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因此,需要企業正確利用財務立場的思維來實現財務的降本增效,用更加理性和客觀的數據分析來保證企業利潤穩步增長,實現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而財務共享服務就是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徑。本文重點以建筑工程企業為例,來探討降本增效基礎上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創新路徑。
一、財務共享服務特點、優勢和實施邏輯
(一)特點
財務共享服務本質就是通過組織再造與流程革新,將分散的財務基礎業務進行專業化整合,形成“集中管控 + 標準輸出 + 智能支撐”的新型管理模式,最終實現財務價值創造能力的全面提升。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核心運作特點如圖1所示:
圖1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特點
(二)優勢
首先,這種財務管理模式可以打破傳統理念下按照業務單元獨立設置財務崗位的分散模式,建立跨區域、跨項目的集中處理中心。通過工作任務的批量處理與專業化分工,顯著提升人力資源使用效率,同時形成標準統一的質量控制機制。
其次,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以基于企業的特點構建覆蓋全業務流程的規范操作體系,從企業財務費用的報銷到各項資金的支付都可制定明確的執行標準,同時借助智能化審批規則和風險預警模型等來確保不同業務單元遵循相同的管理要求,有效消除傳統人工操作下的誤差問題。
最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借助ERP系統、自動化工具等技術構建集約化的數字管理平臺,將企業業務流程控制要素嵌人到信息管理系統,借助數字化、自動化工具來代替傳統人工重復操作,運用大數據分析強化過程監控,實現業務處理效率與風險防控能力的雙重提升。
(三)實施邏輯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升級,不僅改變了傳統財務運作形態,更重要的是構建了適應企業規?;l展的新型財務能力體系。通過將基礎業務轉化為標準化服務產品,使財務管理真正成為驅動企業價值創造的戰略支撐。
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本節以建筑工程企業為例,來探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重要性。
(一)幫助企業科學破解行業難題
建筑工程企業經常會面臨項目分散、資金流動復雜、合規要求高等經營挑戰,并且還伴隨有資金杠桿高、合規風險高和管理復雜三個行業難題,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以通過業務歸集化、流程標準化和管理集中化來更好地解決諸多問題2。例如對于建筑工程企業來講,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能夠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建筑項目財務管理標準進行統一,避免出現“一個工程項目一套賬本\"的財務管理混亂局面,并且還可以整合傳統模式下碎片化的資金流動問題,實現后臺實時掌握各工程項目收款數據,為科學籌劃各地工程款項調度使用提供平臺抓手,同時通過構建標準化的財務管理流程可以應對復雜稅務和審計要求,從而降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人為操作失誤風險。
(二)助力企業規模化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建筑工程企業承接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以中鐵X局集團X子公司為例,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就連續拿下了八個項目,項目總額為245億元,2023年全年中鐵X局集團簽訂的建設項目合同數額超過3000億元,并且這些項目覆蓋了水利工程、鐵路線路、文旅綜合體、機場改擴建、新校區建設等多個領域,而隨著企業承接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項目合同數額的增長,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弊端開始逐漸顯現。例如每個新建項目都需要配備完整的財務管理團隊,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復性投入和資源浪費。而跨區域、跨地域的建設項目數據在傳統財務模式下很難實現互通,集團總部無法實時掌握整體經營狀況。同時,各個項目間的資金無法實現統籌使用,嚴重影響集團整體資金的使用效率。
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以集中處理重復性的工作,將集團各個項目的報銷、付款、核算等基礎性工作進行集中統一處理,大幅度減少重復性勞動。并且通過統一的管控標準可以制定集團上下通用的財務操作手冊,確保各個項目執行相同的財務管理規范,而通過統一系統即時抓取各項目財務數據,管理決策響應速度更快。
(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強化風險風控能力
一方面,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首先,科學優化企業現有的人力成本,通過流程精簡和自動化實現,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各建設項目單獨配置財務人員數量;其次,實現資金應用提質增效,通過業務歸集化處理可實現各項目閑置資金的統一調度,大幅降低集團外部融資需求;最后,節約傳統財務管理投入,避免集團多個項目重復性的財務管理團隊建設和財務信息系統建設,降低軟硬件方面的采購成本]。
另一方面,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首先,各個項目和業務開展全程監控,從項目招標到尾款回收實現全流程可視化的追蹤監控;其次,開展項目合規檢驗,將建設項目行業法律法規、合同條款等內容嵌入到系統管理流程中,尤其是在核心環節可以實現自動預警和風險攔截;再次,實現財務數據信息的交叉檢驗管理,通過對項目進度、物資采購、資金使用等多個領域的數據對比分析,及時發現財務數據異常情況。
綜上可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于建筑工程企業而言并不僅僅是財務管理工具的升級換代,更是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通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以進一步釋放集團財務人員壓力,轉向為建設項目提供稅務籌劃、成本分析等增值性服務,從傳統的“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服務”。
三、降本增效基礎上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框架構建
(一)重構企業成本結構
