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質量對建筑物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具有決定性影響。近年來,隨著建筑高度和復雜度的不斷增加,傳統的防水材料與施工方法已難以滿足高性能防水要求。卷材防水施工工藝因其優異的防水性能和施工便捷性,逐漸成為高層建筑、大型公共設施的首選。然而,防水層在長期使用中易受溫度變化、外力作用、材料老化等因素影響,導致防水效果下降甚至失效。鑒于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并優化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工藝,完善其質量管理策略,從而有效預防常見問題,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1工程概況
某工程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積約 4537m2 ,包括3棟住宅樓和1棟商業綜合樓,總建筑面積約24876m2 。項目建筑類型涵蓋高層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防水等級要求達到一級標準,以確保在多雨氣候條件下建筑物的防水性能。施工采用高性能SBS改性瀝青卷材,具備優良的耐老化能力和抗拉強度,能夠滿足高層建筑對防水材料的高要求。項目還包含地下車庫及公共設施區,防水處理同樣采用高規格卷材施工,以保障整體建筑的防水效能與使用壽命。
2建筑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工藝
2.1 材料選擇與驗收
在材料選擇過程中,需詳細考慮材料的拉伸強度、延展性、抗老化能力以及低溫柔性等關鍵物理性能,以確保其能在本項目所處的多雨和寒冷氣候條件下維持優良的防水性能。依據《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2)和《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中的標準,所有進場的防水卷材需通過嚴格的驗收,包括厚度、拉伸強度、延伸率等關鍵指標的檢測。驗收過程中,需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卷材進行拉伸強度測試,要確保其抗拉強度不低于 500N/50mm ,低溫柔性達到 -20% 下無裂紋的標準。卷材的抗老化能力應通過 1000h 加速老化試驗(ASTMD4799)進行驗證,以確保其在長期暴露條件下仍能維持優異的防水性能。
常見的卷材類型包括SBS改性瀝青卷材、APP改性瀝青卷材、聚氨酯卷材。材料進場前需進行預驗收,要確保卷材外觀無損壞,厚度、長度等符合設計標準,并進行隨機抽樣檢測。在本文案例工程中,依據項目所在地的氣候特性與防水標準開展了材料比選(見表1)。經綜合考量,最終選定SBS改性瀝青卷材,其使用壽命長,能在多雨、寒冷氣候環境下,有力保障屋面防水成效,且施工工藝便捷,降低了施工難度與時間成本。
表1材料對比

2.2基層找平與含水率控制
基層找平與含水率控制是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基礎步驟,直接影響防水效果與卷材的使用壽命[1]。找平步驟具體如下。
(1)徹底清理基層表面。去除所有雜物、灰塵、油污,確保表面干凈無松散顆粒。(2)修補缺陷。使用1:3水泥砂漿修補基層表面的坑洼、裂縫,修補后的基層應滿足平整度需求,誤差控制在 ±3mm 以內。(3)找平層施工。鋪設 25mm 厚的水泥砂漿找平層。施工時,先用鋁合金刮尺將砂漿攤鋪均勻,然后用激光掃平儀進行找平,要確保找平層的平整度和高度一致。
(4)壓光處理。待找平層初凝后,用木抹子進行初步壓實,再用鋼抹子進行二次壓光處理,以確保
表面光滑、密實。
依據《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2),基層含水率必須控制在 9% 以下。在基層找平與含水率控制過程中,使用專業的電容式含水率測定儀CMEXpertII(精度 ±0.1% )進行精準檢測。檢測時,需將測定儀探頭插入基層表面以下 2cm 處,以確保讀取的數據準確無誤。為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在每5m2 的區域內需進行至少5組樣本檢測,平均含水率需控制在 9% 以下。對于含水率超標的部分,應使用熱風機進行機械加熱干燥處理,溫度控制在( 50± 2)% ,干燥時間不得少于 48h ,以確保基層達到施工要求的干燥程度[2]。本文案例工程基層找平階段的檢測結果見表2。針對含水率超標部分進行了泥漿修補與干燥處理,最終含水量降低,符合施工要求。
表2基層找平含水率控制檢測結果

