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就是通過走、跑、跳、爬、滾等運動,鍛煉身體平衡性、協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既包括運動素質鍛煉也包括心理健康培養。在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幼兒體育教學是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重要活動方式之一。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達到提高體能狀態的目的,將游戲引入體育活動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眾多科學研究已經表明,體育游戲對培養幼兒正確判斷事物影響深遠,不僅能有效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且通過運動刺激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運動機能、認知機能和情緒機能。但是在具體實施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和組織不合理等現象。因此,教師就要充分結合幼兒體育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活動強度等,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使體育游戲有效實施,進而幫助幼兒提升體能狀態。
一、游戲化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發展存在的問題
體育活動作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最樂于參與的主要運動形式之一,既是兒童時代孩子們天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有效鍛煉孩子體能的最佳方式。科學的體育活動應以體能鍛煉為目的,并配合有趣的形式以及教師恰當的指導。但是在當前幼兒園實施體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對幼兒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效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體育活動過于娛樂化
體育運動開展的目的是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可以采用堅持娛樂和運動相結合的形式,但并不能將娛樂性質凌駕在運動之上。在當前幼兒園體育游戲開展過程中,存在“自娛自樂”的問題,幼兒常常處于嬉戲的狀態。教師在設計游戲項目時,過分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自由性,娛樂占據了體育活動的全部,無法達到體能訓練的目的。
(二)體育活動設計與幼兒發展規律不相符
對幼兒階段的孩子開展體育活動,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層次以及發展特點。例如,對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兒所設計的體育活動項目應有所區別。但是通過對當前幼兒園體育活動實施現狀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很多項目在大班和小班教學中都存在,這違背了幼兒身體發展的規律,與開展游戲化體育活動的原則相矛盾。
(三)游戲化體育活動疏于管理
在具體實施體育活動過程中,部分教師只關注幼兒是否參與其中,至于幼兒是否主動參與以及活動內容和運動的負荷量是否符合幼兒的身體狀態、所設計的動作幼兒能否完成,并沒有特別關注。同時,教師對幼兒參與身體活動的過程也疏于管理。活動的具體規則也并沒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實施,甚至部分環節無法保證有序開展。
二、游戲化體育活動在促進幼兒體能發展中的應用效果
(一)游戲化體育活動對幼兒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的影響
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游戲化教學已經展現出顯著的應用效果。以游戲為引領的體能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參與度。傳統的體能訓練方式雖有助于幼兒體質的發展,但其枯燥性和重復性常導致幼兒參與興趣不高。而游戲化教學則通過將體能訓練融入有趣的游戲情節,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完成體能鍛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參與游戲化體能活動時,常表現出高度的投入和愉悅感。這種愉快的體驗能顯著提高幼兒的參與頻率和持久性。通過多樣化的游戲設計,如角色扮演、團隊競技、合作探險等,教師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競爭意識,使他們在體驗快樂的同時實現體能的全面發展。游戲化教學不僅通過情境創設和規則設定增強幼兒的動機,還促進了他們在積極參與中逐步形成對體能活動的興趣。這種內在驅動力的形成,是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應用效果顯著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游戲化體育活動對幼兒體能素質的提升效果
游戲化教學在幼兒體能活動中具有顯著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幼兒體能素質的全面提升上。游戲化教學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游戲情景,使體能訓練變得更有趣和更具吸引力。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運用了奔跑、跳躍、平衡等動作,不僅可以全面鍛煉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和柔韌性。研究表明,幼兒在適當的游戲化訓練中表現出較高的活動量和參加積極性,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耐力和反應速度。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進行訓練,體能項目可以有效減少幼兒在傳統訓練中可能產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提高其訓練效果。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更樂于挑戰自我,逐步提高身體素質,從而達到更好的體能訓練效果。游戲化教學模式不僅讓體能訓練更生動有趣,還提升了幼兒的整體體能素質。
三、游戲化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發展的有效策略
對幼兒階段的孩子進行體育活動指導,要切實遵循以興趣為導向的原則,引導幼兒在興趣的引領下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游戲作為幼兒時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之一,將游戲有效地融入體育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們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體育游戲,來提高幼兒的體能。接下來,教師要對游戲化體育活動的原則和實施計劃進行深入研究,制訂出最有利于幼兒體能發展的活動方案。
(一)制定游戲活動規則,確保體育活動有序開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實施幼兒游戲化體育活動要以制定合理科學的活動規則作為依據和保障。在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障幼兒的安全。游戲活動的規則設置是確保活動有序進行、保證幼兒安全的重要基礎。在日常組織體育活動時,教師要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例如,在游戲開展前,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排隊,要求幼兒一個跟著一個,不能隨意走動,也不能隨意插隊,要遵守紀律。在有序的環境下,幼兒才會集中注意力聽體育規則和指令,從而減少游戲中的安全隱患。在制定游戲規則前,教師需要以預防相關危險情況為設計的前提,并將預警措施考慮進來。在游戲開始前,教師應向幼兒講解清楚相關的安全知識,以此來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而不是單純地作為游戲活動的參與者。只有幼兒主動參與游戲規則制定,才能更準確地理解教師的命令,從而更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這是游戲化體育活動開展前所必須經歷的步驟和過程,需要教師做好準備工作,才能確保游戲化體育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制定體育游戲內容,提高幼兒體能素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對幼兒活動的設計要以游戲為主,將幼兒教育與各項游戲活動進行有效融合。