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位紫砂老藝人(任淦庭、吳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作為眾多紫砂藝人中的佼佼者,為我們樹立了不朽的豐碑,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這七位紫砂老藝人為“技術輔導”,宜興人民稱他們為“紫砂七老”。為紀念七位德藝雙馨的老藝人,特策劃了“大匠運斤·陶韻江南宜興紫砂七老作品精品展”,現已在江陰、張家港、寶應等地巡展。
在“紫砂七老”中,顧景舟(見圖1)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時就讀于東坡書院,聰慧過人、才華出眾,經常得到書院校長呂梅笙的褒獎。18歲時因故輟學,繼而承襲祖業,跟隨祖母邵氏學習陶藝,經過悉心揣摩、刻苦習練,盡得家中制壺客師之訣竅,加之不斷學習而日漸深厚的文學功底,一代紫砂巨匠便由此橫空出世。此后,顧景舟聲譽日隆,逐漸為海內外人士所熟知,是公認的“一代宗師”“壺藝泰斗”,觀其作品者無不心生嘆服。
的蓋面如一枚古雅的玉璧,壺嘴與提梁比例適度,壺口用一道云肩抽線與壺身分隔,壺身為古玉璧形狀,底部利用外圓式的收攏方式,圈足支點縮小,托起壺身,壺流從底部弧線順勢延伸,修長、微曲,簡練、勁挺的提梁凌空而起,虛實相間又曲直剛柔,極具匠心,整體輪廓端莊、嚴謹,比例和諧、勻稱,虛實節奏協調,線面簡潔明快。
2015年在顧景舟100周年誕辰之際,顧景舟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展出了館藏顧景舟大師的精品力作,現就帶領大家賞析這些作品,感受顧老別具一格的設計和精益求精的匠心。
圖1顧景舟
1紫砂套壺作品《提璧茶具》
紫砂套壺作品《提璧茶具》(見圖2)為館藏國家一級文物,此壺最初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浮雕的設計者高莊先生參與設計,顧景舟經過反復修改、設計定型。紫砂壺作品《提璧》
紫砂套壺作品《提璧茶具》是顧景舟大師一生所制作品中耗費時間長、修改次數多、制作精湛的作品,此作品曾于1979年作為國禮贈予日本首相,1986年被國務院選定為中南海紫光閣的陳設品,1988年經專家組一致評定批準為國家一級文物,1994年作為唯一一套現代作品入選《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
2 紫砂壺作品《僧帽》
紫砂壺作品《僧帽》(見圖3)為館藏國家一級文物,本為元代創制的瓷器壺式,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明清時期隨著紫砂的興起,這一造型在紫砂上得以應用。作品壺身分六等分,口沿上翹、前低后高,壺頂蓮花分五瓣,第六瓣改作鴨嘴形壺流,別出心裁,壺蓋臥于口沿內,壺鈕為佛珠狀,束頸、鼓腹、圈足、曲柄,整器風格優雅悅目、樸拙堅致。
圖3紫砂壺作品《僧帽》
3 紫砂壺作品《漢云》
紫砂壺作品《漢云》(見圖4)為館藏國家二級文物,光素無紋,以圓形線條為主,以造型優美取勝。作品做工精細,壺底呈圈足狀,穩重大氣,壺身上下兩個傾斜塊面相合,肩部線條凸起,延伸至壺嘴,與壺把在視覺上保持了平衡,充分體現了線的美感,使整個造型簡練而又挺拔,壺嘴流暢自然,壺蓋為嵌蓋,蓋面與口沿嚴絲合縫,壺把上部平直,把握舒適,線條方圓結合,硬朗之中透出絲絲柔氣。
圖2紫砂套壺作品《提璧茶具》
圖4紫砂壺作品《漢云》
4 紫砂壺作品《井欄》
紫砂壺作品《井欄》(見圖5)為館藏國家二級文物,其造型源于護井的石欄,由陳曼生首創的紫砂壺造型,為經典傳統壺型。顧景舟汲取了紫砂壺作品《曼生井欄》的造型精髓,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制作出了如今這把紫砂壺作品《井欄》。作品整體造型和諧、氣韻綿長,在肩、蓋、流、把等諸多地方都進行了調整,比例協調、和諧,線條勻稱、流暢,轉折圓潤、厚而不重、雋永耐看。
圖5紫砂壺作品《井欄》
5 紫砂壺作品《三足水平》
紫砂壺作品《三足水平》(見圖6)為館藏國家二級文物,作品精選紅泥制作而成,色澤朱紅,似細綢緞般光潤。壺身渾圓似球,高頸、高蓋,子母線吻合相配,三彎嘴靈動自然,小巧的三尖腳托起整個壺身,細而圓的圈把與圓潤的壺身形成對比,整器小巧玲瓏、秀麗可愛。
圖7紫砂作品《三線糖缸》
于存放糖。作品形制極簡、器身直挺,依三條圓弧線分割裝飾,嵌蓋式,蓋面穹起,兩側各有一扁圓圈把,玉璧底與器身統一協調,平淡的造型中透出靈氣,器表不事雕琢,線面轉折周正舒坦,技藝嚴正。
7 紫砂壺作品《鮑尊》
紫砂壺作品《鮑尊》(見圖8)由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捐贈。匏尊在古代是以匏瓜制成的酒器,蘇東坡《前赤壁賦》有詩云:“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紫砂壺作品《鮑尊》作為曼生壺之一,寄托了一種苦澀卻超然的文人情懷。顧景舟所制紫砂壺作品《鮑尊》以瓜為壺身,造型貼切、圓潤小巧,壺鈕為一圓珠點綴于壺蓋之上,壺蓋周圍的一道子母線給素凈的壺面增添了層次感,壺嘴短巧、壺把細長,自然而出、毫不張揚,整器沉靜、拙樸、富有內涵。
圖6紫砂壺作品《三足水平》
6 紫砂作品《三線糖缸》
紫砂作品《三線糖缸》(見圖7)為館藏國家三級文物,是紫砂套件作品《三線咖啡》中的一件,用
圖8紫砂壺作品《鮑尊》
“五十余載競摶填,卻憶年華已古稀。魯陽奮戈猶未晚,愿留指爪踏雪泥。”這是顧景舟大師在七十歲生日時寫給自己的勉勵詩,他的一生與紫砂為伴,留下的“景舟精神”被世人傳頌,至今在丁蜀這座特色小鎮里永生不息。
“陶式生活·典雅藝術”——“壺韻香江”宜興紫砂香港展亮相第三屆香港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
5月30日,第三屆香港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盛大啟幕。由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主辦,江蘇省陶瓷藝術實訓基地、宜興市陶瓷進出口公司、宜興市陶文化國際交流中心承辦的“陶式生活·典雅藝術”——“壺韻香江”宜興紫砂香港展亮相第三屆香港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
近百件第二屆“一帶一路”宜興紫砂創新評比獲獎作品閃亮登場,勾勒出宜興紫砂“守正出奇”的藝術脈絡,作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本屆博覽會不僅是藝術的秀場,更是產業的橋梁,宜興紫砂展同步開啟“線上 + 線下”雙線交易模式,讓千年陶都的藝術精品搭乘“數字快車”走向全球。
(內容來源于公眾號《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