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漢語方言包括蘭銀官話、中原官話和北京官話,其詞匯主要由西北各省(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的方言詞語構成,也有借自新疆少數民族語言的詞語,還有自創詞語。新疆漢語方言體現了當地獨特的語言文化,擁有諸多特色名詞,如“海娜”(鳳仙花)、“達坂”(不太陡的山)、“巴扎兒”(集市)等。在句式方面,新疆漢語方言也具有鮮明特征,常將時間、地點狀語后置以示強調,如“我跳舞去了剛”;“給”字句的用法,除了表示給予義,還表示被動含義,如“窗戶給風刮開了”。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Grammar)是認知語言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其中,美國語言學家戈德伯格(Goldberg)的構式語法當屬眾多研究中的翹楚。戈德伯格認為構式是“形”(語法角色)“義”(語義角色)的結合,識別一個構式的依據為:其形式或語義的某項特征不能從其組成要素或現存其他構式中被嚴格預測出來。可見,不可預測性是判斷構式的重要標準。新疆漢語方言“ ×× 得很”因構式義無法從變項“ ×× ”、結構助詞“得”和程度副詞“很”中完全預測出來,故為構式。
知網檢索顯示,目前新疆語言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數民族語言及翻譯方面,而新疆漢語方言研究相對匱乏。因此,在構式語法框架下探討新疆漢語方言“ ×× 得很”句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 ×× 得很”構式形容詞性語法特征
: ×× 得很”構式具備形容詞的語法特征,由于受到構式壓制的作用,其形容詞語法特征也有所不同。下面將分析變項“ ×× ”分別為動詞和形容詞時,“ ×× 得很”形容詞構式的語法特征。
(一)“V得很”形容詞構式語法特征
當變項“ ×× ”為動詞時,“ ×× 得很”的表達式為“V得很”,表示對動作程度的加深。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有:不能帶賓語;多數能受“很”修飾;可重疊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適中;表示性質、狀態。“V得很”具有上述部分特征,也有些許不同之處。以下為錯誤例句表達式:
(1)*他跑得很把其他人都甩到了后面。
(2)*這個人很愛說得很。
(3)*姨姨說說得很得很。
(1)表示“V得很”構式后不能帶賓語,其語義結構已經相對完整,且語義重點在于對動作程度的表現,而不是動作的對象,故不能帶賓語。如說話人需要提到動作的對象,可以在其他位置體現,可將例句(1)改為“他跑得很,把其他人甩到了后面。”(2)中“V得很”不能受“很”修飾,這是由于“V得很”的構式義在語義量值上已表示最大值,故不能再受“很”等程度副詞修飾,“愛說得很”已表明動作程度的最大化。(3)說明“V得很”不能重疊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適中,此處重疊指該構式的所有構件都發生重疊。因為“V得很”構式結構已非常完整且固定,如果發生重疊則該構式變形為“VV得很得很”。(3)中的“說說得很得很”這種重疊變形會破壞話語原有的結構和韻律,使句子變得拗口不自然,且“V得很”已有表達動作程度深的意思,如果重疊使用,會造成語義上的重疊和拖沓。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V得很”構式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其形式一般不會發生變化,且構式義在量值上有極致化的特點。
(二)“A得很”形容詞構式語法特征
當變項“ ×× ”為形容詞時,“ ×× 得很”的表達式為“A得很”,表示對事物狀態性質描寫程度加深,且“A得很”構式具有狀態形容詞的特征,不能受“很”等程度副詞的修飾。原本構式帶有程度加深的意思,就不能再用“很”“非常”“十分”等程度副詞修飾。因此,不能說(1)(2):
(1)*天氣非常冷得很。
(2)*教室十分安靜得很。
該構式除了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還不能直接在構式前加“不”作否定形式。因為狀態形容詞是對事物狀態和程度的體現,在語義上已經是固定的結構,具有很強的描寫性,因此不能受“不”的直接修飾,如果需表達否定含義,需要用其他詞替換。因此,不能說(3),只能說(4):
(3)*這棵樹長得不高得很,應該是缺營養了。
(4)這棵樹長得不高,應該是缺營養了。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A得很”構式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且不能直接在構式前加“不”表示否定含義。
二、“ ×× 得很”構式句法構成
在構式語法理論指導下,分析“ ×× 得很”構式句法構成時,需對構件“ ×× ”和“得很”的選擇展開討論,了解構件與構式的關系。
(一)變項“ ×× ”
1.“ ×× ”為動詞
