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采用重慶“永川科技片場”虛擬拍攝技術的《狂野時代》斬獲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這一殊榮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影人的藝術成就,更凸顯了以重慶市人大代表、達瓦合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琪為首的科技創新團隊在影視數字技術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作為人大代表,盧琪始終將技術創新與履職盡責緊密結合,通過推動影視科技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帶領研發團隊成功突破數字人快速生成、實時渲染等關鍵核心技術,有效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助力重慶影視產業實現從“拍重慶”到“重慶拍”的轉型升級。
騎二手自行車的創業者
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校園里,盧琪習慣地奔波在教學樓之間。誰能想到,這個普通的大學生,日后會成為重慶數字影視產業的領軍人物。
“當時的校園文化太單調了。”盧琪回憶說,“大部分學校都是擺的假山和孔子像,缺乏創造力。”
看著校園里千篇一律的雕塑和標語,盧琪萌生了改變的想法。
大二那年,盧琪組建了5人創業團隊,提出“校園文化藝術”理念,為中小學設計個性化文化方案。
他們騎著二手自行車,跑遍了北京30多所中小學。
“最久的一次騎了三個小時。”盧琪笑著說,每到一所學校,他們就蹲在操場邊觀察,記錄下學校的特點,提供量身定制方案:結合校園背景設計獨特的Logo,在雕塑中注入學校的歷史元素,讓每一面文化墻都講述學校獨有的故事。
“我們輪流睡覺,電腦從不關機。”盧琪說,創業初期很艱難,有一次為了趕方案,團隊連續工作48小時。
但第一筆收入到賬時,所有人都跳了起來。
盧琪總能想出好點子。
有次學校想要一個環保主題的設計,他連夜做出會“開花”的垃圾箱,分類正確的垃圾越多,箱體上的電子花就開得越盛。
到畢業時,這個團隊已經服務北京市近百所學校,設計的“藝術方案”被多所中小學采用。
“校園創業教會我兩件事。一是堅持創新,二是腳踏實地。”在盧琪看來,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從“0”到“1”有多難
2014年,盧琪第一次接觸到虛擬拍攝技術時,就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影視行業的未來。
“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還是整個產業升級的契機。”盧琪表示,正是這個想法,促使他創立達瓦科技。
達瓦是什么意思?盧琪說,達瓦是藏語音譯詞,漢語譯為月亮和星期一。
盧琪喜歡月亮折射的哲學意義,月亮既不發光又不發熱,“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做什么都要把握尺度;而星期一則是指世界的第一天,他想做的正是從“0”到“1”的事情,也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
一間小辦公室,10多名員工,白天研究技術方案,晚上擠在會議室討論商業模式。“我們就像一群探險家,在未知領域摸索前進。”盧琪這樣形容團隊在初創階段的狀態。
2017年,盧琪赴美參加影視科技研討會。
“好萊塢讓我意識到,中國影視工業至少落后十年。”盧琪說,這次行程打開了他的視野。
回國后,盧琪立即著手擴充團隊。
他通過行業論壇、技術社區廣納賢才,組建了一支由海歸專家和國內技術骨干組成的40余人的團隊。而他在美國期間結識的多位頂尖技術專家中,有三位成了公司的技術顧問。
“想讓中國電影追上好萊塢,我們的技術首先要超過他們。”這是他對新團隊的期許。
在2018年北京國際招商會上,命運再次眷顧這位執著創業者——永川區政府代表團對盧琪的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
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會談,永川發展數字科技的決心和招商引資的誠意深深打動了盧琪。
“永川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舞臺。”盧琪感慨地說,他們真的懂這個產業。
于是,他帶著團隊到永川區實地考察,經過深入了解,雙方一拍即合。2019年1月24日,達瓦科技在永川大數據產業園正式掛牌。
此后,盧琪迎來事業新高峰。
他帶領團隊攻克數字人快速生成、實時渲染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可視化制作平臺。
這些突破填補了國內影視工業化領域的空白。
