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已有燥熱的感覺,站在講臺上,我總能發現孩子們不自覺地望向窗外。在課間活動時,我時常聽到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暑期長假的向往與期待。當我打開班級微信群,看到家長們紛紛發來的暑期計劃表時,表格中那些精準到分鐘的學習安排仿若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罩住了孩子們的快樂和期待,以及他們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
“教育焦慮”在當今已成為常態,孩子們的暑期生活被補習班的課程排滿,原本用來舒展身心的假期,悄然變成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家長會上,當我和家長探討如何為孩子設計“勞逸結合”的假期時,家長們紛紛表示:“不能歇,也不敢休息,害怕孩子掉隊?!奔议L的回答讓我莫名想到中國水墨畫,這種類型的畫在潑墨后總要留出大片空白,讓墨色在留白處暈染出意想不到的意境。其實,教育也是如此。那些被家長們視作“浪費時間”的假期,恰恰是孩子們生命畫卷中最珍貴的留白。用補習班填滿孩子的時間實則是在扼殺生命的靈性和豐盈性,使教育淪為機械重復勞作的過程。
過度緊張的暑期安排剝奪了學生自由生長的希望。曾經,有一位家長驕傲地展示孩子的暑期計劃表——早上六點背單詞,八點上奧數課,下午鋼琴與作文無縫銜接,甚至連吃飯時間都精確到分鐘。然而,當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暑假是個透明的牢籠”時,家長才驚覺看似充實的安排,早已透支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這樣持續高強度的學習狀態,不僅會降低孩子的學習效率,還可能引發其焦慮、厭學等各種心理問題。那些被填滿的時間,終究會成為壓垮孩子創造力的沉重負擔。
暑假是教育中的“留白”,它順應了孩子們的成長節奏,使孩子的成長獲得喘息的間隙。在假期中,孩子可以在午后的蟬鳴里閱讀一本閑書,在雨后的小徑觀察螞蟻搬家,在與伙伴的嬉戲中學會溝通與合作。這些看似“無用”的光陰,實則是滋養心靈的沃土。當孩子有機會自由探索世界,他們的想象力會像野草般瘋長,創造力會在不經意間破土而出。留白給予了孩子發現自我、探索未知的空間。
因此,家長們需要緩解教育焦慮,放下對“輸在起跑線”的恐懼。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短期內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孩子是否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彈性假期計劃,保留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例如,每周安排一天“無作業日”,讓孩子自主決定所做的事;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在整理房間、烹飪美食中培養責任感;支持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無論是繪畫、編程還是戶外運動,這些都是激發創造力的途徑。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在假期中與孩子共同成長——放下手機,陪孩子去公園觀察植物的生長,在博物館感受歷史的厚重,在采摘園體驗勞作的快樂與艱辛,甚至牽著孩子的手逛一逛市場,教他們如何挑選水果與蔬菜……這些共同經歷的時光,遠比昂貴的補習班更能滋養孩子的心靈。當家長不再只關注成績單上的數字,轉而欣賞孩子在實踐中展現的智慧與勇氣,教育的焦慮自然會煙消云散。
讓我們把假期還給孩子,讓他們在夏日的樹蔭下奔跑,在星空下暢想,在自由的時光里積蓄成長的力量。那些留白的日子,終將成為他們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在未來的某一天,綻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作者系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宗家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