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本文系2025年景德鎮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景德鎮當代女陶藝家創作美學風格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5SKGH013。
中國陶瓷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陶瓷文化領域,陶瓷仕女裝飾是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仕女畫從最初簡單的描繪到后來的豐富多彩、生動細膩,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和發展,歷代曾出現過不少陶瓷仕女裝飾的陶藝家,他們創作出以小說、詩詞、戲曲等文學體裁為內容的仕女裝飾作品,深受大眾欣賞,這些仕女形象藝術性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傳達了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內涵。
陶瓷表現文學離不開陶瓷載體,陶瓷載體是陶瓷表現文學的物質基礎形式,表現文學的陶瓷載體有雕塑、瓷板以及載有陶瓷畫面的碗、盤、杯、瓶、燈罩等。陶瓷仕女作品融入文學元素,以反映女性文學家的方式表達人們對她們的尊重和紀念,表現文學作品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表明人們對文學作品中女性文化的關注和欣賞。文學經典走入陶瓷藝術中,使文學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生動、熠熠生輝,綻放出動人的藝術魅力。
1 陶瓷仕女紋飾與古典小說
在仕女圖飾的陶藝作品中,以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女性人物為題材的作品較為常見。陶藝家將“紅樓十二金釵”創作于陶瓷作品中,他們將古典小說完美地融入陶瓷藝術創作之中?!都t樓夢》曾自題為《金陵十二釵》,書中主要描寫金陵十二名女子的命運,人物主要有林黛玉、薛主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等,這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古典作品。由此,歷史上出現了不少陶瓷仕女作品,《紅樓夢》成為陶瓷表現小說的傳統題材之一。
趙惠民是景德鎮以擅長描繪文學女性形象而聞名于藝術界的陶瓷美術家,他塑造了各種各樣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仕女人物,瓷盤作品《紅樓夢十二金釵》
便是其代表作,其筆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頗具匠心,十二個女性人物有的站立、有的倚坐,她們在讀書、賞花或嬉鬧,性格鮮明、呼之欲出。彩盤作品《寶釵撲蝶》(見圖1)的畫面中繪有翠綠芭蕉、紅粉佳人,畫面靈動有趣、春意盎然,瓷盤上的寶釵面容美麗、歡悅,眼睛顧盼生輝,只見她右手執一扇,左手高高舉起,正高高興興地追趕著兩只翩翩飛舞的美麗彩蝶,體態秀美、風姿綽約、美艷動人。此外,其他陶藝家也有一些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創作,如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季進的作品《黛玉葬花》,描繪了黛玉葬花之時的情景,畫中的黛玉正悲悲切切的哭訴,她右手拿著鋤頭,左手挽袖擦淚,服飾素凈、長帶尾地,身后一個巨大的奇石橫臥,數片花瓣散落在地,畫面氣氛蕭瑟、清冷、悲切,這個畫面是表現《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情節。《紅樓夢》中十二金釵仕女形象被陶瓷藝術家的妙手表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藝術化地再現了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將藝術與文學融為一體,不失為陶瓷表現文學小說方面傳統題材的優秀之作。
2 陶瓷仕女紋飾與古典詩詞
