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大學西南角,可以看見兩條路,一條是瀝青路,另一條也是瀝青路。
這兩條路看似普通,卻能稱得上“三步一種特殊材料,五步一個先進技術”。一條路上,用黃線隔開各種不同用處的瀝青材料路面,它們各自具備透水、降噪、低吸熱、反光等不同特性;另一條路上,既有可成為電車“充電寶”的特殊路面,也有已應用于高原之上的環保路面……
每年的認知實踐課上,長安大學公路學院的教師都會把新生們帶到這里,并打開路邊的水龍頭,讓學生們看著水花濺濕地面,形成水流,又透過瀝青的縫隙消失不見,親眼見證公路技術的豐富可能性。“我們的團隊是國家級團隊,教材是國家級教材,課程是國家級課程,成果是國家級成果。”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教授申愛琴介紹,她領銜的團隊已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長安大學,這所被“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光環籠罩卻又常被低估的高等學府,是中國基建的隱形冠軍。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在2025年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長安大學位列全國第84,理工類高校第36,雖在陜西省內屈居第7,卻以“交通運輸工程”這一A+學科(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的頂尖實力,撐起了中國港珠澳大橋、青藏鐵路等超級工程的技術脊梁。
近年來,長安大學發揮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優勢,積極構建本研貫通式培養模式,與中交、中鐵、比亞迪、吉利、華為等企業共建校企聯合實習基地、聯合教學實訓基地、聯合課程,強化鍛煉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形成了交通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長大模式”。
選擇長安大學,意味著選擇一種“延遲滿足”的成長路徑:初入職場時,你可能在深山隧道中調試監測設備,在沿海工地迎接臺風考驗;但5年后,你可能成為某跨海大橋的技術負責人,在國際工程會議上分享中國方案;10年后,你參與設計的智能道路系統可能成為城市發展的基礎設施,你的名字將被寫入行業年鑒。
在長安大學,收獲的遠不止專業能力的成長,還有身體與心靈的滋養。學校精心打造“四節三進”活動,即大學生文化節、大學生科技節、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體育節;高雅藝術進校園、名家講座進校園、優秀電影進校園。擦亮“渭水之星”“詩約長安”“民族文化節”等活動品牌,獲得“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高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表彰,建成“朝暉園”“鴻漸園”“鴻翔園”等3個一站式學生社區示范性園區,標準化配置黨員活動室、學業輔導室、就業指導室等。
漫步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仿佛踏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王國:明遠湖的廊橋,修遠湖的鵝鴨,問遠路旁與逸夫圖書館前的花團錦簇、綠樹成蔭……不需要踏遍山河看四季,這里也能給你一片五彩斑斕。在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寧靜與祥和,每一處都洋溢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與幽雅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氣息。
渭水校區的遼闊讓人一眼望不到頭,但別擔心,學校貼心地準備了專用單車,讓你得以輕松穿梭各個角落。如果你想要更悠閑地欣賞校園美景,不妨坐一坐校內的小觀光車,感受慢節奏生活。
這里還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兩個運動場、五人制足球場,任你揮灑汗水,展現青春活力。渭水校區的朝暉體育場作為校園的核心場所之一,見證了無數個日夜的全力以赴與頑強拼搏,不僅是學子們進行體育活動的場所,更在各種校慶活動中擔當重要角色。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了力量與希望,每一處角落仿佛都在訴說著有關“長大”學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