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到詩人阿多尼斯的詩句:“什么是鏡子?第二張臉,第三只眼睛。”我用陳舊的抹布,拭去家中鏡子上的水漬,凝視自己熟悉又陌生的臉,想象“第二張臉和第三只眼睛”。又想起張棗那首著名的《鏡中》:“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如果我沒有后悔之事,鏡中的梅花便可永不衰老,永在枝頭,如家中掛著的那幅墨梅?
在這樣的玄思中,我頭昏腦漲,決定出門走走。散步時,去了路旁的公共洗手間。在隔間的小門上,無意中看見一個小小的貼——竟然是一朵紅梅!是什么人,在什么樣的心情里,把這樣一朵小小的梅花,貼在這樣一個地方?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一位臨時起意的母親或奶奶?有人會從中讀出荒誕,但一定也會有人感受到美和溫暖。
這朵梅花,只不過是工業時代一個粗陋的復制品,但其中蘊含的詩意和哲理,并不亞于張棗詩中那永在飄落的梅花。它生動地詮釋了阿多尼斯的另外幾句詩:“什么是夢?現實升起來,以便配得上幻想。”
(豆豆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