1.完善顯性成本壓縮機制
對于建筑工程類企業來講,顯性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和合規成本三個維度,在降本增效的要求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構建要注重在確保項目正常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顯性成本。
在人力資源成本方面,建筑工程企業可以借助集中化處理打破傳統模式下“一個項目一個財務\"的團隊配置模式,構建專業分工更加明顯的階梯式人才機構,進一步壓縮基礎財務崗位。
在項目資金成本方面,建筑工程企業要結合各項目開展情況構建多層級的資金池系統,最大限度地實現各項目之間資金余缺的智能調劑,減少企業對于外部融資的依賴性,進一步提升企業可用資金的使用效率4。
在業務合規成本方面,加快構建嵌入式的風險防控機制,將建筑工程項目設計、稅務稽查、行業法律法規、合同條款等內容嵌人系統管理流程中,同時將一些監管要求轉化為標準化的處理規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違規整改的資金支出。
2.構建隱性成本消解機制
隱性成本消解機制主要是為了應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無法科學量化的管理損耗,通過隱性成本消解機制的構建來消除各項目間成本核算標準差所導致的決策試錯成本、規避跨區域項目稅務處理不當引發的政策風險成本、降低信息傳遞失真導致的管理協調成本等,通過科學的損耗管控來實現降本增效。
首先,標準化成本核算體系方面,建立統一的項自成本核算規則手冊,進一步細化如土木工程、鋼結構等工程場景的核算模板,強制使用智能化ERP系統錄入信息,消除人工核算偏差。其次,稅務風險智能化防控,基于建筑工程企業的業務范疇開發“稅務政策地圖\"數據庫,實時更新各地稅收政策,同時與建設項目綁定,通過數據庫來自動匹配項目屬地規則。如在特定項目中增設增值稅預繳、個稅申報等項目自動校驗規則,一旦出現異常稅務風險就會即時預警。最后,建立區域材料價格波動預警機制,通過動態損耗監控系統來智能化生成最優采購時點建議。
(二)優化財務流程,樹立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
1.進一步優化財務流程和相關制度
建筑工程企業應該積極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積極整合和優化各個部門的財務流程,通過信息化技術系統的應用來強化內部控制和合規性管控,實現對傳統財務管理的集中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升級。統一企業各類工程場景核算標準,例如周轉材料攤銷、臨時設施核算等,在全公司逐步推行電子審批流程,將分散在項目部的報銷、付款等多項業務集中處理,縮減跨部門協調環節的業務流程
2.積極樹立科學的業財融合理念
在現有的財務工作模式下,建筑工程企業應梳理科學的業財融合理念,通過組織重構和技術賦能來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構建企業業財聯合工作小組,由財務部門與工程部門、采購部門等業務骨干構成,針對企業招投標、施工變更等關鍵節點開展聯合決策。例如:通過多部門協作施工項目混凝土采購方案,從而實現單項目成本節約;推行財務BP下沉機制,向重點建設項目派駐財務工程師,實時解析施工方案對于企業現金流、稅負的現實影響,真正從實踐層面實現風險管控前置;構建基于企業項目建設的\"工程-財務數據湖”,打通BIM進度數據、施工材料消耗量和財務系統的映射關系,實現成本超支自動預警,幫助企業及時止損。
(三)傳統財務管理流程再造
針對建筑工程類企業“流程碎片化、信息孤島化、管控滯后化\"的通病,要積極構建財務業務交互體系,針對核心業務和關鍵節點進行財務管理流程再造。
1.核心業務流重組
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特點和全生命周期理論,對資金流動、成本歸集和稅務管理進行重新規劃。
首先,加快實現資金流動鏈重新開發,將建筑工程項目工程款收付流程進行重新拆解,將其劃分為業主資信評估、項自進度款申報、支付指令生成等多個標準節點,以此為基礎構建項自資金并行處理機制。
其次,逐步實現項目成本歸集重組,敢于打破傳統模式下按照會計科目歸集的管理模式,構建基于“項目工程量清單一預算科目一成本動因\"為核心的三維映射管理模式,對成本進行歸集管理。
最后,稅務管理鏈條的科學整合,全面貫通招標階段的稅負測算、項目施工階段的進項統籌和工程結算階段的稅損追溯,實施項目全過程、全周期閉環式管理。
2.關鍵階段再造
將ECRS程序分析法運用到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對關鍵階段實施精細化改造。ECRS程序分析法即通過取消、合并、順序調整、簡化四個流程來優化生產工序,減少不必要的工序,從而實現工作效能提升,這種方法在財務管理流程再造中的應用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取消與合并。加快構建基于“項目業主一項目總承包一項目分包\"三個主體的層級清分機制,通過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智能化數據核算功能自動匹配工程量和支付指令。
二是順序調整。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特點開發電子保函協同平臺,將項目招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等業務嵌入到項目支付流程中,這樣可以進一步縮短企業資金占用周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是簡化。積極構建異常支付攔截系統,結合以往工程項目出現過的風險因素,設置多個風險校驗規則,科學識別圍標串標等違規支付行為,加快構建“設計變更一預算調整一支付控制”的簽證變更追蹤管理系統,提高成本管控效率。
結論
綜上所述,降本增效并不僅僅是一個方法,更是企業發展經營的態度。對于建筑工程企業而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不僅僅是傳統財務運作形態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規模化發展的新型財務管理體系,將基礎的業務轉化為標準化的服務產品,使企業財務管理真正成為驅動企業價值創造和健康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參考文獻:
[1]王文珊.財務管理在集團公司降本增效中的作用研究].質量與市場,2024(06):96-98.
[2]陳國棟.論建筑行業降本增效的路徑].中國市場,2024(25):52-55.
[3]胡子文,蔡晉坤,蘇莉莉.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降本增效經驗及啟示U].現代企業,2024(05):172-174.
[4]程光碧.數字化時代新型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效益分析.財經界,2024(03):117-119
[5]周彬.論財務共享中心應用——以A國有建筑集團公司為例[.財經界,2023(19):93-95.
作者簡介:汪旭峰(1974.08—),男,漢族,安徽肥東人,本科,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