2.3卷材鋪設搭接
為保證防水卷材鋪設質量,需重點關注搭接部分的防水性,以避免出現滲漏現象造成底部材料失效。先將卷材按照設計圖紙展開,預鋪在基層上。在卷材鋪設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風荷載計算的要求展開,以確保卷材在高層建筑中鋪設時不會因風力作用而移位。鋪設時,要確保卷材平整無褶皺,并使用重量不低于 20kg 的砂袋固定卷材的兩端和中部,砂袋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 2m ,以確保卷材在鋪設過程中保持位置不變。此外,可采用熱風焊槍均勻加熱卷材底面,溫度需控制在( 200±10)qC ,以確保卷材與基層的緊密結合,防止形成氣泡或褶皺。對于復雜部位的處理,如陰陽角和排水口處,應進行二次熱熔處理,以確保接縫的完全密封。
針對鋪貼方向問題,卷材的縱向搭接寬度應為100mm 。在搭接處,兩層卷材的底面均需加熱至
,使其軟化后相互粘合,然后使用壓輥沿搭接部位滾壓,確保搭接處平整、牢固、無空鼓。橫向搭接寬度應為 150mm 。操作方法與縱向搭接相同,需確保兩層卷材充分粘合,滾壓平整。搭接處的邊緣應進行封邊處理,并使用熱風焊槍進行二次加熱,確保無縫隙。
針對陰陽角、排水口等復雜部位,附加層處理必不可少。施工時,需先將附加層卷材精準裁剪至合適尺寸,并確保搭接寬度達 200mm 。對于管道接口變形縫等特殊位置,要預留 50mm 伸縮余量,把卷材鋪于柔性防水層之上,設計 150mm 的搭接寬度。將附加層鋪設于復雜部位后,用熱風焊槍加熱至 180°C ~200% ,以此保障附加層與基層、主卷材緊密粘結[3]。隨后,使用壓輥和手動滾輪對附加層進行壓實,尤其是陰陽角和排水口等細部位置,要杜絕任何漏水隱患。最后,對附加層的邊緣進行封邊處理,二次加熱
并壓實,確保完全密封。
3質量管理策略
3.1 蓄水試驗
在案例項目中,蓄水試驗保持 24h ,期間需持續監測水位變化。試驗過程中,蓄水高度保持在 50mm ,并在不同位置布置測量標尺,記錄每隔6h的水位變化情況。若在24h內,水位下降幅度不超過 1mm ,且屋面防水層無明顯滲漏痕跡,則證明防水施工達到設計要求。若發現滲漏點,應立即標記并進行詳細記錄,隨后分析可能的施工缺陷并及時修復,以確保防水層的整體密閉性。
(1)清潔屋面并封堵排水口。清除防水層表面的所有雜物和灰塵,確保無損傷和開裂;使用橡膠塞或木楔密封所有排水口和泄水孔,確保密封嚴密不漏水。
(2)設置擋水條。在屋面四周設置不低于150mm 的擋水條,采用砂漿或磚塊材料堆砌,確保穩固無滲漏。針對滲漏點,采用雙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品牌:SikaFlex)進行涂刷,厚度應控制在2mm ,并使用熱風焊槍對卷材邊緣進行二次加熱密封。涂刷2~3層,每層間隔干燥時間為 4h 。修補后,進行72h的復測,以確保修補效果符合《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12)的要求。
(3)注水。通過軟管將水緩慢注入屋面,注水高度需達到 50mm ,以覆蓋整個防水層區域。然后,時刻觀察屋面防水層,確認無明顯滲漏點。
(4)保持。注水完成后,保持蓄水狀態24h,檢查水位變化和防水層情況,并記錄任何異常現象。
(5)檢查。 24h 后,檢查水位是否有明顯下降,若無明顯變化,說明防水層整體無滲漏。排除蓄水,檢查屋面防水層和結構層是否有滲水痕跡,若發現滲漏點,需標記位置,并進行詳細記錄。
3.2 問題處理
在蓄水試驗過程中,通過對五個典型區域的監測,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區域防水效果良好,只有一處出現滲漏問題。具體結果見表3。
表3質量監測結果

在 24h 的蓄水試驗中,發現排水口周圍出現輕微滲漏現象,其余監測區域均無滲漏和起鼓情況,證明整體施工工藝質量優越。針對排水口周圍的輕微滲漏進行了詳細分析,主要由于施工過程中熱熔溫度不足或壓實不夠,導致卷材粘結不牢固。為解決這一質量問題,先清理排水口周圍的雜質,確保表面干燥;使用防水涂料在排水口周圍進行涂刷,加強密封;用熱風焊槍加熱卷材,使其軟化并緊密粘合在排水口周圍,搭接寬度不少于 100mm 。修補完成后,進行質量驗收,并對修補區域進行了重點檢查,確認無滲漏情況。
4結語
綜合來看,本研究對建筑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工藝的優化,可顯著提升建筑整體性能并延長其使用年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根據工程所在地氣候特征及防水等級要求,科學選材。同時,應編制專項屋面防水施工技術方案,明確工藝標準與操作規程,從而為工程質量管控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劉亞梅,齊琳.住宅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居舍,2023(9):41-44.
[2]張曉露.住宅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措施[J].居舍,2023(9):59-62.
[3]唐堯.淺談住宅建筑工程中滲漏問題的防治策略[J].居舍,2023(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