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南川,喀斯特桌山地貌的原始森林覆滿蒼翠,茫茫竹海在清風中翻涌綠浪。這片獲評“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土地,不僅是坐擁1300余種蜜源植物的生態寶庫,更孕育著金佛山中蜂這一特色物種。當蜂農們穿梭林間采蜜時,他們收獲了大自然的甜蜜饋贈,更見證了南川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的生動實踐。
生態優勢走出“深閨”
2025年5月,正值蜜蜂采蜜旺季,蜂農唐洪望著滿箱蜂蜜卻愁于銷路。這一困擾并非個例,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在調研中發現,“銷往何處”是多數蜂農的心頭病。此外,蜜好價低、養殖不規范、蜂旅融合不足等問題,核心都指向產業鏈整合與品牌打造的短板。
5月29日,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召開中蜂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區農業農村委、人民醫院、中醫醫院、鄉鎮負責人,蜂農、企業代表及人大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標準化建設、蜂旅融合等議題熱烈討論。從規范全流程養殖以守住“生態蜜”品質底線,到開發蜂療研學產品讓游客親身體驗山林養蜂的生態樂趣,從加強蜂農培訓到講好中蜂故事,一個個金點子接連提出,被逐一梳理、解析。
會后,區人大常委會督促相關部門形成《南川區推進中蜂產業發展年度任務清單》,將產業發展目標細化為18項可執行的重點任務,并明確責任與時限。其中包括開展金佛山中蜂遺傳資源鑒定、培育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研發蜂蜜藍莓汁產品、開發蜂療及搖蜜體驗項目等,為產業鏈升級繪制了清晰藍圖。
山水資源變共富賬本
18項“生態蜜方”的落地,讓南川中蜂產業從“藏在深閨”的生態寶藏,變成了“走向市場”的致富產業。
生態賦能的成效,寫在農戶的笑臉上。頭渡鎮柏枝村依托山林資源,構建“企業+村集體+農戶”聯動體系,500箱優質金佛山中蜂種群成為生態致富的“活資產”。農戶零風險代養,既有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專家團隊全程保障生態養殖標準,又能通過合作企業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直銷,每箱蜂年增收超千元。
農戶李興平的故事頗具代表性:“過去守著大山沒頭緒,現在跟著生態養蜂走,去年我領了5箱蜂,賺了5000元,今年又領了10箱,更有盼頭了?!?/p>
在南川,中蜂產業只是激活生態經濟的一個縮影——北部鄉鎮依托毗鄰主城優勢,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打造中心城區農旅融合首選地;南部鄉鎮則充分利用“178環山趣駕線路”這一南川文旅發展的黃金品牌,發展中藥材、大樹茶、高山蔬果、南川雞、方竹筍等山地特色農業,推動農旅深度融合,打造山地特色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帶。
從金佛山的林海蜜源,到農戶手中的“甜蜜收益”,南川區以生態為紐帶,讓每一滴蜂蜜都承載著綠水青山的價值,更“釀”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