在新疆漢語方言“ ×× 得很”中“ ×× ”為動詞十分常見。當“ ×× ”為動詞時,“ ×× 得很”構式詞性依舊為形容詞性,這是由于構式壓制的作用。“ ×× 得很”構式整體為形容詞性結構短語,當“ ×× ”作為動詞進入該構式時,動詞詞性被迫變為構式詞性,其語義重點也并非動作本身,而是形容和強調動作的狀態或程度。“ ×× 得很”構式語義內涵表示為“狀態 + 高程度量值”。“ ××′ ”為單音節動詞時,如“鬧得很”“愁得很”“能得很”中都表示其狀態的高程度。除單音節動詞外,“ ×× ”也可為雙音節動詞,其進入構式的結果,與單音節動詞相同,均受到構式壓制。例如,“打扮得很”表示動作的劇烈程度。還有一類特殊現象,“ ×× ”為重疊式動詞。Lakoff和Johnson指出,語言組織中存在“形式越多,內容越多”的過程。故當“ ×× ”為重疊式動詞時,其重疊形式表現為對動作的重復和延續。當“ ×× 得很”構式變形為“AA得很”或“ABAB得很”,相較于非重疊式“ ×× 得很”構式來說,除表示程度加深以外,還表現動作重復和時間持續的特點。具體表達式如下:
(1)我們在沙漠里走走得很,才找到那個村子。(2)大家商量商量得很,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1)中“走走得很”是對單音節動詞“走”的重疊,此處強調動作持續的時間,表示不停地走或走了很長時間,也表示時間持續之久。(2)中“商量商量得很”是對雙音節動詞“商量”的重疊,此處“商量”程度加深,表明商量了很久才想出辦法,意味著動作時間的持續。
構式變體具有原型構式的特點,區別在于變項×× ”的選擇,同樣表達含義也有細微差異。
2.“ ×× ”為形容詞
當“ ×× ”為形容詞時,“ ×× 得很”構式為狀態形容詞,用來描述事物屬性所具有程度的高低。例如“熱得很”,是對狀態進行描寫,相較于“熱”,“ ×× 得很”所表示的程度更高。具體表達式如下:
(1)這個橘子甜得很。
(2)圖書館安靜得很。
(3)她的歌聲婉轉悠揚得很,太好聽啦!
從上述例句中發現,(1)中“ ×× ”為單音節形容詞“甜”。(2)中“ ×× ”為雙音節形容詞“安靜”。(3)中“ ×× ”為多音節形容詞“婉轉悠揚”。上述形容詞進入“ ×× 得很”構式均加強對主體特性的描繪,也體現該構式對變項形容詞的選擇靈活多變。
4 ×× ”為形容詞時也有重疊現象,上述提到重疊式形式的增加等同于內容的增加。故該構式在狀態形容詞的基礎上,疊加了重疊式的特殊語法功能。當4 ×× ”為ABB式形容詞時,“ ×× 得很”構式變形為“ABB得很”;當“ ×× ”為AABB式形容詞時,“ ×× 得很”構式變形為“AABB得很”;當“ ×× ”為ABAB式形容詞時,“ ×× 得很”構式變形為“ABAB得很”。具體表達式如下:
(4)這西瓜甜絲絲得很,吃起來可爽口了。(5)這孩子在學校一直規規矩矩得很,是班級的好榜樣。(6)天邊的晚霞火紅火紅得很,漂亮極了。(4)中“甜絲絲得很”是對形容詞“甜”的重疊擴展。除對事物屬性的進一步刻畫,還表現了“ABB得很”構式在語氣上更加輕快的特點。(5)中“規規矩矩得很”是對形容詞“規矩”的重疊擴展。表示這個孩子在學校很乖巧聽話。(6)中“火紅火紅得很”是對形容詞“火紅”的重疊擴展,表示對晚霞的贊美。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變項“ ×× ”的選擇可以為動詞或形容詞,其選擇也靈活多變。“ ×× ”為動詞或形容詞的重疊形式的構式變體,其語義內涵表示主體的程度量最高。
(二)常項“得很”
在“ ×× 得很”構式中,常項“得很”通常作為一個整體分析,其語義關聯緊密,結構穩定,不宜拆分。“得”為結構助詞,“很”為程度副詞,“得很”在構式中作補語成分,用來補充說明前面變項“ ×× ”,表示程度加深,有“非常”“極其”的意思。例如,“好吃得很”就有“非常/極其好吃”的意思。在句子中,“ ×× 得很”作謂語成分時,“得很”是對謂語動詞或形容詞的補充說明,這種表達使動作或者事物的性質和狀態更加具體、生動。例如,“干凈得很”就可以表示干凈的程度,說明這個地方一塵不染。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得”和“很”都不能替換或省略,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結構,在“ ×× 得很”構式中作重要成分,因此,可以說(1),不能說(2)(3):
(1)新疆的大盤雞拌面攢勁得很,你可以去試試。
(2)*新疆的大盤雞拌面很攢勁,你可以去試試。
(3)*新疆的大盤雞拌面攢勁得,你可以去試試。
(1)是原型例句,(2)中“很攢勁”是“攢勁得很”的變形。單獨看(2)句是成立的,但與原型構式相比,在特定語境下,構式義發生改變,故不成立。(2)中“攢勁得”是“攢勁得很”的省略,語義不完整,故此句不成立。同樣省略結構助詞“得”時,變形為“攢勁很”也不符合語義,故不能省略。
“得很”還有強調語氣和情感的作用,(1)不僅表達對新疆大盤雞口味的肯定,也表達作者對新疆大盤雞的喜愛之情。使用“得很”可以增強說話人的語氣和情感,使描述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在新疆漢語方言中,“得很”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程度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活潑、接地氣,也更具新疆地域的語言文化色彩。
三、“ ×× 得很”構式句法功能
從句法特征看,“ ×× 得很”構式為述補結構,在句子中一般充當謂語或補語成分,在特定語境下也可單獨成句。
(一)單獨成句
4 ×× 得很”一般在特定語境下,可作單句使用,尤其是在對話中使用頻率較高。因此,可以說(1)2),不能說(3):
(1)A:今天新上映的電影咋樣?B:好看得很!