藝術形式美感上的追求上升為主題位置,從而增添了當代仕女畫的審美趣味及文化內涵。舒惠娟是景德鎮一位擅長繪畫仕女紋飾作品的陶瓷藝術家,其瓷板畫作品《李清照詞意》(見圖2)以形入神、制作精美,將藝術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作者畫盡了宋代著名詞人季清照的無限愁思,是李清照后期生活相思之苦的藝術寫照。在瓷板畫作品《李清照詞意》中,一清秀、柔美的年輕女子衣衫單薄,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女子手拿一小酒杯,靠在一大石頭上半坐著,她面容憔悴,靜靜地若有所思,目光正眺望著遠方,好像在等待著丈夫的歸來,明知丈夫已回不來,卻尋尋覓覓、心心念念,瓷板畫右邊題有詞句“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幅陶瓷仕女圖正是李清照自身不幸的藝術寫照,李清照后期經歷的喪夫之愁、孀居之憂都沉淀在了這詞作之中。此瓷板畫作品《李清照詞意》依據李清照詞作《聲聲慢·尋尋覓覓》意境而創作,其仕女意象沉淀了詞作的文化內涵,也升華了陶藝作品的藝術審美和高雅品位。另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的粉彩瓷板畫作品《常記溪亭日暮》也將仕女人物裝飾與文化元素相融合,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李清照前期生活的歡愉,傳達出李清照此首酒詞的文化內涵和魅力。
圖2瓷板畫作品《李清照詞意》
景德鎮學院研究所所長王安維依據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琵琶行》創作了陶瓷壁畫作品《潯陽江頭》,以江上月夜為背景,畫左邊為京城琵琶女正坐在木凳上彈奏琵琶,一片碩大的秋黃樹葉映襯著女子的形象,象征她如今悲苦的命運。畫中部為中景,展示一船側影,巨大而輝煌的月亮猶如銀燈映托著船上數人的身影,船夫在船頭掌握船只,白居易與友人正坐在船中酒桌旁聚精會神地欣賞琵琶樂曲,一女童正捧來菜肴,畫面上有些許暗紋,既像夜空薄云也像樂曲回蕩?!杜眯小肥前拙右妆毁H江州司馬時而作,詩作書寫了琵琶女飄零憔悴、淪落天涯的生平遭遇,表現了白居易對琵琶女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也由此引發出白居易自己遭遇受貶、政治失意的滿腹怨憤。
陶瓷仕女紋飾中畫與詩的和諧統一也表現在愛情主題中,楊玉環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陶瓷仕女畫作品《貴妃出浴》中,楊貴妃體態豐腴動人、服飾華麗,描繪出楊貴妃雍容、高貴的受寵場景,邊上還配有白居易《長恨歌》的詩作,此作品歌頌了楊玉環與唐明皇感人的愛情故事。
3陶瓷仕女紋飾與古典戲曲
陶瓷創作與古典戲曲雖然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深深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獨特魅力。戲曲通過舞臺表演講述故事,陶瓷通過器物造型和紋飾傳遞文化,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中的故事和女性人物常常成為陶瓷創作的題材,常見的戲曲人物圖案大多出自《西廂記》《牡丹亭》等戲曲場景。
陶藝家段茂發的古彩花瓶作品《西廂記》(見圖3)描繪了崔鶯鶯與紅娘的故事,畫面上崔鶯鶯與紅娘月夜在花園游玩,看見張生正從院墻上攀柳而過,鶯鶯右手張扇望著張生,張生在墻上正迫不及待地準備跳下,紅娘在鶯鶯身后靜觀著這一切,畫面充滿著喜劇的氣氛。戲劇《西廂記》通過描寫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表現出以維護封建禮教的老夫人和以封建禮教叛逆者張生、崔鶯鶯及紅娘的尖銳矛盾沖突,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傾向。古彩花瓶《西廂記》表現了劇本的情節,贊美了婚姻自由的思想,有著進步的時代意義和文化意蘊。
圖3古彩花瓶作品《西廂記》
在戲曲故事方面,《拜月亭》又名《拜月亭記》,為元代施惠而作,是從關漢卿的北雜劇《閨怨佳人拜月亭》改編而來,是一曲追求自由婚姻并忠于愛情的動人頌歌。瓷版畫《拜月亭》生動地描繪了瑞蘭對夫君的深切思念,歌頌了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
4結語
陶瓷不僅是實用品,更是文化的載體。在陶瓷藝術創作中,文學元素可以大大豐富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而研究陶瓷古典仕女裝飾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推動陶瓷仕女裝飾的傳承和發展,使人們深入認知和理解仕女形象的社會生活及文化意蘊,從而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同時也可喚起社會對女性的尊重以及對女性文化的了解和欣賞。
參考文獻
[1]洪瑤,黃夢妍.探析中國陶瓷設計風格之演變[J].江蘇陶瓷,2024,57(6):69-70.
[2]劉立邦,現代青花仕女人物畫的審美及創新運用[J].景德鎮陶瓷,2024,52(4):125-127.
[3]夏徐玲.淺談粉彩仕女裝飾[J].陶瓷研究,2012,3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