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強調教學、學習和評價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在這種模式下,評價不再是教學結束后的孤立環節,而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為教學的調整和改進提供依據。這還有助于教師精準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因此,探索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促進教學目標達成
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對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實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教學流程邏輯上看,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過程圍繞著其進行,而評價是考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一個重要手段。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評環節較為獨立,評價往往落后于教學,這就使得教學過程很難隨著學生學情的變化而進行適時調整,容易造成教學目標出現偏差。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成功地打破了原有的分離問題。在授課之前,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定明確、具體、可測的目標。這些目標既涉及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又涉及過程和方法的訓練,更涉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例如,在設定“勾股定理”一章的教學目標時,教師既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需要掌握勾股定理中的基本概念及公式推導等知識,又要著重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以及在探索中發展合作精神、科學態度等。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講授、討論和實踐操作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與此同時,配套的評價活動也同步進行。評價在教學結束時就不再是一個附屬環節,而是滲透于教學全過程。通過課堂提問、小組活動觀察和隨堂小測驗等,教師可以實時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應用技能和情感態度變化的情況。根據這些即時反饋信息,教師能快速地調整教學策略,如重新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適當地調整教學進度等,以保證教學活動向著既定教學目標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顯著作用。從心理學視角看,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其學習過程的經驗及自我認知息息相關。學生清楚地知道學習的進度與結果,并能產生成就感,就能更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及時且具體的反饋。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即時評價,如評論學生答題情況、反饋小組討論成績等方式,使學生即時了解自身優缺點。這一及時反饋能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學習情況。與此同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還給予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適應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機會。在傳統紙筆測試外,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也強調過程性的評價,如課堂表現評價、作業評價和小組合作評價等。對善于邏輯思維的學生來說,在解決數學問題、進行推理等方面都能顯示出其才能;對創新思維強的學生來說,在進行數學項目式學習以及開放性問題探索時,其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獲得教師以及學生的肯定。這種多元評價方式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現自身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
二、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方法
(一)目標協同設置
在教學評一體化格局中,目標協同設定是其中的重點。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的“指南針”,引導教學方向;評價目標是評價教學效果的“標尺”。只有兩者協同統一,教學活動才能更具針對性,評價結果才能正確體現教學成效。
在教育心理學視角下,清晰、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和學習動機。以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為例,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熟練掌握其解決方法,并能利用這一方程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配套評價目標為通過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及單元測試等方式來測試學生概念理解水平、解方程是否準確和能否解決現實問題。在實踐中,目標協同設定使教學過程更順暢。教師在上課時講解方程求解過程中,總是與評價目標相對照,考慮如何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達到目的。例如,在闡述移項法則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習題,使學生通過習題加深對移項問題的認識。通過仔細觀察學生解題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據此調整教學的節奏。例如,發現多數同學移項變號有錯,就放慢教學速度重新突出移項變號規律,同時補充相關的例題加以說明。這種以目標協同設定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和評價密切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課堂互動評價
課堂互動評價是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一種生動表現。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的主陣地,互動評價是推動有效互動和增強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課堂互動評價,教師不僅能迅速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增強學生的參與度。
在進行課堂互動評價時,強調評價方式多元化。在傳統教師評價外,鼓勵學生自評互評。例如,當講解“判斷三角形是否全等”這一主題時,組織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確定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判定條件。在小組討論時,教師將巡視各組,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合作能力及理解知識情況,適時進行引導與評價。討論后各組選出1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并作出評價。這種互評方式使學生站在另一個視角思考,開闊思維視野。同時會用課堂提問來即時評價,例如,當講解了某個重要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幾個問題請學生解答,從而了解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程度。如果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教師應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如“你的答案十分精準、思路清晰,繼續加油”;而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則應耐心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所在,如“你再仔細想想,這個知識點的關鍵是……你再試試”。這一即時反饋與評價使學生上課時刻保持較高注意力,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三)作業分層評改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作業分層評改作為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實踐手段。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都有不同,常規統一的作業評價方式難以滿足每一位學生學習的需要。作業分層評改可以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評價與輔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分成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3個級別?;A題是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題主要集中在知識的綜合應用上,其難度適中,非常適合中等水平的學生;拓展題頗具挑戰性,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后,基礎題要求學生找出二次函數頂點的坐標、對稱軸和其他一些基本題;提高題讓學生根據所給條件來確定二次函數表達式和解決某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題引導學生去深入研究二次函數與其他函數的綜合運用。
