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進入21世紀,藝術品收藏與消費成為繼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之后的第三大經濟社會熱點,整體反映出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狀態,也便于投資者對藝術品的投資與把握,不少機構根據藝術品的拍賣紀錄編制出了藝術品指數,當前能夠反映中國藝術品市場狀況的最佳指數無疑是雅昌藝術指數。為反映中國藝術品市場2000年以來的市場狀況,雅昌藝術網先后編制了一系列指數:反映整體市場狀況的綜合指數,如國畫400、油畫100,分類反映地域性質的海派書畫指數、嶺南畫派指數以及長安畫派指數等,反映藝術家個體的指數,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藝術品指數等。
資本市場和藝術品市場的對接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盡管雅昌藝術品指數可以從宏觀和整體上反映藝術品市場的狀況,但是卻很難從細節上把握資本市場對藝術品市場的了解、介入、梳理和推動。藝術品市場典型的特征就是異質性,不僅不同藝術家作品的風格迥異,即使是同一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相差也很大,同時隨著資本市場對藝術品市場的深入介入,投資者已經不滿足對單個藝術作品、單個藝術家作品的投資與收藏,而是傾向于藝術家群體和藝術家流派的系統投資和收藏。中外文化藝術史上將有著獨特文化、藝術或者社會影響力的藝術家群體稱之為流派,流派的產生是藝術創作繁榮、豐富的標志,比如中國藝術史上著名的流派包括清初“金陵畫派”、清中期的“揚州八怪”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新金陵畫派”和“長安畫派”等。對于流派的劃分存在過于寬泛和過于狹窄兩種傾向:一類是周積寅為代表的狹義分類法,他們只將風格相近、傳承有序以及具有權威性開派人物作為界定某一流(畫)派的重要依據,書法領域的王羲之、王獻之以及智永符合狹義分類法,可以歸為一種流派;另一類是以馬鴻增為代表的廣義劃分法,這類劃分方法將流(畫)派考量與特定時代的歷史背景緊密聯系起來,綜合考察藝術家的思想傾向、審美取向、風格特征和個性差異等,是時代造就、約定俗成、實至名歸的一種劃分方法。因而,盡管“揚州八怪”僅僅是一個畫家賣畫為生的松散群體,但是他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反正統”的藝術共性,可以把他們稱之為“揚州畫派”。
1 “珠山八友”概況
“珠山八友”是民國時期景德鎮彩繪瓷器具有代表性的瓷藝創作群體,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1928年著名陶瓷藝術家王琦邀請活躍在景德鎮陶瓷美術界7位各有專攻的畫家朋友共同創作一套八條屏的瓷板畫,并由此創立“月圓會”,“珠山八友”隨即產生。兩年后,兩位新成員也加入“月圓會”,因而“珠山八友”中“八”數為虛指,實則十人,他們既包括前期的王琦、王大凡、何許人、劉雨岑、程意亭、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八位老成員,也包括后來加入的田鶴仙、徐仲南兩位新成員。
“珠山八友”主要活躍在民國時期,這不僅體現出他們藝術交往主要在民國時期,也體現在他們藝術創造高峰期也在民國時期。“珠山八友”年齡差別較大,年紀最長的徐仲南出生于1872年,而最年輕的劉雨岑出生于1904年,二者相差32歲。“珠山八友”中有五位藝術大師經歷了清朝、民國以及新中國三個時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藝術道路。“珠山八友”技術精湛,但各有專長,領軍人物王琦、王大凡善畫人物,汪野亭善畫山水,何許人善畫雪景,而鄧碧珊畫魚藻則是一絕,畢伯濤、程意亭、劉雨岑、田鶴仙等則是花鳥畫專家。不僅如此,“珠山八友”在其他領域也有涉獵,如徐仲南既是仕女人物畫的高手,也有大量山水畫留于后世。
如表1所示,“珠山八友”是清一色的“景漂”,他們有的來自景德鎮周邊的縣、市,有的是來自安徽、浙江等地的外鄉人。“珠山八友”學藝道路復雜多樣,既有學徒出身的王琦、王大凡,也有接受過新式教育的汪野亭、劉雨岑等,當然也有憑一己愛好半路出家而終有所成的田鶴仙等人。
2 “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整體市場概況
(1)數據來源及其處理
“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拍賣數據來自雅昌藝術網,為真實、客觀地分析“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市場情況,本文對拍賣數據做了以下處理:首先,整理、歸納“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拍賣價格。拍賣價格記錄分為三類,即單品價格、組合價格和合作合拍價格。所謂單品價格是指由單一作者創作的單個藝術品的拍賣價格;組合價格是指由單一作者創作、具有統一題材、若干個藝術品組合而成的拍賣價格,如2015年11月成都八益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王琦的一組作品《十八羅漢瓷板》(共計18塊瓷板),拍賣額為1782.5萬,即為組合價格;合作合拍價格是指拍賣公司將“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打包拍賣或者由“珠山八友”合作創作的藝術品的拍賣價格,在合作合拍過程中,由于很難分離出單個陶瓷藝術家的貢獻或者單獨作品的價格,故將它們歸為一類。其次,刪除拍賣金額低于5萬元人民幣的陶瓷藝術品。當前國內拍賣對藝術品是不保真的,拍賣價格過低可能是應品或者陶瓷藝術品本身存在瑕疵,為降低其影響,研究只統計和分析拍賣價格在5萬元以上的藝術品。最后,刪除“珠山八友”紙制作品的拍賣紀錄。“珠山八友”主要藝術成就在陶瓷藝術品,主要拍賣品也集中在陶瓷藝術品,為降低材質差異對“珠山八友”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影響,研究只統計和研究“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2)“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整體市場表現
