑,穩居行業盈利榜首,成為上半年最突出的利潤增長點;資源屬性強、技術壁壘高的特種化學品與部分基礎原料亦表現穩健。產能過剩、需求疲軟或遭遇替代沖擊的領域則深陷泥潭,異丁醛、硫酸等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究其原因,政策導向、技術門檻與成本緩解,共同構成了推動行業盈利呈現兩極分化格局的關鍵因素。

在 ±5% 之間的達 44% ○
制冷劑(R32、R22、 R134a 、R125)以絕對優勢領跑行業,上半年毛利率均在 50% 以上,同比2024年增幅普遍超過7個百分點,最高達14個百分點。緊隨其后的是具有剛性需求或技術壁壘的細分領域,如三元乙丙橡膠、粘膠長絲、丁二烯、二氯甲烷、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純MDI等,毛利率集中在 30% 左右。部分中間體如環氧氯丙烷( 21.67% ,同比上漲 25% )氯乙酸( 14.74% ,同比上漲 18% ),因需求快速增長或成本優化實現顯著增長。
上半年,部分行業盈利能力下滑與虧損,例如,異丁醛毛利率相比2024年下跌14個百分點至 20.35% ,乙二醇單丁醚下滑11個百分點至 10.77% ,硫酸陷入虧損( -10.59% )、相比2024年下跌19% 。
政策、技術與供需多重博弈
化工行業盈利的兩極分化,是政策導向、技術壁壘、成本波動與供需失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驅動是制冷劑領跑的核心。由R32(毛利率 67.35% 、R22( 65.55% )R134a ( 58.83% 、R125( 53.16% )構成的制冷劑陣營成為上半年表現最為突出的細分品類。2025年,氟制冷劑作為受政策管控較為明顯的行業,HCFCs、HFCs延續配額限定內生產,且行業集中度較高、賣方話語權較強。同時,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下,國內家用空調、汽車行業上半年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對應制冷劑需求有增量,進而影響上半年氟制冷劑多產品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支撐國內市場制冷劑價格穩中向好。
資源與技術壁壘構筑盈利護城河。資源屬性較強的溴素上半年毛利率30.76% ,較2024年上漲 8% 。溴素主要從海水或地下鹵水中提取,供應受限于資源稟賦和環保要求變化。作為高效阻燃劑(應用于工程塑料、建材等)和醫藥農藥中間體的關鍵原料,其不可替代性在安全環保要求趨嚴的背景下愈發凸顯。資源稀缺性與環保高壓下的供應約束是支撐其價格上行、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邏輯。
另外,存在一定技術壁壘的產品毛利率也較為突出,如三元乙丙橡膠EPDM( 38.43% , +1.16% 、PMMA( 29.18% ,+7.78% )純 MDI 28.18%,+6.22%)c EPDM原料乙烯、丙烯)在汽車密封、建筑防水等領域的性能不可替代,高端牌號國產化不足賦予頭部企業議價權。
PMMA原料MMA)被譽為塑料女王”,在高端導光板(消費電子)、汽車燈罩、光學器件領域地位穩固,技術壁壘高。
MDI(原料苯胺、光氣)是高性能聚氨酯(應用于保溫材料、鞋底、膠粘劑等)的核心原料,生產工藝復雜、裝置投資巨大。三者共同對接汽車、消費電子、新能源、節能建筑等高景氣下游,技術壁壘構筑了盈利保障。
此外,特種纖維如粘膠長絲( 36.34% +1.38% )以棉漿粕/木漿為原料,其舒適性、光澤度在高端服飾、家紡領域的需求穩定,加上行業經過洗牌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通過產品升級和精細化管理鞏固了盈利韌性。
成本敏感型原料受益油價下行。原油價格偏弱,為部分以油氣為源頭的基礎原料和中間體減輕了壓力。丁二烯主要來自乙烯裂解副產,雖然毛利率同比微降,但 34.57% 的水平仍處高位。石腦油路線裂解裝置在油價下行時成本優勢相對乙烷裂解放大,且其作為合成橡膠(順丁、丁苯等)和尼龍66關鍵單體的需求相對剛性,支撐了其良好盈利。
二氯甲烷( 32.82% , +11.69% ,原料為甲醇、液氯。除受益于作為溶劑、發泡劑(替代部分淘汰品)的需求外,其盈利上漲與原料甲醇價格因油價走弱而相對低位運行密切相關。甲醇( 11.05% )原料主要為煤和天然氣。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合物,其盈利能力的顯著改善(毛利率同比大增16.92個百分點)直接受益于煤炭價格的相對偏弱以及油價下行帶來的烯烴等下游成本壓力緩解,需求相對穩健。
而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則導致部分產品陷入困境。在成本整體減壓的背景下,部分產品盈利仍大幅下滑甚至虧損,核心原因在于供給過剩與需求不振的雙重擠壓。
例如,上半年,異丁醛毛利率20.35% ,較2024年下跌14個百分點。異丁醛主要用于生產新戊二醇(NPG),而NPG是生產粉末涂料用聚酯樹脂的關鍵原料。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深度調整,對涂料需求形成長期壓制,其增速略有放緩。利潤長期分配不均,下游生存壓力增加,同時行業新增產能釋放導致供應逐漸過剩,供需失衡下價格大幅下跌,毛利率同比2024年大幅下行。
氨綸行業長期處于產能過剩狀態,新增產能不斷釋放,而下游需求卻因紡織服裝行業的疲軟以及貿易關稅等因素增長乏力,導致上半年毛利率低至-30.61% ,相較2024年下降了6.9個百分點。
需求復蘇成關鍵
展望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預計維持弱勢,成本減壓效應將延續,但盈利能否改善的核心在于終端市場需求恢復的節奏。
房地產企穩、基建投資拉動、消費電子與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將直接提振化工下游需求。國際貿易摩擦可能抑制海外需求,同時政策執行力度(如制冷劑配額核查、環保監管)與新增產能投放進度,也將影響供需平衡。
整體來看,化工行業盈利的兩極分化格局或持續,技術壁壘高、政策支持的細分領域有望維持盈利韌性,產能過剩、需求依賴傳統行業的品類仍將面臨壓力。企業需聚焦細分市場,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與產業鏈整合上發力,以應對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