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章園時,正值秋末。和煦的陽光鋪灑而下,園內竹影扶疏、桂樹溢香,在靜謐的光影中,三幢清水磚墻、青色平瓦的小樓,顯得格外沉靜端秀。
章園是章太炎先生的故居,位于,是先生晚年藏書、著述、會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先生雖是浙江人,但在其一生的革命與學術生涯中,與蘇州結下了不解之緣。1901年,為躲避清廷的追捕,他在朋友的幫助下,應聘于東吳大學任教。1932年深秋,先生應友人之邀,來蘇州講學。在講國學時,他提出應仿效顧炎武的“讀經會”,深人研究儒家經典的古義,1933年1月,蘇州國學會正式成立。1934年,先生舉家遷至蘇州,并購人錦帆路38號的住宅。1936年,章太炎病逝后,章夫人湯國梨女士一直居住在這里,直到1980年病逝。生前,她將這處房產捐贈給了國家。
1982年,章太炎故居被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蘇州章太炎故居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章園所在地為蘇州五卅路,附近有蘇州第一家電影院、蘇州第一個現代化的市民公園、蘇州第一個公共體育場、蘇州最早的廣播電臺和完整的同德里、同益里、信孚里民國建筑群。在時光無聲的侵蝕中,章園同附近許多近代建筑一樣,院墻坍塌,門窗損壞,油漆脫落,園內枯枝敗葉遍地,野貓野狗出沒。
2020年,蘇州市五冊路(子城)街區被劃定為蘇州市歷史文化街區。蘇州新聞出版集團古吳軒出版社受委托,接手章園運營,對章園進行保護性修繕、活化利用。負責改造工作的建筑師包理佳是一位90后蘇州姑娘,她在改造中使用了大面積的綠色,希望通過古與新的重疊,讓章太炎先生的故事,不僅僅停留在那個時間,還能夠融入當代故事,不斷生長,走向未來。如今的章園,成為集書店、茶室、咖啡店、國學講堂、人文沙龍等業態功能為一體的人文空間。
章園的主體建筑為三棟樓。最南側一號樓為章太炎故居陳列館,房間里古樸雅致的書柜、老相片、桌椅、茶幾等擺設,留存著章先生在這里生活的痕跡,散發著悠遠歲月傳來的氣息。二號樓、三號樓則分布著古吳軒版本館、國學主題館、百花書局、國學大講堂、古籍傳習所等,小樓的墻壁、天花板、書架、窗戶玻璃使用了不同色度的綠色,讓古樸的建筑顯得靈動和富有活力。恰到好處的白色燈光傾瀉在這深深淺淺的綠色上,置身其中,我感受到一種安靜而雅致的氛圍。
透過窗戶,我看到一群白色的信鴿響著鴿哨,飛過藍色的天空;一棵三層樓高的桂樹伸展著巨大的綠色樹冠,投下濃蔭;一只黑白相間的肥貓趴在人口處的地毯上,伸著懶腰;一群活潑的年輕人,捧著書穿過章園花圃;苗圃里,佩蘭盛開,其葉淡雅,其香馥郁。《離騷》中,屈原佩蘭明志。章園的佩蘭,也許正契合著章太炎先生上下求索、為民請命、篤學傳道、不求聞達、甘于奉獻的精神吧!
王惠: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編輯沈不言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