在評改作業時,教師將針對不同水平的作業使用不同的標準。在基礎題方面,教師應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只要學生對基本知識點及解題方法有一定的掌握都應予以認可;對提高題,不僅要注意答案的準確度,還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與辦法是否得當。如果學生能運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就應予以贊揚。在拓展題上,教師應更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探究能力,哪怕學生的回答并不是完全正確的,但只要是思考角度獨特、思路新穎的,也應給予鼓勵與引導。
在作業分層評改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A差的學生做完基礎題能獲得成就感和增強自信心;中等水平學生通過挑戰提高題不斷提高能力;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在拓展題上充分挖掘潛能,發展創新精神。這種分層評改,使每一位學生在做作業時獲得合適的成長機會,使教學評一體化成為現實。
(四)小組合作考評
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和思維碰撞。合理的小組合作考評機制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小組合作考評可以指導學生確定合作目標、發揮優勢、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會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科學地分組,以保證各分組具有多元性和互補性。例如,在“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及其計算公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在小組合作時教師應進行多維度的考評,一方面要注重團隊任務的完成,觀察該組能否利用學過的知識,從測量、分割的角度導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及公式。如果一個小組能準確而有效地完成工作,則表明其具有較強的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小組內部成員合作表現。例如,某些學生主要負責組織各種討論,另一些學生則專注于數據的記錄,還有的學生則是負責成果的匯報。如果每位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參加討論和練習,互相支持和合作,那么小組協作能力就能不斷提升。
對評價方式而言,采取教師評價、小組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在教師評價中,根據觀察與記錄客觀地評價小組合作的過程與結果。通過小組的自我評價,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合作過程中的長處和短板,從而推動自我進步?;ピu可以使各組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通過這種小組合作考評,學生將更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既增強了數學學習的效果,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五)單元整體教學評
單元整體教學評是宏觀上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進行控制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將一單元數學知識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突破了傳統教學知識點孤立的特點,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系統性。
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對單元整體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這一單元包括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本概念、點的坐標描述以及坐標和圖形之間的關系變化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使學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各點坐標的表達方法,會應用坐標知識去解決圖形平移和對稱問題。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會圍繞單元的整體目標,精心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每一堂課都是聯系在一起的,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建立起一個整體知識體系。同時評價應該貫穿單元教學始終。課中,以問題、習題等形式進行即時評價,掌握各知識點。在單元教學完成后,開展單元測試以綜合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本單元知識的能力。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同時,教師也關注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與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單元中,通過運用坐標來描述圖形位置及其變化來感受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將觀察學生能否積極地應用這一理念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對其學習態度與堅持性進行分析。通過對單元整體的教學評價,學生能對數學知識的整體性、連貫性有一個較好的認識,從而提升對數學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為之后的教學提供依據。
(六)信息技術融合評價
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給教學評一體化工作注入新的生機和契機。信息技術交互性強、即時性強、數據處理能力強等特點,可以為教學評價提供更豐富、精準的資料。
在教學時,教師將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作業布置與考試,例如,使用一些專門的數學學習App,這些平臺上有豐富的題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自動生成個性化的作業和測試題。在學生完成作業及考試后,該系統可以立即反饋解答、給出結果并對錯題進行詳細分析。這樣既能節約教師批改作業、統計成績等時間,又能使學生對學習情況有一個及時的認識,從而有目的地加以復習、鞏固。同時,教師會運用多媒體軟件與工具來開展教學評價。例如,在講解“函數圖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幾何畫板之類的軟件畫出函數的圖像,觀察軟件運行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另外,教師可以使用課堂互動軟件,如希沃白板等,發起課堂投票和搶答等多種活動,以便實時掌握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評價更趨于多元化和動態化。
通過信息技術融合評價,教師可以獲得更全面和準確的學生學習數據,以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策略。學生還可以在信息技術所創設的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較好地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促進數學素養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變化。通過精準設定目標和融合多元教學評價的做法,學生能主動進行數學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繼續深化這一模式的探究和運用,繼續優化教學實踐方法并加強評價反饋指導作用,推動教學和評價的深度融合,使數學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穩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