為了適應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設計時,可以進行游戲情境創設,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這樣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最大的動力和源泉,能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師應充分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走、跑、跳、鉆、爬等動作融入其中,利用滾動練習和平衡木練習,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性、協調性和柔韌性。例如,在幼兒園中班游戲化體育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設計“做冰塊”項目,讓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并同幼兒一同念兒歌:“做冰塊,做冰塊,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圓。”當教師念到最后一個字時,幼兒要停住不動,并保持自己的活動姿勢,好像真的被冰塊“凍住”一樣,如果有幼兒動了,就要在幼兒圍成的圓圈內做3個蹲起。這樣的活動能有效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在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設計時,教師可以開展“兩人三足”游戲活動,將幼兒分成五組,由教師分別將兩個幼兒的左腳和右腳綁在一塊。當教師喊出“預備”時,兩個幼兒將手搭在對方的肩膀上;當教師喊出“開始”時,則共同往終點跑去,先到達終點的一組為勝利組。通過這個游戲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性和肌肉力量的發展。這樣的游戲活動既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又充分滿足了孩子們對體育游戲的興趣,達到了體能鍛煉的目的和效果。
(三)確保幼兒活動量,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在實施游戲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活動的趣味性,還要在幼兒活動量上做出量化,這是確保幼兒體能得到有效鍛煉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體育活動時間分配上,教師要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在上午時間主要進行健身操和情景模仿等活動,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進行體能鍛煉;在下午時間則主要進行場地運動和體育器械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要融合體育動作指導,如身體平衡性、協調性、肌肉強度和關節柔韌性的鍛煉,增加多種體育器材的綜合利用,從而達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幼兒園小班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模擬進行相關的體能鍛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營造大森林的環境,然后分別向幼兒提問:“你最喜愛的動物是什么?請你用肢體動作模仿一下。”有的孩子喜歡小猴子,就對猴子攀爬的動作進行模仿,這樣能鍛煉孩子的上肢力量;有的孩子喜歡小兔子,就對小兔子活潑歡跳的動作進行模仿,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彈跳能力……這些活動能增加幼兒的活動量,促使幼兒體能的不斷發展。
(四)將幼兒整體性和特殊性相結合
要想全面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教師就要在日常體育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參與游戲化體育活動;同時,還要注意幼兒在體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促使每個幼兒都能夠獲得心靈的滿足和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例如,在幼兒中班孩子進行跳躍活動時,小河的寬度要設計成寬窄不一。這樣孩子們在跳躍的時候就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情況進行選擇。跳躍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輕松越過較寬的小河,而跳躍能力較差的幼兒則可以選擇寬度較窄的小河進行跳躍。這樣每個幼兒既能完成規定的任務,又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五)加強幼兒合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合作與分享是當前幼兒教育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幼兒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在游戲化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對幼兒以后人生的發展以及健康身心品格的塑造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游戲化體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在開展“步調一致”“老鷹捉小雞”“拔河比賽”等項目活動時都可以引導幼兒合作參與。在合作訓練項目時,幼兒要按照教師的口令和要求,不僅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且要考慮小組其他成員的行為是否符合游戲規則。這樣的游戲活動既能讓幼兒在游戲中玩耍與鍛煉,實現體能素質的有效提升,又能實現集體意識和個人意識的有效培養。
(六)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為了使幼兒能有效地進行體育游戲,達到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目的,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一些特殊的情境。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模式下,情境游戲是教師使用最多、最直接的教育手段。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幼兒教師也應考慮將各類情境活動融入幼兒平時的體能鍛煉,營造活躍的教學氣氛,使幼兒的體育活動成為綜合性的訓練,讓幼兒能真正地提升體能。例如,彈球和抓石子等都是經常在室內進行的小游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游戲。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室內游戲活動,讓幼兒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一起玩耍。而戶外游戲的場地面積很大,能讓幼兒互相追逐。為此,教師應發揮場地的優勢,對游戲環境和材料進行豐富,引導幼兒進行跳格子、捉迷藏等游戲活動,從而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游戲參與興趣。這一方式能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玩耍的快樂,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身體素質。與此同時,在進行體育游戲教學時,幼兒教師也要充分考慮游戲的特點、天氣狀況等因素,科學地選擇合適的游戲教學地點,并對游戲秩序進行嚴格的監督,讓幼兒在有序的教學環境中進行訓練,加強體能鍛煉。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幼兒的體能素質也日益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新時代幼兒教師不但要注重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幼兒健康體魄的培養,以保證幼兒在學習與發展中走得更遠。通過將游戲與體育活動進行有效融合,教師可以在充分結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使幼兒更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運動,讓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快樂、玩出精彩,使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