與永川共筑“科技片場”
達瓦科技入駐永川區后,得到永川區委、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扶持,公司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2019年,盧琪帶領團隊研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的模擬仿真系統,助力我國首次實現數字化閱兵;同年,又成功研發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實時數字人技術,推動國內首個實時數字人在重慶誕生。
2020年,參與制作央視節目《深潛》,實現我國首次將XR拓展現實技術運用于電視欄目制作。
2022年,他帶領團隊在北京冬奧會上承擔開幕式數字化演練系統建設,實現了數字科技與視覺美學的創新融合。
技術攻堅的道路上,盧琪和團隊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永川科技片場”于2023年正式建成。這個擁有42米弧長LED虛擬拍攝環境的影視基地,達到了好萊塢工業標準。
與此同時,位于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的達瓦科技數字化影棚也再次得到擴建,成為了我國規模最大的數字科技影棚。更令人振奮的是,永川吸引120余家影視企業入駐,借此形成了完整產業鏈。
盧琪自豪地說:“過去是‘拍重慶’,現在是‘重慶拍’。”
盧琪表示,從“虛擬偶像”的養成和動作捕捉技術,到大規模的“數字化推演演練系統”,各種現代先進的影視制作技術都能在這里得到實現。
面對許多人的驚訝與不解,盧琪是這樣解釋的:“我現在把技術基礎做好了,開源后會有很多個人和企業可以用到這些技術,他們就會針對開源技術進行二次研發,讓我們國家這個技術鏈條更具備競爭力,不需要看國外的臉色。至于損失,我覺得沒有損失,因為做這件事的初衷就是這個。”
截至目前,永川科技片場已承接40多個優質項目,不僅參與了《長津湖》《熊貓計劃》《狂野時代》等知名電影的制作,還承接了《崩壞三》《原神》等多個游戲項目。
而在盧琪看來,這些都只是開始。
為重慶影視產業“筑巢引鳳”
“永川這片熱土為我和團隊提供了‘舞臺’,作為扎根重慶發展的科技創業者,在做好企業經營的同時,我更應時刻牢記人大代表的責任。”盧琪說。
自從2023年當選市人大代表后,盧琪始終將人大代表職責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緊密結合,不斷為推動重慶影視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我每月都會定期參加政企交流會,走訪其他影視企業,共同探討產業發展痛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盧琪去年在市人代會上提出《關于加強科技影視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永川科技影視技術生態建設領先,但人才隊伍建設不足。”在建議中,盧琪通過詳實的數據對比,分析了永川與橫店影視基地在人才儲備方面的差距:橫店擁有13萬名注冊群演和專業人才,而永川在快速發展的影視產業中正面臨人才短缺的瓶頸。
為此,盧琪提出三項具體建議:一是建設科技影視職業學院,建議依托永川西部職教基地優勢,創辦重慶市首家以培養科技影視產業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二是建立科技影視人才培訓及認證體系,完善職業技能認定標準;三是完善科技影視人才服務工作,建設人才公寓、成立專業工會等配套服務。
該建議一經提出,迅速得到承辦部門高度重視,目前建議辦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等4所院校與達瓦科技等8家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和專業;建成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西部數字創意產業學院等產業學院2個;聯合重慶大學電影學院等10余所高校開辦特色專業及二級學院20余個,在培人數超5000人,已累計培育影視工匠逾萬人。
承辦部門還在答復函中提到:重慶將圍繞影視產業全流程打造人才隊伍,聯合愛奇藝、完美世界、達瓦科技等企業,在電影電視劇、廣播電視、綜藝節目、動漫游戲等全領域,實現年輸出影視產業人才1500人。
“人大代表就是要發現問題,更要推動問題解決。”盧琪透露,下一步將重點聚焦影視產業鏈延伸、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議題,通過代表建議、專題調研等方式,助力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為數字賦能重慶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文由受訪者供圖