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句詩,道盡了唐玄宗晚年為博貴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的奢華與荒誕。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長安的荔枝》,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這段歷史背后小人物的絕境求生與生命尊嚴的守護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以李善德為首的一群被命運按進泥沼的小人物,在命運的夾縫中接過“死局”,卻用最笨拙也最堅韌的方式,守護著生命最本真的尊嚴。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雖然渺小如塵埃,卻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劇中,李善德作為九品小更,被上司同僚設計,接下了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的差使,就如同踏人“九死一生”的棋局。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異于天方夜譚。但當任務關乎女幾性命時,這位同僚眼中的“炮灰”在絕望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凹热簧硖幗^境,退無可退,何不向前一步,拼死相搏,興許還能搏出一些微茫的希望。”李善德為了女兒,為了那一絲微茫的希望,也為了自己心中那份對完成任務的執著,他由上林署中不善鉆營的“明算科呆子”,化身為與時間賽跑的斗士,毅然踏上了充滿荊棘的轉運之路。
面對金額巨大的預算缺口、幾千里路的山高水險、四個月的時間死限,還有背后那些看不見的手、要把他變成替罪羊的局,李善德沒有像同僚們設想的那樣跪地求饒或卷款跑路,而是憑借自己的專業特長,在驛站昏暗的油燈下反復推演,計算里程、設計路線,絞盡腦汁尋找最優解;在嶺南悶熱的荔枝園中,挽起官袍褲腳,用竹筒、雙層甕、冰塊、鹽漬反復試驗保鮮之法,從一次次失敗中爬起;在權貴的嘲笑與刁難中,把“不可能\"拆解成精確到時辰的路線圖;在小東門試驗中,幾天幾夜,盡管身體十分疲憊,精神卻高度緊張,緊町記錄表的身影,讓熒幕前無數“加班族”看到自己的影子。
當他親自試驗回到長安城外時,看著自己的計算結果變成滿地的荔枝殘瓣,他沒有崩潰,反而露出釋然的笑。因為他知道,自己守住了比性命更重要的東西:一個底層官吏對職業的敬畏,一個普通人面對荒誕時不妥協的倔強。那句“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的獨白,道出了絕境中小人物對尊嚴最質樸的守護:哪怕身如蟠蟻,也要用智慧與血汗證明自己不是任人擺布的棋子,當結局早已注定,堅持本身就成了對荒謬命運最悲壯的抗爭。
《長安的荔枝》撕開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浪漫面紗,暴露出權力碾壓下殘酷的生存困境。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句感慨:那些年誰沒當過“李善德”呢?也有評論認為劇集用黑色幽默揭示了職場本質,表面是古人“送快遞\"的故事,實則反映了現代職場的壓力和困境。貴妃想吃荔枝,就有了運送鮮荔枝的奇葩任務,百官就動用全國資源,這與“領導一句話,下面跑斷腿”的現代職場現象何其相似。季善德,一個聰明、細致、有責任感的老實人,屢次被上司同僚設計成背鍋者和接盤俠,然而房貸和養家糊口的壓力讓他不得不服從領導的安排,他所遭遇的各種推諉扯皮、官場腐敗等情節,與現代職場的KPI壓力、流程卡殼等現象形成了強烈的共鳴。
這種在荒誕中保持真實,在苦澀中尋求生存的“現實感”是該劇的魅力所在,讓觀眾在發笑時戳中內心最柔軟處。當李善德焦灼計算“每延半日腐率增三成\"時,我們仿佛看到了外賣騎手在倒計時中狂奔的身影;當朝中各署對轉運方案陽奉陰違推諉扯皮時,職場人看到了部門“踢皮球\"的古代版。從唐朝到當代,“打工人\"的命運沒變,無論是唐代驛卒累斃于石板道上的身軀,還是現代格子間里熬紅的雙眼,都是為守護尊嚴而戰的永恒姿態。
劇中其他小人物同樣在生死邊緣跳著尊嚴之舞。鄭平安表面是周旋酒宴的“陪酒侍郎”,面具下卻藏著為家族復仇的利刃。當他被左相利用,假扮右相使者前往嶺南套取證據,憑借著自己的伶俐油滑和隨機應變,在絕境中一次次化險為夷。他的絕境逢生,不在權謀算計,而在良知覺醒一一即便身處謊言的泥沼,也要守住“人\"的本分。胡商行首阿彌塔在被何有光追殺時,身處絕境,生死一線,可她沒有坐以待斃,反而調轉方向重回嶺南搜尋致命證據。最震撼人心的尊嚴之光來自那個沒有名字的奴隸,被當作“眼線\"安插在季善德身邊的林邑奴,生平第一次被當作人對待,是在李善德遞來荔枝酒的瞬間。當追殺的馬蹄聲響起,這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的小人物選擇以身為餌狂奔至死。他倒下時的吶喊“托你的福,把我當人看待一次,值了!”如驚雷劈開歷史:當尊嚴被喚醒,卑賤者的生命也能進發出恒星般的璀璨。
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像散落于盛唐長卷中的細針,縫補著歷史敘事的留白。他們沒有王侯將相的權勢,卻在絕境中活出了“人”的硬度:李善德用理性對抗荒誕,鄭平安用良知刺破虛偽,阿彌塔用智慧突破困局,阿荔用生命守護信任他們在絕境中的每一次掙扎、每一聲吶喊、每一次選擇,都在無聲地宣告:生命的尊嚴,不在順境時的錦上添花,而在絕境中的絕不妥協。
陳靜: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沈不言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