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張先生如廁后習慣性地回頭看了一眼……馬桶里怎么有些隱約可見的紅色?他心頭猛地一沉,莫不是便血了?張先生立刻請假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一番解釋后,他才明白是虛驚一場——罪魁禍首是他前一天晚上吃的紅心火龍果。但是,張先生的謹慎并不是小題大做,大便的狀態是腸道健康的重要信號,我們不能忽視。真正的便血究竟是什么樣子?哪些疾病會引起便血?
便血顧名思義就是經直腸排出血液,血液可來源于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且癥狀表現各異。
鮮血便 最為常見,血通常附著于大便表面,呈滴落狀或噴射狀,有的可能僅在廁紙上發現。這種便血一般見于痔瘡、肛裂等肛腸類疾病,也可能是直腸腫瘤引起的出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留意此前是否食用了含紅色色素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大便顏色。
果醬色便 當大便類似于果醬,或呈暗紅色時,大家需要警惕。這種情況多見于結腸或者小腸出血,而且血液可能已經在腸道中停留了一段時間。
黑便 大便呈黑色,且黏稠、發亮,像鋪馬路用的柏油,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現。當然,出現黑便并非都是得了重病,患者服用鐵劑、秘劑,或大量進食動物血制品等,也可能導致黑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維等抗凝抗血小板藥物,也可能出現黑便。
便潛血 這是最隱秘的一種,通俗說就是大便里的血非常少,只能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發現,而大便外觀上并無任何異常。便潛血往往是早期、少量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線索,對篩查結直腸癌尤其關鍵。在體檢時或在醫院就診時提示便潛血呈陽性,大家一定要盡快就診,不要錯過治療時機。
很多人會問,便血是不是就意味著腸道健康危在旦夕?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我們找到病因,精準打擊,就能守護腸道健康。除了便常規及便潛血檢查,我們還要完善血常規、肝腎功能、CT、血管造影及腸鏡檢查等。
結直腸癌是我國的高發惡性腫瘤之一,但腫瘤早期常常悄無聲息,隨著病情進展,才會釋放關鍵警報信號,便血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信號。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的《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提供了科學的評估方法,建議大家根據評估結果定期做腸鏡檢查。
腸道無言,便血為警。如發現便血,無論顏色、量多量少、是否疼痛、是否自行停止,都應立即就醫。不要因為害怕或覺得是小毛病就拖延,早期診斷是治愈的關鍵。
便血不是一張等待自愈的便簽,而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加密求救信號。每一次重視,都是對生命預警系統的及時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