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是當前重要的政策主線。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框架背景下,反“內卷”競爭政策強度不斷提升,相關部署也在落實落細。
為了解反“內卷”競爭背后的市場邏輯與政策風向,南都記者日前專訪多位業內專家,策劃推出反“內卷式”競爭系列訪談,本期對話嘉賓是知名經濟學家姚洋。
今年7月,姚洋全職加盟上海財經大學,擔任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院長。他此前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新政治經濟學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
在姚洋看來,“內卷式”競爭的出現源于當前所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一些行業的企業陷入“囚徒困境”,當有一家先降價了,各家為保住市場份額也不得不“卷”、不惜放棄利潤,虧本打“價格戰”。
為走出“內卷”困境,姚洋認為最重要的辦法是把經濟“打”上去。這一觀點,他曾在多個場合持續呼吁。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姚洋直言把經濟“打”上去,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可以回來70%。去年3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要提振企業家的信心,提振整個社會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把經濟“打”上去。
南都:你如何理解“內卷式”競爭?
姚洋:“內卷”是一個網絡熱詞。“內卷式”競爭的邊界比較模糊,確實沒有明確的含義,大致指向過度競爭、不正當競爭。在我看來,從行業的角度講,如果競爭沒有帶來整個行業利潤等方面的增長,但價格被打下來了,可以定義為“內卷”——就是大家忙活半天發現是在忙存量,沒增量。
南都:近期,外賣平臺掀起“補貼大戰”,推出“0元購”“滿18減18”的大額補貼券,怎么看待這樣的補貼行為?
姚洋:平臺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惜血本打“價格戰”,放到平時當然不正常,但在經濟下行、國內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搞補貼的做法可能是一種理性的決策,不能簡單地論誰對誰錯。
但如果平臺打“價格戰”,利用自身市場力量,強迫或變相強迫平臺內商家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這是明顯違法的。根據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平臺經營者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的經營者按照其定價規則,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擾亂市場秩序。
我認為,早就應該有這樣的條款來規制平臺行為,保護平臺上的商家。否則平臺打“價格戰”,只有參加補貼或者大品牌能“活”下來,這對中小商戶將造成擠出效應,影響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對消費者而言,表面上看似賺了、吃到了便宜的東西,但低價導致低質,實際上你吃的全是垃圾。
南都:“價格戰”是“內卷式”競爭的一個突出表現。在你看來,“內卷式”競爭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姚洋:我認為,平臺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內卷”,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各家平臺的首要想法是保住市場份額,哪怕是放棄利潤、不惜血本打“價格戰”。因為一旦丟掉市場份額,等到經濟形勢好轉,企業可能早就被淘汰出局了,大家都不想成為那個被迫離場的人。
一些人認為,企業應該搞技術創新,而不是“卷”價格。但其實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都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可是,如果企業這邊搞創新,競爭對手在那邊搞低價傾銷、打“價格戰”,為了保住自身市場份額,企業也不得不跟著“卷”。
在我看來,“內卷式”競爭的出現,帶有周期性。在經濟繁榮擴張時,我們基本沒聽說過“內卷”。因此,要想治理“內卷式”競爭,最重要的還是得把經濟“打”上去。
南都:剛剛你也提到,要想治理“內卷式”競爭,最重要的還是得把經濟“打”上去。這兩年在多個場合,你反復提及要把經濟“打”上去。究竟怎么“打”?
姚洋: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把經濟“打”上去關鍵要擴大內需,這具體包括投資和消費。從今年中央的一系列文件都可以看出,提振消費是一項重要內容,而且要結合惠民生來提振消費,這個方向就對了。
但據我觀察,需求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的大宗消費不足,大宗消費往往是指那些需要借錢買的產品。2022年之后,居民存款速度在較快增長,但居民信貸增長速度緩慢,這和當前居民在房屋消費上的減少有關,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是抑制居民消費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至關重要。當前規定地方政府可以用專項債收儲存量商品房,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地方政府的動力是不足的。我建議中央財政出資收儲存量商品房,進而增強老百姓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
南都:對于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你有何建議?
姚洋:一些觀點認為,政府應該出臺反“內卷”措施——比方說抓幾個“內卷式”競爭的典型,甚至搞一個價格標準、自動限產等,但這并不是好的辦法。
我們每個行業的企業成千上萬家,如果把市場規模在前十的企業管起來了,排在后面的企業可能就立馬擴產,甚至得到所在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此一來,被限制住的只有前十的企業。此外,政府讓企業搞價格聯盟,本身就是違法的,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規定。
所以,我們不能把反“內卷”的重心放在企業身上,只要企業沒有出現違法行為,監管就不應該直接出手干預。對政府而言,其責任就是把宏觀經濟研究透了,想辦法把需求弄上來、把經濟“打”上去,這樣“價格戰”自然會平息。
南都:規范政府行為也是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方向。今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提“統一政府行為尺度”,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一次明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政府如何參與到“內卷式”競爭?如何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
姚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早就存在,過去更慘烈。經濟發展火熱的時候,政府忙著招商引資,很多政府工作人員都背著任務。看到別的地方都在大規模招商引資,我再不行動就虧了,但招了半天,可能又會意識到不應該給這么多優惠條件。
尤其是在政績考核指揮棒下,地方政府又很難避免這種“內卷”競爭。建議發揮人大作用,減少一些純粹是為了政績的招商引資行為,也建議有關部門把著力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幫助企業走出“內卷式”競爭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