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完整悠久的發展史,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了大量優秀的文明,這也使民間美術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之一。初中美術色彩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導致初中美術色彩教學模式單一,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而教師將民間美術融入初中美術色彩教學中,可以增加教學中的元素構成,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助力。因此,初中美術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符合新課標的教育需求,是深化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民間美術概述
(一)定義
民間美術,就是由民間藝術家或群眾所創造的、能滿足群眾生活精神需求的、展示地方特色與風情的一種美的形式。民間美術,存在于民間的各個角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從更深的角度出發,民間美術實際上是當地文化、思想的載體,是將當地的文化以民間美術作品的形象呈現出來一種形式。這讓原本隱性的精神文化,以更具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體現了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哲學等。民間美術的創作沒有固定的框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精致與規范,更重視內容上的表達,展示了我國人民淳樸的精神,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
(二)民間美術色彩特點
第一,組合靈活多樣。民間美術所使用的色彩豐富,如常見的紅、黃、藍等原色,在實際設計中也會使用綠色、灰色等輔助色。在各種顏色的融合下,整個圖畫的色彩更豐富。由于不同民族對顏色的理解存在差異,因此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各族人民可以結合自己的認識,選擇相對應的色彩搭配方式,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也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藏族認為白色是最神圣的顏色,圣潔的哈達表明真誠之心,代表吉祥、崇高、幸福之意。維吾爾族喜愛紅、綠、黃、藍、白等。第二,對比鮮明強烈。民間美術具有一定傳播范圍。為了增加民間美術的影響力,民間藝術要色彩對比鮮明強烈,可以快速抓住受眾的眼球,表達作品深刻情感,讓作品更引人入勝。例如,藏族的服飾、建筑、裝飾和繪畫都喜愛使用鮮艷的、對比強烈的色彩,如紅、橘黃、紫、深褐、黑等。維吾爾族喜好將紅、綠等顏色搭配在一起,形成一種色彩對比,營造出強烈、艷麗、氣氛濃郁的獨特效果的氛圍。第三,寓意豐富深刻。我國的文化講究含蓄之美,流傳至今的色彩也具有隱性含蓄美的特點。在我國,色彩不僅是視覺元素,其還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與愿望。例如,紅色代表了吉祥,所以我國古代婚禮都是以大紅色為主;而黃色、黑色代表了尊貴與權力。由于朝代的更替與政權變遷,所以代表尊貴與權力的顏色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總之,我國的色彩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展現出豐富且深刻的寓意。
二、初中美術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融合的意義
(一)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色彩教學屬于基礎性的教學,通過有效的色彩教學,可以夯實學生的基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色彩教學存在單一性的問題,影響教學質量。而將民間美術融入初中美術色彩教學,在民間美術豐富性的作用下,可以增加色彩課堂教學中的元素構成,提升課堂對學生吸引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民間美術的載體豐富,將其融入色彩教學中,可以讓原本靜態的文字以更鮮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與認識,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色彩的魅力,從而對地方特色與個性化藝術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助力學生美術思維認知的提升。除此之外,民間美術通常是一個群體、社區的活動,所以將民間美術融入初中美術色彩教學中也增加了色彩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色彩的知識,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趣味,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二)加深學生色彩認識
色彩是美術的基礎。美術的核心、思想等,都需要通過色彩表現。所以,學生在學習美術時,首要的就是要學習色彩。但色彩的學習,并不是單純地認識色彩,還需要明確色彩色度、純度等屬性,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不同色彩的關系,以及不同色彩搭配所展示的效果。只有這樣,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才能靈活地應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思想。而色彩知識相對復雜,許多色彩的對比等,無法通過學生簡單的想象呈現出來,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理解,還影響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將民間美術融入色彩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色彩有系統性的認識,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民間美術還可以啟發學生探索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助力學生提升審美觀念,讓學生可以欣賞并理解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并反饋在作品上,深化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與美術思維認知。
三、初中美術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頂層設計,豐富融合資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初中美術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色彩教學的內容繁多,而且民間美術的內容繁雜,所以為了保障教育的質量,就需要從基礎入手,通過完善的頂層設計,實現問題的前置處理,強化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保障色彩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是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新課標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間美術與色彩教學的融合,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教師的隱性工作相對較多,加之教師素養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源。所以,為了保障教學的質量,學校需要充分發揮作用,主動與培訓機構合作,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從而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教師的能力。為了讓色彩教學與時俱進,學校也需要做好資源的分配,利用聘請專家學者講座、提供外出學習機會等方式,實現中長期的教師培訓,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強化色彩教學的價值。其次,民間美術的內容復雜。為了保障教學的系統性,學校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借助現有的師資力量,打造研發團隊,立足課本知識,對民間美術進行整合,構建教學的框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對教學框架進行補充與優化,強化教學內容與學生契合性,減輕教師的壓力。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色彩的感染力”教學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色彩的三種不同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色彩在美術作品中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民間美術可以分為繪畫、雕塑、玩具、刺繡染織、服飾等類別,而針對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感染力,教師可以從服飾、繪畫的角度出發,為教師的設計提供多種思路。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隨機選取其中的案例,提高色彩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民間美術內容繁多。為了保障信息的高效傳遞,學校也需要做好技術引進規劃,拓寬教師能力提升的路徑,方便教師了解民間美術的特點、歷史等,從而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其對教學的掌控能力。
