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又名芋艿、毛芋,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塊莖。芋頭,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為藥食兩用食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納食不香者,不妨試試芋頭。
中醫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有小毒,入大腸、胃經,有解毒、散結、消瘰、開胃之功,適用于已潰或末潰的瘰疬痰核、消化不良等。關于芋頭的開胃消食之功,歷代醫家頗多記載,如《名醫別錄》言其“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滇南本草》言其“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
研究發現,芋頭的淀粉顆粒較小,僅為馬鈴薯淀粉的10%,消化率可達98.8% 以上。其含有的黏蛋白能夠保護胃腸黏膜,潤滑腸道,有助于消化吸收。芋頭的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胃腸蠕動,保護胃腸黏膜,潤滑腸道,促進排便,防止便秘。同時,芋頭富含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豐富,可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慢性胃腸病患者、癌癥患者的美食佳肴。芋頭中的多糖、黏蛋白、皂苷成分等,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可調節血脂,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減少脂肪吸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下面介紹幾款食療方,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蒸芋頭:鮮芋頭2~3 個,清水洗凈,放在蒸碗或蒸架上,鍋中加水至蒸碗高度約一半,大火煮沸后轉中小火,蒸15~30 分鐘;也可在煮飯時放在電飯煲蒸格上蒸,以筷子能輕松穿透為熟透標準。吃時去外皮,每日1 劑,可健胃消食。適用于食欲不振,納食不香,脘腹脹滿,大便秘結等。
芋頭粥:芋頭50 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芋頭去皮洗凈,切小塊;大米淘凈,和芋頭塊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后用白糖調味服食。每日1 劑,連續3~5 天,可健脾胃,消食積。適用于脾胃虧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芋頭雞肉粥:芋頭、雞肉、大米各50 克,調味品適量。將芋頭去皮洗凈,切小塊;雞肉洗凈,切絲;大米淘凈,和芋頭塊、雞肉絲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加食鹽等調味,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 劑,可健脾補腎。適用于脾腎虧虛,納差食少,頭目昏花,腰膝酸軟等。
芋頭雞肉:芋頭、雞肉各300克,調味品適量。將芋頭洗凈、去皮、切滾刀塊,沸水汆片刻備用。雞肉洗凈,切塊,冷水下鍋焯水,加料酒去血沫,撈出瀝干。熱油鍋用姜片、蒜粒、蔥段爆香,加入雞肉煸炒至二面焦黃,加豆瓣醬、八角、花椒等香料,調味燜煮,再加入生抽、老抽、蠔油、冰糖、料酒等,翻炒均勻,加入開水、芋頭,文火煮至雞肉、芋頭爛熟,加食鹽、胡椒粉等調味,收汁即成。常吃可健脾益腎。適用于脾腎虧虛所致的肢軟乏力,納差食少,頭目昏暈,心悸,面色無華等。
溫馨提醒:芋頭的黏液含有皂甙,會刺激皮膚,引起皮膚發癢。清洗時請戴好一次性手套,或倒些醋在手中搓一搓,然后再削皮,可防止瘙癢。此外,如果削芋頭手癢,可涂抹生姜,或在火上烘烤片刻,或浸泡醋水等,也有一定的止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