(2)A:我看外面下雪了,凍不凍?B:凍得很!
(3)A:你看窗外風大得很撒。
B:*大得很。
(1)(2)都是對話形式,這是“ ×× 得很”單獨成句的關鍵,(3)中A為陳述句,其中“大得很”已經說明外面風非常大了,說話人B不能重復回答,故此例句不成立。(1)(2)例句也有不同之處,(1)中A為一般疑問句中的特指問句,此時說話人B針對說話人A提出的問題回答。例句中說話人A詢問新上映的電影的好看程度,說話人B根據問題回答,表明電影非常好看,值得一看。(2)中A為一般疑問句中的正反問句。正反問句使用肯定和否定疊加的方式提問,希望對方從肯定和否定的內容中做出選擇。此時說話人B的回答就必須在二者中選其一。例句中說話人A詢問天氣凍不凍,說話人B回答“凍得很”,說明天氣非常寒冷。
通過上述分析,當“ ×× 得很”構式單獨成句時,一般出現在對話中,其中說話的一方需要以問句的形式提問,另一方可以使用“ ×× 得很”回答,最終回答形式是省略狀態。此處關于問句形式,研究發現如果該構式要具備單獨成句使用的條件,只有一般疑問句中的特指問句和正反問句適用。
(二)作謂語
4 ×× 得很”構式在句中可以充當謂語成分,表達式為 ss+×× 得很”。具體表達式如下:
(1)這個辣椒辣得很,你少吃點!
(2)他說話沖得很,容易得罪人。
(3)這個酸奶酸得很,但是味道好得很。
4 ×× 得很”構式的高量值語義含義,決定該構式對前面主語所表達的語義量級。(1)“辣得很”、(2)“沖得很”、(3)“酸得很”和“好得很”都表示該構式在描述性質和狀態時的生動用法。
(三)作補語
4 ×× 得很”構式在句中也可以充當補語成分,表達式為“S (+V/A)+×× 得很”,同樣具有增加程度量值的作用。具體表達式如下:
(1)她今天打扮得漂亮得很。
(2)弟弟今天哭得兇得很。
(3)這饅頭大得離譜得很!
(4)小張笨得氣人得很!
以上例句中“ ×× 得很”構式在句中充當補語成分。是對主語性質或狀態程度的補充說明,帶有強烈的描寫性和感嘆語氣,使語義更完整、生動和精確。(1)“漂亮得很”補充了“打扮”的結果程度。(2)“兇得很”補充了“哭”的激烈狀態。(3)“離譜得很”補充了饅頭大的程度,此處含夸張語氣。(4)“氣人得很”是對“笨”的補充說明,含抱怨語氣。
四、結語
本文基于構式語法理論,結合實際語料分析,探討了新疆漢語方言“ ×× 得很”構式的形容詞性結構特征、句法構成和句法功能。結果表明,變項“ ×× ”可以為動詞和形容詞,具有形容詞性特點,但也有不同之處:“V得很”構式不能受程度副詞“很”“非常”的修飾,且構式整體不能發生重疊。“A得很”構式前不能直接加“不”作否定形式。變項“ ×× ”可發生重疊,常項“得很”在構式中作補語成分。“ ×× 得很”構式的句法功能有:可以單獨成句,也可以在句中作謂語和補語成分。本文將構式語法理論應用于方言研究,為構式語法與方言的結合研究提供語言證明,為新疆漢語方言的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視角,推動構式理論在方言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作者簡介:吉新格(2001一),女,藏族,新疆伊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