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日的陽光毫不留情地炙烤大地,所有人都在與紫外線展開一場無聲的“攻防戰”。每一道看似溫柔的光線,都可能成為損傷肌膚的“隱形殺手”。我們該如何挑選一款既能守護肌膚健康,又能兼顧安全性的防曬霜呢?
防曬霜的核心功能是抵御紫外線(UV)對皮膚的傷害。紫外線根據波長的不同分為UVA、UVB 和UVC,但UVC 通常被臭氧層遮擋,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得防住UVA 和UVB。
UVA 又稱長波紫外線,占到達地面的紫外線總量的95%。UVA穿透力極強,能夠穿透玻璃和皮膚表皮層,直達皮膚真皮層。短期會刺激黑色素生成,導致皮膚曬黑;長期則會破壞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松弛、色斑等。
UVB 又稱中波紫外線,大部分被臭氧層所吸收,僅少量到達地面。UVB 無法穿透玻璃,主要作用于皮膚表皮層。短期會引起曬傷(紅腫、疼痛、脫皮)、曬黑等;長期則會損傷皮膚細胞DNA,顯著增加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防曬霜主要由防曬劑和輔助成分組成,其中防曬劑是防曬霜的關鍵成分,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護皮膚免受特定紫外線所帶來的傷害或保護產品本身而在化妝品中加入的物質。
按防曬劑成分的不同,防曬霜可以分為物理防曬霜、化學防曬霜和物化結合防曬霜。
物理防曬霜多為乳霜質地,膏體厚重黏膩,會有明顯泛白或顆粒反光的情況,遇水會留白痕。較常使用礦物防曬、敏感肌專用、無化學防曬劑等宣傳詞。其原理是通過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在皮膚表面形成物理屏障,從而起到保護作用。這類防曬霜穩定性高、刺激性低,適合敏感肌和嬰幼兒,而且防護力即時生效,不用等待成膜。
化學防曬霜質地比較輕薄,易推開,無泛白的情況,遇水容易被沖掉。產品宣傳上多會強調輕薄、透明、不搓泥等。其原理是通過有機化合物吸收紫外線,并將其轉化為熱量或其他能量形式,從而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這類防曬霜涂抹后需等待20 分鐘左右,成膜后才能起到防護作用。常用的化學防曬成分有阿伏苯宗、奧克立林、氧苯酮、水楊酸辛酯等。
物化結合防曬霜綜合物理防曬霜和化學防曬霜的優勢,兼顧防護力與使用感,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這類產品多會標注廣譜防護、雙重防護等宣傳詞。
●防曬霜上的PA 值表示對UVA 的防護能力。
PA+:表示對UVA有一定的防護效果,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2~4倍。
PA++:防護效果較強,能延緩皮膚曬黑時間4~8 倍。
PA+++:防護效果很強,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8 倍以上。
PA++++:屬于最高防護等級,能提供更持久、高效的UVA 防護。
●防曬霜上的SPF 值表示對UVB 的防護時長,比如SPF30、SPF50,分別表示在理想條件下,皮膚使用防曬霜后抵抗UVB 曬傷的時間是未使用時的30 倍與50 倍,可以阻擋約97% 與98% 的UVB。
大家在選擇防曬霜時,可以根據以上數值按實際需要選擇。
以常見的活動場景為例:室內活動,建議選擇SPF15,PA+;陰天或樹蔭下的室外活動,建議選擇SPF25,PA++ ;直接在陽光下活動,建議選擇SPF30~50,PA++~+++;海灘、高原、盛夏,建議選擇SPF50+,PA++++。
不同人群的皮膚特點和需求各異,選擇防曬霜時應結合自身年齡、膚質、活動場景及特殊需求,以下是具體推薦:
●嬰幼兒及兒童
6 個月以下嬰兒,避免直接使用防曬霜,應以物理遮擋(帽子、遮陽篷)為主。6 個月以上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薄,屏障脆弱,易敏感,盡量以物理遮擋為主。若用防曬霜,推薦使用純物理防曬霜。成分表中需無香精、無酒精、無防腐劑(如苯氧乙醇)等。切記避開噴霧型防曬霜,以防止誤吸。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推薦使用純物理防曬霜,避免有爭議的化學防曬霜。優先選擇專為敏感肌或孕婦設計的產品,避免有害成分滲透而影響胎兒。
●老年人(60 歲以上)
老年人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干燥且修復能力下降,建議使用含有滋潤效果的物理防曬霜,例如添加乳木果油等成分,可以在防曬的同時緩解皮膚干燥。
●戶外工作者/運動愛好者
這類人群需要高強度防護、防水抗汗的防曬霜,首選SPF50+ ,PA++++,覆蓋UVA/UVB 全波段。其次選用標有抗水配方的產品,同時搭配防曬噴霧或防曬棒,方便隨時補涂。尤其要記得每2 小時補涂一次防曬霜,出汗或擦拭后應立即補涂。結合遮陽帽、墨鏡等物理防曬,減少紫外線直接暴露。如果喜歡潛水等海域活動,優先選擇珊瑚友好型防曬產品。
●醫美術后、激光治療恢復期
這個時期皮膚屏障脆弱,容易色素沉淀。推薦純物理防曬,溫和無刺激,減少術后炎癥反應。后期可選用高防護值的防曬產品,嚴格防曬,預防反黑。請注意,術后7~12 天以物理防曬為主,創面愈合后可疊加防曬霜。
●誤區一:防曬霜涂一次管一天
假設未涂抹防曬霜時,皮膚7分鐘被曬傷,而使用SPF30 的產品后,曬傷時間可延長至約210 分鐘。由于SPF 值會隨著時間衰減,所以日常建議每2 小時補涂一次防曬霜。補涂時,用紙巾輕壓面部,吸收多余的汗水和油脂后,將防曬霜輕輕地拍勻即可。請注意,補涂的用量應與開始時一致,大約為1 元硬幣大小。
●誤區二: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過度追求高防護值的防曬產品會增加皮膚負擔,引起過敏爆痘。
●誤區三:陰雨天無須防曬
由于紫外線不會發熱,所以人體感受的熱度并不代表紫外線的強弱。陰雨天的紫外線強度仍可能達到晴天的70%,所以陰雨天在戶外也需要防曬。
●誤區四:黑皮膚無須防曬
防曬霜不單是保護皮膚,防止被曬黑、曬傷,還可以降低皮膚癌等惡性疾病的風險,而且深色皮膚更易出現頑固性色素沉著。防曬不單是為了美麗,更是為了健康。
●誤區五:防曬霜用水即可清洗
防水型防曬霜含有硅油或成膜劑,需要使用卸妝產品,防止毛孔堵塞。非防水型防曬霜也需要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單純用清水不能將防曬霜清洗干凈,殘留的防曬霜會不斷地堆積在毛孔里,引發其他皮膚問題。
●誤區六:抗氧化功能=防曬功能
抗氧化功能屬于附加特性,并非獨立的防曬霜分類,是通過添加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煙酰胺、植物提取物等)來增強防曬效果和預防光老化,因此抗氧化功能并不等于防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