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王阿姨長期在家中從事家務勞動。近半年來,她右手無名指和中指逐漸出現麻木感,夜間更為明顯,有時甚至會因手指麻木而醒來。最初,王阿姨以為這是頸椎病引起的,因此嘗試了多種針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推拿、敷藥、拔罐等,但癥狀并未得到緩解,反而逐漸加重,手指的靈活性也受到了影響。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手麻都是頸椎病造成的,它也可能見于其他疾病,比如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此病以中老年女性更為常見,反復使用腕關節者,如經常使用鼠標的白領、擠奶工、樂器演奏家、木工等也容易患此病。此外,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肢端肥大癥、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肥胖的人易伴發腕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受壓的正中神經支配區為拇指至無名指的三指半(即拇、食指、中指及環指橈側)區域的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白天勞動后夜間加劇,甚至在睡眠中痛醒;局部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和肩部,拇指外展肌力降低,握力下降,可能難以形成拳頭和抓住小物體;偶有端物、提物時突然失手,常伴有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嚴重者可出現手掌內側拇指處肌肉萎縮、癱瘓,手指顏色變暗,甚至出現潰瘍、壞死。
而頸椎病患者除了手麻癥狀外,會有頸部疼痛、頭暈等不適感,同時頸椎病的壓迫麻木往往不像腕管綜合征那么準確地壓迫到正中神經上。正中神經的支配區域很固定,而頸椎病的壓迫區域是模糊的。除了手指外,頸椎病也可能導致其他部位麻木。
腕管管腔變?。簶锕枪钦邸⑼蠊枪钦鄣韧蟛康墓钦?,脫位畸形愈合,可使腕管后壁或側壁凸向管腔,使腕管狹窄。
管腔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腕管內出現腱鞘囊腫、神經鞘膜瘤、脂肪瘤及傷后血腫等疾病時,將占據管腔內容積,使腕管內組織結構相互擠壓、摩擦,從而刺激或壓迫正中神經。
長期過度使用腕部:腕管內壓力反復出現變化,將引起正中神經慢性損傷。
外源性壓迫:腕部皮膚有嚴重的瘢痕或者良性腫瘤的壓迫也可導致腕管綜合征,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誘發因素:腕管綜合征起病緩慢,急性起病者較少,對于有一定疾病基礎的患者,有時候進行頻繁、反復、用力的手及腕部活動均可能誘發該??;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易發微循環障礙,是腕管綜合征的高危因素。
手和腕部勞動強度大時應注意休息。另外,在勞動前和勞動后要放松腕部,充分活動腕關節,有助于防止腕管綜合征的發生。使用電腦時,為避免勞損,使用者應保持手腕于中立位,即手與前臂保持一條直線。手部可較之前臂稍低,同時可在腕關節下墊支撐墊。
避免腕關節過度用力,選擇輕巧的炊具,擰衣服時不要太用力,減少手部負荷,經常使用電腦人群選擇符合人體力學工學鼠標,不建議連續腕部活動。肥胖、糖尿病、痛風患者需要積極減重和治療原發病。
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平時可以適當食用全谷物和含鈣的食物,睡前補充鈣量和維生素,注重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患者的患側手需要注意避免勞累,避免提重物,避免手及腕部過度活動;腕部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當患者出現手腕部疼痛、麻木癥狀時,應注意休息,減少腕關節活動,并盡早到當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