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潛江服務區加氫站內,一輛白色氫能重卡僅用10分鐘完成加注,續航里程達500公里,這是湖北交投在漢宜高速打造的全國首條規模化常態化運營氫能示范線場景。
目前,湖北交投已建成5座加氫站,累計消納氫氣7.5萬余噸,減碳超75萬噸,相當于4172萬棵樹一年減排量,吸引了東風、宇通等9家車企開展多工況測試。
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系統推進交通、物流、數據、能源“四網聯動”。湖北交投集團搶抓綜合交通深刻變革的機遇,積極布局新能源、低空經濟、北斗、文旅等新興產業,做好“高速 + ”文章。
漢宜氫能走廊的運營成效,也是湖北交投從傳統基建向“綠色能源 + 智慧物流”戰略躍遷的縮影。目前,“鄂川渝”“鄂豫”兩條跨省氫能干線已實現武漢至成都滿載運輸300余車次、串聯中原城市群超100車次。為加快搶占新能源賽道,今年6月,湖北交投集團主導的楚道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布局“制一儲一運一加-運-用”全產業鏈條,推進氫燃料電池車示范運營與“光伏 + 儲能十制氫”一體化。
走進湖北交投集團躍動的產業版圖,新能源探索的場景效應正在逐步釋放。
在日均2.5萬輛車流量的福銀高速武漢至十堰段,湖北高速首條綜合能源示范線正在成長壯大,這條400多公里的大動脈涵蓋油氣電氫全品類、光儲充換全鏈補能方式,孝感、安陸、鐘崗、武當山等服務區均可體驗充換電、加氫等多元服務。8月,全省首個開放式服務區綜合能源站一體化項目—滬渝高速公路利川東互通及服務區項目動工,建成后的服務區,集加油、加氫、充電、換電等綜合能源補給和停車、休憩、餐飲、零售等多業態于一體,成為串聯“鄂川渝”氫走廊新型補能服務區,助力落實我省“氫能強省”戰略。
三伏酷暑,正午時分,G50滬渝高速四渡河大橋鋼索貓道達到50余度,給大橋巡檢工作帶來考驗。隨著檢測工程師楊峰操作,一架大功率無人機升空盤旋,不需要人工攀登,裂縫、脫漆等病害照片自動采集,20分鐘就完成了大橋橋塔的一側檢查。
楊峰操作的正是湖北交投智能檢測公司自主研發的橋梁無人機智能檢測系統,依托這套系統,無人機可沿鋼索自主巡航、全面掃描,數據實時回傳“低空智能管控一體化平臺”,成為大橋的“健康管家”。今年年初,湖北交投自主研發的湖北高速首個邊坡無人機智能巡檢平臺正式上線,為高速公路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從橋梁檢測到低空服務,湖北交投集團持續拓展“空中版圖”,拿下低空貨運、應急救援等16類資質,布設19處無人機巢試點。在龜峰山,無人機助力游客俯瞰峽谷風光,“低空文旅”成為新亮點;在江漢平原,22臺智能無人值守機艙和12架無人機,實現263公里漢宜高速路況巡查全覆蓋;在五峰深山建設現場,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設備,對項目全線進行高精度測繪,助力山區高速建設從“步步驚心”到“步步精準”的跨越。
湖北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主導發起的千億高速公路發展基金,其中 20% 用于投資交通關聯產業、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如,“北斗 + 綠通物流”整體技術方案獲交通運輸部支持,納入全省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通過試點,查驗時間從5至10分鐘縮短至20秒之內,為“大物流”發展探索了新方向。
聚力建,勇當排頭兵,這家省屬國企以“高速 + ;為基底,正在“新綠智”的新賽道奮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