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王奶奶坐在客廳一角翻看舊相冊,正看得出神,突然間多年未犯的頭暈毛病又猛然發作!她只覺得眼前一陣發黑,天旋地轉,還沒來得及呼喊,“哐”的一聲便從椅子上跌倒在地!情急之中,她本能地用手撐地,手腕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
家人們聽見響動,飛奔過來,將王奶奶小心地攙扶到沙發上坐好。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哎呀,這么摔了下,骨頭有沒有事?得趕緊去拍個最貴的磁共振看看!”學醫的孫子一聽,哭笑不得,忙勸道:“磁共振是看軟組織的,像奶奶這疑似骨折的情況,最合適的是拍X 光片,對癥檢查才是關鍵呀!”
科普小貼士:不同的放射科影像檢查適用范圍各異,并非越貴越好。X 光是最常見的放射科檢查,適合骨關節病的初步篩查,快捷且費用較低。CT 可分層顯示病變的細節,用于進一步檢查。磁共振對軟組織分辨率極高,適用于脊髓、關節等檢查,無電離輻射,但其價格較高且不適合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
孫子帶著王奶奶來到醫院放射科,王奶奶一聽“輻射”兩個字,立刻緊張起來,嚷著要趕緊離開。孫子急忙拉住奶奶,笑著解釋:“奶奶,您誤會了! 磁共振靠的是磁場,沒有輻射。就算是X 光、CT 這些,輻射量也都在安全范圍內。您知道嗎?我們平時吃的香蕉里也含有微量輻射呢!”
科普小貼士:不是所有的放射科檢查都存在電離輻射。磁共振是利用磁場成像,完全無電離輻射。X 光、CT 雖存在電離輻射,但劑量嚴格受控。為便于理解,我們用“香蕉等效劑量”來做解釋:香蕉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鉀-40,一根香蕉約含0.0001 毫西弗天然輻射。以此推算,一張標準胸部X 光片的輻射量約為0.02 毫西弗,大致相當于一次性吃200 根香蕉的輻射總量。因此,可以說放射檢查獲得明確診斷的價值,遠大于其可控的微量輻射潛在風險。
經過X 光檢查,王奶奶的前臂確實發生了骨折。醫生評估后用手法進行了復位,隨后打上了石膏,疼痛很快就緩解下來。但王奶奶頭暈的癥狀似乎沒有緩解,醫生建議她再做個磁共振檢查,看看頭顱里有沒有其他問題。當孫子陪著王奶奶來到磁共振室門前時,工作人員立刻提醒:“您好,這里面不能帶金屬物品進入!”王奶奶一聽,又起了疑心,立刻攥緊手中的老花鏡,緊張地問孫子:“這屋里難道有什么危險?奶奶沒眼鏡可什么也看不清??!”孫子溫柔地勸解道:“奶奶放心,里面非常安全,只是有很強的磁場,帶金屬制品會影響機器,還可能傷到您自己。”王奶奶終于放松下來,把眼鏡遞給孫子,安心地走進檢查室。
科普小貼士:超導型磁共振設備安裝完成后,其強磁場持續存在。該磁場對鐵磁性金屬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若攜帶鐵磁性物品進入檢查室,可能會被瞬間吸附并高速飛向設備中心,如同離弦之箭。這不僅可能造成設備損壞,還會導致人員損傷。此外,金屬物品在強磁場中還會因感應電流生熱而導致灼傷,甚至會破壞磁場的均勻性,導致圖像偽影。常見的鐵磁性物品有:硬幣、首飾、膏藥、暖寶寶、發卡、輪椅、氧氣罐等。如體內有植入物,應在檢查前告知檢查醫生,以便準確評估。
一進磁共振檢查室,王奶奶就聽到里面響個不停的噪音。她捂著耳朵,有點不高興地說:“哎喲喂,這機器動靜這么大,轟隆轟隆的,怕不是老掉牙的舊機器吧?”陪著她的孫子趕緊笑著解釋:“奶奶,您誤會啦!這么大聲響是正常的,不是機器壞了?!?/p>
科普小貼士:磁共振檢查時的巨大噪音,有時可達80 分貝以上,這是由梯度線圈快速切換磁場時振動產生,與設備新舊無關,屬于正?,F象。噪音的特點通常是“哐哐哐”“噠噠噠”等節奏性強的聲音,檢查時,可采用耳塞或耳罩等措施保護聽力。
孫子讓王奶奶躺在磁共振檢查床上,王奶奶笑著說:“既然來了,不如從頭到腳都查一遍吧!”孫子趕緊勸道:“奶奶,這可不行啊!做什么檢查都是根據病情需要來的,何況這磁共振檢查也不能一起都做了。”聽孫子這么一說,王奶奶便理解地點點頭,安心接受檢查。
科普小貼士:放射科的檢查部位不能隨意增加。磁共振檢查時,需根據不同的檢查部位更換不同的線圈裝置,不能隨意增加檢查范圍。對于X 光、CT 檢查而言,增加檢查范圍就會增加輻射劑量,故需結合病情慎重考慮。
看到孫子正研究檢查報告,王奶奶開玩笑地說:“現在科技這么發達,這些報告是不是電腦自動出來的?”孫子笑著帶奶奶來到醫院放射科診斷室,看到里面坐著一排排診斷醫生,他們正在聚精會神地翻閱電腦上的圖像?!澳棠?,現在雖然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但還需要醫生細致地審閱,綜合考慮病情,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機器也不是萬能的呀!”
科普小貼士:放射科診斷是高度依賴經驗的技術工作,同一病變可能呈現不同的影像特征,如肺癌與肺炎的CT 表現相似,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僅能提供輔助信息,最終診斷還需要醫生綜合分析判斷。
幾天后,王奶奶的病情基本穩定,家人擺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招待親戚們。席間,她舉起茶杯笑著說道:“這次多虧我孫子給我普及了醫學常識,要不然我還真被那些謠言給誤導了。大家以后遇到問題還是得相信科學,用專業的設備和方法,才能真正找到問題所在,解決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