陶瓷作為藝術品的重要門類,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難登大雅之堂。與其他藝術品種類相比,現當代的陶瓷藝術品無論是從拍賣金額、拍賣次數或者是單品成交價來看都無足輕重,陶瓷藝術品在藝術品拍賣中常被歸為瓷雜項。1995年以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創作的現當代藝術陶瓷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大致經歷了開端和沉寂期、緩慢成長期以及認可和接受期三個階段。
現當代陶瓷藝術品首次進入主流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5年11月19日,王琦的作品《粉彩人物瓷板》(4屏)以6萬元人民幣在上海朵云軒拍賣有限公司落槌,拉開了現當代陶瓷藝術品進軍高端藝術品市場的序幕,然而此后7年卻陷入沉寂,無一現當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產生,這說明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珠山八友”為代表創作的現當代藝術陶瓷還沒得到主流藝術市場的持續關注,王琦人物瓷板的拍賣成功只是先覺資金的偶一為之。
表1“珠山八友”概況
2002年10月23日,王大凡的粉彩作品《四方人物對瓶》以19.8萬元人民幣在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拍出,打破了現當代藝術陶瓷多年沉寂的局面。盡管此后數年“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拍賣仍然不瘟不火,但是每年都有5萬元以上的拍賣品產生,這保持了藝術品陶瓷市場的溫度。2002年至2007年,“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每年的拍賣額已悄然由不足20萬元人民幣上升到近400萬元人民幣,5年間拍賣額增加了20倍。
2009年以后,“珠山八友”的藝術陶瓷得到主流藝術市場的接受和認可,陶瓷藝術拍賣進入繁榮期。陶瓷藝術品的拍賣總金額、拍賣次數以及拍賣價格頻創新高,例如2012年“珠山八友”的藝術陶瓷拍賣額達到驚人的2.14億元人民幣,2015年11月王琦的《十八羅漢瓷板》(共計18塊瓷板)以1782.5萬元在成都八益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更為重要的是“珠山八友”已經以整體的形象出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
3 “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市場影響力比較
“珠山八友”藝術陶瓷的市場接受程度或市場影響力具體如下:
(1)首次拍賣紀錄
首次拍賣紀錄是指藝術品首次進入拍賣行并拍賣成功的記錄,主要包括拍賣時間、拍賣地點以及拍賣價格。理論上講,藝術品市場是有記憶的,藝術家首次拍賣紀錄越早,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家的關注程度就越高,市場影響力自然就越大。從雅昌藝術網統計數據來看,“珠山八友”作品的首次拍賣紀錄大部分集中出現在2002年至2004年,首次拍賣紀錄概況見表2,其中最早的是王琦的《粉彩人物瓷板》(4屏)于1995年在上海朵云軒拍賣有限公司成功拍出,而最晚的是畢伯濤的《以介眉壽插屏》于2008年在南京十竹齋拍賣有限公司落槌。
(2)拍賣總金額
拍賣總金額是指陶瓷藝術品歷年拍賣金額的總和,它是反映陶瓷藝術家市場影響力重要的指標,具體來看:1995年以來,王琦、王大凡的陶瓷藝術品拍賣總金額均已經過億元,二者處于第一梯隊;汪野亭、何許人處于第二梯度,兩人的陶瓷藝術品拍賣總金額均在8000萬元左右;劉雨岑、田鶴仙、徐仲南、鄧碧珊處于第三梯度,他們的陶瓷藝術品拍賣總金額均在 2000~4000 萬元之間;程意亭處于最后,他的陶瓷藝術品的拍賣總金額在 1000 萬元左右。
(3)拍賣價格
拍賣價格是指陶瓷藝術品單品拍賣價格或者組合拍賣價格,拍賣價格特別是代表性作品拍賣價格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作品的藝術水準,也反映了藝術家作品的市場接受程度或者市場影響力,“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拍賣價見表3。從單品來看,最高價超過500萬元的有3人,即王琦、王大凡和田鶴仙,其中王大凡的《粉彩禹王治水圖瓷板》以920萬元人民幣拍賣價為最高;從拍賣單品均價來看,最高仍然是王大凡;從組合拍賣價來看,組合作品最高價的是王琦、汪野亭和何許人的作品,三人的組合作品拍賣價均在2000萬元左右。
4結論
本文以雅昌藝術網陶瓷藝術品拍賣數據為基礎,分析了1995年以來“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市場表現。研究表明: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現當代陶瓷藝術品經歷了開端和沉寂期、緩慢成長期以及認可和接受期三個階段。2009年起,“珠山八友”作為整體文化現象被市場接受,然而“珠山八友”的陶瓷藝術品市場影響力是有差異的,王琦、王大凡市場認可程度最高,汪野亭、何許人次之,而其他6位成員市場影響力有待進一步發掘。
表3“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的拍賣價比較
表2“珠山八友”首次拍賣紀錄概況
參考文獻
[1]陳在梅.淺談珠山八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J].中國陶瓷,2016,52(7):88-90.
[2]廖媛雨.論“珠山八友”瓷繪藝術對文人畫的繼承與革新[J].裝飾,2014(6):133-134.
[3]王璃.珠山八友瓷繪的藝術指向[J].文藝評論,2016(6):121-124.
[4]余軒宇,董小軍.不囿成規成“八友”從王大凡的贈詩淺析“珠山八友”的陶藝創新[J].陶瓷學報,2016,37(3):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