(二)深挖民間美術,推動教育深化
初中美術色彩教學和民間美術的融合,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以課本為基礎,結合教學目標,挖掘民間美術的內容,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另一種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并以此為基礎,思考兩者融合的方式。本文就從這兩個方面出發,對兩者融合的路徑進行分析。
1.以課本為基礎,深挖民間美術資源
民間美術的美不止在其表面的表達,在于其深層次的表達。所以,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需要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做好民間美術的挖掘工作,從而推動教育的深化。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色彩的魅力”教學時,教學目標是通過談色、調色、品色等一系列的色彩體驗,使學生感受色彩展現出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感表達的角度出發,做好民間美術資源的挖掘。例如,年畫是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重要內容,其是通過可愛娃娃等各種有寓意的畫面,表達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武強年畫博物館是河北縣級博物館,其中收藏了大量的年畫。《三魚爭月》是其中最為珍貴的年畫之一,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畫中三條碩大的鯉魚正在用足力氣,力圖擺尾翻身躍出水面,勉力去爭瞻那一輪凌空高懸的浩然明月。如圖1所示。通過對該畫作分析可知,其是以藍黑色調為主,該色調與道家有著密切的關系。畫中之“月”,其實借助諧音來隱喻飛躍之“躍”,以表達向上、祈福的意涵,“三”數寓有神奇的力量,三生萬物,無盡有余。因此,從其內涵來看,在藍黑色調的加持下,整個畫作更加清晰、寧靜。在對學生進行“色彩的感染力”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利用該民間美術,讓學生賞析作品,使學生理解色彩與情感的聯系,引領學生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圖1 武強博物館《三魚爭月》
2.從整體角度出發,找到兩者契合點
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推動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的融合,是推動兩者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結合教師的經驗,找到融合的切入點,并以此為基礎,對知識進行延伸。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動漫”教學時,通過對該部分內容分析可知,該部分教學是以“動漫”為基礎進行的教育,而我國的動漫資源相對不足,但動畫資源豐富,而且動畫也是民間美術的重要構成。教師可以從“動漫”的角度出發,分析我國的民間動畫人物,并結合人物的形象,做好色彩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色彩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哪吒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戲曲中的哪吒是紅粉色的服裝,這不僅是因為哪吒是蓮花的化身,也展示了哪吒桀驁不馴、熱情奔放的性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思考色彩的特點。除此之外,為了促進教學的深化,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學生的設計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其對色彩的偏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獲得情感的滿足。
(三)梳理教學知識,優化專題設計
初中美術色彩教學的內容較多,包括基礎知識、色彩搭配、色彩情感、色彩應用等諸多方面,而且這些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從色彩知識之間的聯系入手,優化專題設計,通過系統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民間美術獨特的魅力與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與文化傳承意識。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千年風采我來重現”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畫像石、石窟壁畫、傳統藝術等內容為基礎,利用傳統彩色冰雕,分別從基礎知識、色彩搭配、色彩情感等角度出發,向學生講解知識,通過系統性的教學,讓學生對色彩有全面的認識。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主動為學生提供顏色各異的冰塊,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不同顏色的冰塊進行組合,并設計雕刻的內容。體悟的方式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深挖家社資源,拓寬融合路徑
色彩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因此在色彩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拓寬自己的眼界,結合色彩的特性,做好家庭資源、社會資源的挖掘工作。教師要引領學生留意觀察生活中的色彩,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色彩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色彩靈感與創造熱情。例如,為了深化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多元化,借助社會資源,開設“色彩探究”的活動,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民間美術色彩探索小組,讓學生結合課本的知識,探索與之相關的民間美術。在調查完成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為學生創設一個討論的環境,讓學生分享自己近期收集到的民間美術色彩案例,并由其他學生對該小組收集的民間美術色彩進行分析,從而實現思維的碰撞,拓展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的認知,并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申請校方的幫助,邀請民間美術領域的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可以近距離地接觸、感受民間美術色彩。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時,教師可以邀請陶藝專家到學校講座,并深入淺出地講述陶瓷燒制的過程,以及彩陶顏色變化、形成的機理,并向學生講解色彩如何成為陶瓷作品成為情感、主題表達媒介的,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對于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陶藝工作室,讓陶藝專家現場為學生展示陶藝的上色技巧,使學生近距離地感受陶藝色彩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色彩教學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是推動初中美術教學變革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師需要明確民間美術的價值,充分利用家庭、社會等資源,做好民間美術的挖掘工作,并找到兩者融合的契合點,優化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色彩認知,并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助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